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人格修养与先进文化的弘扬*

2013-04-11 13:51黎红雷黄晋太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弘扬人格

黎红雷,黄晋太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进入改革发展重要历史转折期的中国,不仅需要继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效解决各种社会难题和矛盾,而且更需要不断推动和创新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使社会进步和人的进步和谐共赢。高等学校作为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学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而且也肩负着创新先进文化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使命。作为高等学校受教育者,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修养,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大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精英,才能接力好弘扬先进文化与传播文明进步的历史责任,也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未来的必然。

大学是现代文明的摇篮,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顺应历史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传承发展,先进文化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了改变社会创造文明的坚实根基。大学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摇篮,更是创造先进文化的发源地。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的教师、专家和学者,在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中,则扮演着率先垂范和传播媒介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途径吸收先进文化的精髓,接受先进文化的洗礼;另一方面,先进文化的创造又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成为直接的传播者和宣传者。二者相互利用,相互配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教育的文化传播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并在社会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高等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如课堂授课、报告讲座、课外调研、科学实验等,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传递给个人,个人再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进一步推动知识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大学生既是高等学校的主体,同时又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无论主体的角色,也无论客体的对象,大学生在弘扬与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必须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吸取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在知识密集与人才密集的校园,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都是教育的必然。只有将优秀文化的成果变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才能为人类创造更优秀的文化成果。其次,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和文明的成果,当他们走出校园步入各行各业,他们将在社会实践中弘扬、传播和创造着先进文化,推动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成为了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大学生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接力人,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仅要继承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且还要承担在党的领导下,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然而,面对当代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环境,大学生不仅要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挑战,还要勇于面对自身人格健全的诸多不足,以及身心和思想许多方面的缺陷。有专家预测,21世纪属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1]。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导致了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只有更好地在大学校园里不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不断将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未来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创造者,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格是现代教育根本,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人格缺陷引发社会“人格危机”,人格的修养亟待加强。

大学生人格修养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高等教育通常过多地重视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却忽视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我国著名学者吴启迪强调:“人格是教育的根本。高校人格教育既要倡导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格行为,如同情、友谊、责任、毅力等,又应该加强诚信、独立、创新、敬业、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这是现代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世、适应社会挑战的重要方面。”[2]这一观点说明了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也阐明了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同追求。

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文化思潮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各方面的人格发展。处于改革发展历史期的中国,一方面,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进步思想,会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消极陈腐观念和追求自我享乐的拜金主义,对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确立,也造成了各种不同的负面人格影响,使他们的意识偏离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少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出现目标迷失,丧失动力,没有信念,甚至热衷“星座论”“血型论”等迷信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大学生内心深处逃避、缺乏自信的人格缺陷。同时,道德出现滑坡,而诚信是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我国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诚信水平却失之偏颇。据了解,高校代考、替考现象十分严重,更有甚者公然招聘“高价枪手”“出售英语四、六级答案”,考试作弊见怪不怪了,不良道德行为也司空见惯了,这些都充分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人格隐患。另外,在人际交往方面,许多大学生也存在不成熟的种种表现。大学生人际交往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范围窄,不懂得待人接物基本礼仪,交往行为过于拘谨,身处一个新环境不知所措,眼里没活,手里没事,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这些人格缺陷往往令人生厌,成为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障碍。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心里困惑、无奈,甚至悲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毋庸置疑,人格是文化的积淀,是内在化的文化精神。个人的人格缺陷,将意味着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加上现代社会不同群体人的缺陷、人的种种人格问题的存在,使当代社会处处充满了不安不稳的气氛,而大学生的人格缺陷,更将造成社会的一定“人格危机”。因此,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防止大学生步入社会陷入“人格危机”的现实任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先进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弘扬先进文化需要人格力量,而完善人格则是其前提条件。

文化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类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而其本质是创造、传承和发展。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先进文化的弘扬都离不开民族的实践。文化实践和传播的主体是人,现代社会大学生作为弘扬先进文化的主体,理应以健全的人格和人格魅力,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人格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首先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崇高的目标志向,这是健全人格的前提。大学生应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打牢健全人格的精神基础。

同时,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组织特定专题的学习、研究、讨论等学术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腐蚀。对大学生的教育还应该增加人文关怀,实施个性化管理,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去感染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人格修养氛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但文化的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建设亟待加强已成国人的共识。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物质建设,为大学生人格修养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从环境来看,校园的美化绿化应该具有文化价值,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体现和谐统一。这样的自然环境就有了独特的教育功能。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要大力营造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良好的精神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大学生应当确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集体主义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努力完善个人人格。其次,加强学校校风、学风建设,激发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目标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合力。再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化娱乐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才能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提供自我参与、自我竞争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仅锻炼了才能,培养了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则是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塑造了良好的人格。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确立大学生人格修养目标。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大学生面对道德混乱和道德缺失无法做出选择。大学生要成为先进文化传播者,必须加强自我人格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首先,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关系到大学生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问题。其次,还要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指导人格的发展方向,确定人格的修养目标——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再次,还要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格素质的核心,所谓“百行德为首”“德者本也”。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整体表现其道德品质状况,社会总的道德风尚由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来体现。因此,大学生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是健全人格的关键,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3]。大学生在弘扬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主体性作用,针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要求大学生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自我教育、完善自我人格。首先,要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大学生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正确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抵制“物质主义”的冲击。

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改变个人的精神风貌。其次,要培养创新精神。先进文化的发展要靠不断的创新才能延续,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在弘扬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文化,保持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则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本质上讲,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们的创新素质,即它要塑造并形成一种新的人格态势——创新人格[4]。再次,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人的性格决定了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及方式,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存在方式。个性不代表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标新立异,反而是自己融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在社会竞争的残酷和自身压力下,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方面仍然出现许多欠缺。但人的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通过教育、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在个性教育中,既要对学生提出共同的教育要求,又要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5]。

文化的根本使命是立人,文化的最终结果是人格[6]。先进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立业,先进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人格力量。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健全自身人格,以完成历史使命。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吴启迪.成才,先写好“人”[N].文汇报,2001-11-14(01).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EB/OL].新华网,2011-10-26.

[4]桑春红.创新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3.

[5]李小琴.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8):123-124.

[6]王 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4.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弘扬人格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