■ 肇晖
人们常说,传染病救治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坐落在上海市金山区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里的784名白衣天使无疑就是战斗在这个没有硝烟战场一线的勇士,他们以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以及无私的奉献,时刻守卫着城市的公众卫生安全与民众健康。
2013年,“非典”十周年。就在全国各地陆续发起悼念活动以祭奠死难者、反思教训的时候,一场波及全国的公共卫生危机再次悄然来袭。2月19日,上海87岁的市民李某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表现为重症肺炎,并出现多器官衰竭,于3月4日医治无效死亡;2月27日,27岁的吴某也因类似症状病倒,后亦入住该医院,并于3月10日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令会诊专家们疑惑的是,当时针对李某所做的常规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检测,结果显示都是阴性的。“但是,病人的症状又像是重症甲流的症状,那就有可能是新的病毒引起的。当时我只是怀疑,考虑到可能是传染病,我就请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把相关的病例标本送到我们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去做检测,”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如是说。就在李某去世后,他身上的病毒被生物安全实验室确定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而此病毒之前从未在人体上被检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事件”很快就见诸网络,联想到十年前在中国暴发过的非典疫情,各种流言和猜测让民众的情绪愈渐不安。祸不单行,3月9日,黄浦江上惊现900头漂浮的死猪。各种流言病毒般地传播开来,而此时两会正在进行中,上海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从此,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一个不太为百姓所熟悉的医疗机构,频频现身各大媒体,向公众及时传递着H7N9禽流感疫情的相关动态。
中心的前身是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创建于1914年。2003年,在经历了令国人错愕的非典疫情之后,上海市政府吸取非典暴发后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考虑到传染病防治对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作用以及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求,高瞻远瞩地决定筹建专业的、应对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机构,以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来袭。2004年11月16日,市传染病医院整体迁建至金山,更名为现在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而落成启用。
作为上海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已成为全国传染病医师进修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进修教育基地、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临床基地;亦是复旦大学传染病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组成部分,复旦大学妇产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组成部分,上海市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之一;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单位。中心建有的上海首家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是国家病原微生物应急实验室网络成员单位。中心还是上海市级医院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网络单位、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产科肝病监护中心、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建设单位,设有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和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之挂靠单位。
中心已初步形成“大专科、小综合”格局,为逐步建成上海市肝病诊疗研究中心、艾滋病诊疗中心、感染病诊疗中心的目标打下基础;已基本成为集中收治传染性疾病的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传染性疾病临床科研中心基本雏形。成为上海市传染性疾病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和相关培训重要基地之一;初步成为上海市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降低公共卫生风险的基地之一;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快速反应预备部队”之一。
如果说十年前的春天,中华民族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不知所措,那么十年后,同样面对瘟疫之灾,我们则看到了一个相对镇定的中国。在疫情初发地上海,在H7N9的发现到应对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非典后迅速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对传染病疫情的判断、报告、监测及通报渠道都相对畅通,不仅缓解了公众面对突发疫情的恐慌情绪,而且为防控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中心的医护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面对疫情的快速反应,为病毒的确定和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卢洪洲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当时去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会诊时的情形,“当时发现是一家三口短期内先后发病,但检测常规已知病毒均为阴性,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我们脑子中就要绷紧一根弦,就是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卢教授解释说,“我们第一时间给患者用了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并及时采取了传染病职业防护措施,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生也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包括病历文书的整理保存、生物标本的送检等。会诊过程中,我即联系中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做好对接。”
经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联手,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最短时间内确定了H7N9病毒是新型重组的病毒,可导致感染者罹患重症肺炎。此举,科学地阐述了半个月来人们的种种猜测。
初步确定了病毒来源于禽鸟之后,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上海市农委于4月4日晚紧急部署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将动物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作为一类动物疫病管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关闭松江区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扑杀交易区内所有禽鸟。对扑杀的禽鸟、禽鸟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以及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市场环境以及与禽鸟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相关用具进行彻底消毒。4月6日,上海市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议,针对上海疫情形势,根据相关法规,决定从当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暂停活禽交易,关闭所有活禽交易市场。“我们发现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后,H7N9禽流感疫情逐渐趋缓,这说明政府当初的判断和决定是正确的。”卢教授说。
回顾上海处理H7N9禽流感疫情的整个过程,临床医生的及时报告、传染病专家的准确判断、科研人员的快速检测、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公共卫生信息的公开透明,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正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协作、努力,才让我们在H7N9禽流感面前应对从容。
2004年始,卢教授即开始参与筹建和管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先后担任了中心副主任兼感染一科主任、中心党委书记,并直接参与上海市与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H5N1型和H7N9型禽流感防治策略的制定及调整。在中心,他曾分管医疗、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外事与发展部等工作。
经过几年努力,中心感染一科成为了上海市唯一收治艾滋病患者的定点诊疗地。在上海及长三角,乃至全国声誉斐然。科内收治的病患有50%~60%来自外埠,大多为疑难重患。
感染一科医护人员每天对艾滋病人进行零距离施救,为他们完成骨穿、腰穿、胸穿、气管插管及支气管灌洗、腹透、血透等各种治疗。在严格做好自身职业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这些一线医护人员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天职,尤其在病人病情危急需紧急施救的关头,他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冒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齐心协力、忘我施救,全力与死神争夺患者的生命。众所周知,由于艾滋病情的特殊性,病患者常会受到社会和亲友歧视,歧视之下隐藏的扭曲心理极易滋生暴力。常有病患者将怒气怨气发泄在政府、社会,甚至医护人员身上……但,为完成医疗施救任务,有时含着眼泪,有时难以顾及自身安危,几乎成了许多医护人员不约而同的一种坚守、一种神圣的操守。
在没有硝烟的、与传染病疫情交战的一线战场上,正是有了一支以卢洪洲教授为代表的中心医护团队,勇于直面疫情的挑战,勇于与病毒激烈交锋,才有效维系了这个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康。正是这些天使们的身先士卒与忘我工作精神,才得以将职业使命薪火相传,打造出了一支勇敢无畏的医护先锋队,前赴后继,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