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清 商玮娜
1964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周恩来直接领导创作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作品动用了3000多人,以史诗性方式再现了1921-1964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历史过程,建构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革命化的国家形象,表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反帝、反殖民地的革命斗争。高规格的创作、独特的历史语境、成功的艺术创作、昂扬的政治激情、宏大的世界革命想象和其它众多原因共同造就了《东方红》的神话,也使这部作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诸多音乐舞蹈史诗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本文无意还原这部作品的经典化过程,只希望将这部作品放在当代中国的国家想象和政治正当性论证的历史过程中,考察中国当代艺术话语参与建构国家形象和世界革命话语领导权的方式。
作为国家意志的艺术化体现和国家形象的艺术化再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将中国现当代历史和中国国家形象革命化、并赋予革命化国家形象以充分的感性魅力,以唤起人们的革命国家认同和世界革命意识。
新中国成立以后,革命话语通过国家战略取得了话语领导权地位,成为中国现当代历史叙述、国家形象建构、社会动员以及政治正当性论证的主导话语,而革命国家则是新中国自我理解的核心。但革命话语虽然取得了领导权的地位,却还没有完全成为中国历史记忆、社会认知和人们自我建构的唯一正当性话语,中国国家形象也没有完全革命化(毛泽东在1957年3月12日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2月27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上提出了革命话语领导权问题。)。而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冲突白热化、国际社会主义领导权与话语权的争夺也空前激烈、新中国得到不少亚非拉国家的承认等也加剧了革命话语领导权问题急迫性。尤其是1950年代末期到196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所遭遇的问题、国际社会中革命话语危机等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革命话语的正当性基础及其社会动员力量,也影响了革命话语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基础地位。1950年代中后期的反右、1950年代后期反对苏联的霸权以及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虽然有很多历史原因,但与革命话语的领导权和革命谱系的正统性等也密切相关(毛泽东1963年12月12日、1964年6月27日作出两个指示,严厉批评文艺界社会主义改造不充分,热心表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艺术,不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处在修正主义边缘,有可能成为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式篡斗革命领导权的团体。)。这些都意味着革命话语是建构国家形象和世界历史形象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话语基础,掌握了革命话语权就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国家形象建构和世界历史叙述的话语领导权。
从周扬给中央的一份请示中可以看到世界革命形势对中国革命话语权建构的影响。在《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日周扬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问题的请示》中,周扬说:“前几天总理提到今年国庆将有很多国家的外宾前来观礼,其中有很多左派人士和马列主义兄弟党的代表,为了使今年的国庆演出更富有充沛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由此可以看到,革命话语成为那一时代人们所有活动获得正当性的基础,即使文艺活动也要通过革命话语获得自己的艺术原则。
上述背景对建国15周年的中国形象言说提出了独特的要求:通过历史言说建构中国革命化的国家形象,重构新中国自我理解和世界表述的主导话语,从而在中国历史和世界革命大潮中确立自己正当性。因而,重建中国革命话语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建构革命的正统谱系、建立革命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赋予革命化的国家形象以丰富的感性魅力自然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和文化政治的核心任务之一,而通过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富有感性魅力国家形象的作品来体现这一国家意志则是政治文化念兹在兹的愿望。《东方红》作为国庆15周年的献礼节目自然要满足这一时期革命政治文化的感性化诉求,即通过艺术方式建构本质上具有正统革命传统和革命意志的中国国家形象,表现革命意志与国家意志的同一,表现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历史统一。因此,《东方红》“以豪迈磅礴的革命气势和雄伟壮阔的图景,形象地概括了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始,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几个重大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同时表达出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同全世界广大人民并肩携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
我们知道《东方红》之前的大型歌舞作品也一再表现了革命历史过程,如空军政治部创作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上海市创作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等。这些作品都将革命作为整个作品的核心内容,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革命的历史过程、革命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等,表现了革命是反抗压迫、解放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必然之路和重要方式。但这些作品都没有将革命上升到国家形象的高度,也没有将革命化的国家形象放在世界革命大潮中去建构。即使是作为《东方红》直接前奏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已经有意识通过史诗方式将中国革命历史戏剧化为具有一定方向、表现出革命连续性的过程,也缺乏了建构中国革命的正统谱系和革命性国家形象的明确诉求。该作品中“第一次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好”等章节在《东方红》中被置换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这些章节与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自我理解并非完全一致,恐怕是其被置换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时期革命的自我理解强调革命谱系的正统性、中国形象的革命化与革命世界历史中的核心地位等,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则尚未完全达到这一革命形象要求。
以音乐舞蹈形式表现国家形象的革命化问题只有到《东方红》才彻底解决。《东方红》通过《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戏,以历时性叙事方式表现了革命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中的核心地位,想象了一个革命化的中国形象。
作品从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之下苦难而不幸命运开始叙述。舞台上,中国人民在被压迫与被剥削的非人生活和家破人亡的命运中,初步体验到被压迫阶级共同的不幸和集体反抗的力量,展开了自发的斗争。反抗与革命的意识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开始弥漫。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在蹂躏中国人民,中国正处在丧权辱国之境中。人民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与国家独立与强大的斗争融合在一起。中国工人和农民则是这场历史性的反抗与斗争最坚定、最重要、最先进的力量。然而,被压迫阶级自发的斗争既没有方向也不能形成有力的集体性反抗力量,以改变自己被压迫的命运,他们在痛苦与失败中企盼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工人和农民阶级的斗争带来了正确的方向。中国工人和农民自觉地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斗争。在北伐战争中,工人、农民拿起武器,成为中国革命的主体,和北伐军一起为中国的独立与解放而英勇斗争。帝国主义与其国内代理人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革命者的牺牲和中国国家的危机,中国农民革命和农村武装斗争成为拯救中国、解放人民的最主要力量。中国农民革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倒土豪劣绅、建立民主政权、消灭反动武装,成为黑暗中国唯一的希望。中国农民劳动者也第一次成为土地的主人,获得了自己劳动果实,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欢乐和自由表明了革命、人民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显示了中国革命是中国被压迫人民解放和幸福的唯一道路,也是唯一能给中国带来光明的道路,是与中国被压迫人民命运与共的革命,是深受被压迫人民拥护的革命。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遭遇到挫折,但中国革命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毅然选择了正确的历史方向,战胜艰难险阻,走上了抗敌救国的最前线。中国革命力量成为反抗日本侵略者主导力量,中国革命也成为进步的中国人民自觉追求和普遍认可的前途。中国工人、农民和革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表现出顽强抗日的战斗精神、形成自觉民族危机意识与救国意识、构成了军民团结共同抗日的局面、体现了乐观的抗日情绪以及胜利的欢乐。革命结束了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挽救了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的斗争,或者走向光明民主独立富强国家或者陷入黑暗独裁分裂被殖民的命运,中国革命再次成为拯救中国、解放人民的伟大选择。舞台之上,中国工农革命与全国人民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汇合,彻底推翻反动力量的统治,创造了独立、自强、民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几千年第一次生活在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国也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耻辱的历史,第一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中国各民族幸福生活、热情赞美、全心认同、团结奋斗的国家,也是人民呈现出伟大创造力的国家。新生中国的革命者既在国内不断推进革命的发展,推翻了西藏封建统治者反动的统治,也在世界范围展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胜利的中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全国的工农兵和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也在毛泽东指导下坚决实现祖国统一、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一起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推动世界革命。正如主创人员在谈到这部作品创作思想时指出,《东方红》是“依照四十多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指针,集中概括地表现了自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全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所进行的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表现了十五年来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歌颂了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伟大人民的彻底革命精神;并展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革命斗争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宏伟气势。”这一创作思路明确地表达了《东方红》艺术性再现中国革命历史和世界革命形象、建构革命化国家形象的政治文化诉求。
从上述简单概述可以看到,《东方红》通过几种方式将革命上升为现当代中国国家的本质。
第一,《东方红》通过中国现当代历史革命化和中国革命化历史化的修辞将中国革命叙述成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必然选择,将革命叙述成中国现当代历史的本质。一方面,《东方红》以革命为审视中国现当代历史过程最主要视角,表现了革命始终贯穿在中国现当代历史过程中。第一次国内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反对美帝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世界革命等一系列过程构成了《东方红》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历史的主要活动。换句话说,《东方红》将现当代中国历史化约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现当代历史由是而被叙述成革命的历史。另一方面,《东方红》又将中国革命与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一次次危机联系起来。晚清中国的丧权辱国、民初中国的四分五裂、积弱积贫国家中人民的家破人亡、帝国主义与反动力量联合造成大革命的失败和中国的分裂、日本侵略中国导致的中华民族危机、国民党独裁政治造成的社会动荡和国家黑暗、美帝国主义威胁新生中国等一次次反动力量的统治:舞台一再表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中的国家危机和民族灾难。这些危机一次次将中国推到屈辱、苦难、动荡、黑暗和不幸之中。而在国家一次次的危机中,中国革命则成为中国历次危机的解放者,是唯一将自由、独立、统一、富强等作为中国现当代历史目标的历史建构者。革命从一次次将中国危机中拯救出来,一次次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解放与幸福,真正实现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统一、独立、民主的梦想。这样一来,《东方红》就将中国现当代历史过程表现为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而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与国家历史的多方面统一:革命进步力量与国家进步力量实现了统一,革命过程同国家进步独立民主团结的过程实现了统一,革命过程与中国人民的解放富裕自由实现了统一,革命意志与人民意志本质上是统一的,革命意志也与国家意志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中国现当代历史既成为革命表现自己正义、进步、民主、自由的舞台,成为证明革命历史必然性和伟大力量的舞台,也成为体现革命是实现中国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舞台,证明革命意志与现当代中国国家意志完全统一的舞台。这样一来,历史被演绎成了革命不断在其中上演的历史,而革命也成为具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历史连续性、历史必然性的过程,获得了自己的历史谱系。
第二,《东方红》还将中国革命过程叙述成工农革命的过程,将中国工人、农民和革命军队叙述成革命的主体。《东方红》叙述了从1921年到1964年的中国革命历史,而中国工人、农民和革命军队则是这一历史过程主要历史力量。在中国现代历史开端处,工人和农民开始了他们反对帝国主、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在大革命中,工人、农民和国民革命军共同反帝反封建军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工人和农民独立承担了革命的历史任务,创建了自己的革命队伍。抗日战争时,中国工人、农民组成的武装与革命军队一起英勇奋战在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工农兵群众反抗独裁政治,最终建立新中国。新生的中国中,还是工农兵群众最具有革命精神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革命。中国工人、农民和革命军队不仅在中国现当代革命历史过程中始终在场,而且始终是这一革命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中国工农革命也始终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阶层历史活动的中心。《东方红》多次表现了青年学生向往工农革命与奔向工农革命、国统区人民期盼工农革命和各民族人民赞美工农革命等,有力表现了工农革命在整个中国社会和历史中的中心地位与伟大意义。与此同时,《东方红》中的革命工农群众不再是社会中最低贱、罪与美、最混乱的存在,而是最具有革命意识、最具有民族国家意识、最具有阶级意识、最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最具有牺牲精神、也最具有世界解放意识的阶层,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多使命,认识到自己被压迫的社会原因,认识解放的道路,认识到反动统治的本质,认识到解放世界的使命,主动担负起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世界被压迫民族和阶级解放的重任,成为中国革命主导阶级和世界革命的有利力量。
第三,《东方红》还将中国革命叙述成中国人民广泛认同的历史活动。《东方红》在多场戏中表现了全国人民歌颂革命、盼望革命的情形。“东方的曙光”一场既表现了“农群众和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涌来,高唱着歌颂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歌曲《北方吹来十月的风》,一起举拳庄严宣誓。”也表现了安源煤矿门前“庆祝罢工胜利的矿工们……全国各地的铁路、海员、纱厂男女工人和学生前来祝贺,一同歌唱。”“抗日的烽火”一场中,人们朗诵起“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呀,革命圣地——延安。你象灯塔一样,吸引着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你是抗日斗争的中心,领导着全国人民战斗到胜利的一天。”“埋葬蒋家王朝”一场表现了“解放军占领了伪总统府,和城市人民会师。青年男女们登上坦克、大炮和战士们握手拥抱。腰鼓队从四面八方涌来,边舞边唱《解放区的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一场朗诵了“看哪,人人挂着喜悦的眼泪,个个兴高采烈,流水发出欢笑,山岗也显得年轻。他们在倾听,倾听,倾听着毛主席震撼世界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舞台也表现了“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尽情地唱歌跳舞……纵情地高唱《歌唱祖国》。”
《东方红》这些场次中,舞台上的人民并不只是革命者,还有更多其他群众。他们来自知识分子、学生、各民族人民、城市人民或者其他阶层,他们自觉认同革命、热情赞美革命、积极参加革命、将革命作为中国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唯一方式的内容。
第四,《东方红》也将中国革命叙述成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迫的革命,将反帝反殖表现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传统之一,从而将中国革命纳入到世界革命之中,并将中国革命表现为最具彻底革命精神、具有世界革命意义的革命。《东方红》的舞台表演从向有美国标志的商船上搬运货物的码头工人遭受着残酷的殴打开始,相继展开了工人和农民们奋起反抗而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进行血腥镇压、在革命真理照耀下的工农群众在《国际歌》声中站起来、革命者在帝国主义及其国内走狗血腥屠杀下擦干血泪再次爬起来、工农红军和全国人民高举抗日救亡大旗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中国人民展开了两条战线的反美反蒋斗争、中朝人民共同反对美国强盗、中国人民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共同进行反帝反殖的革命斗争等革命过程。这一革命过程中,帝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苦难的根源之一,也始终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中国革命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范围内同帝国主义展开坚决斗争。因此,中国人民既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一样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的压迫与剥削,也同全世界革命者一样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活动。
由此,《东方红》将中国现当代历史过程纳入到工农革命修辞之中,将中国现当代历史过程演绎成本质上是寻找革命、开展革命和实现革命的过程,将革命表现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最重要、乃至于唯一符合历史必然性和人民意愿的正当活动,并从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中想象革命化的国家形象。通过《东方红》历史叙事,中国革命被艺术性的再现为以工农为主体、以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为主要情节、以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斗争与人民运动为主要行动方式、以人民国家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大发展为结局的过程,从而实现了革命国家化和国家革命化的戏剧性建构。
[1] 周扬.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日周扬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问题的请示[J].党的文献,1996,(2).
[2] 周恩来.艺术要不断创新与提高[J].党的文献,1995,(6).
[3] 中国革命的颂歌 毛泽东思想的颂歌[N].人民日报,1964-10-04.
[4] 莫伟鸣,何琼.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盛演秘闻[J].大众电影,2005,(2).
[5] 周扬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问题的请示[J].党的文献,1995,(6).
[6] 陈亚丁.在音乐舞蹈艺术革命化的道路上——介绍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和演出[N].人民日报,1964-10-08.
[7] 毛泽东思想的颂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介绍[N].人民日报,196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