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文的积累与背诵

2013-04-11 10:45闫晋晓
关键词:李清照古诗文古诗

闫晋晓

古诗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古诗对话,与文化同行”的过程。通过古诗文这一特殊的载体,穿行在历史的长河中,沐浴在文化的熏陶中,人本身的修养会不自觉的提高,所以积累与背诵一定数量古诗文,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要谈的古诗文包括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1—6年级共12册,每册都录入了3—5篇古诗文,而且分散在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两个时间段中。加在一起也就50多篇古诗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附录中推荐古诗75首。很显然,我们需要以教材为主进行发散性学习,让积累与背诵成为老师和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习惯。

一、关注课堂的容量

《牧童》、《舟过安仁》、《清贫乐·村居》是人教版10册第2单元“永远的童年”的讲读课文。诗词中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两首诗可以一课时完成,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要通过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全面体会童年的情趣和快乐,在学习中再次回味、体验妙趣天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节课下来,不但轻松学习了两首古诗,还可以交流到更有趣的内容:《小儿垂钓》、《池上》、《所见》、《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溪居即事》、《回乡偶书》、《稚子弄冰》等,留下的板书是:卧月明、笛弄晚风、张伞、使风、垂钓、偷采白莲、捕鸣蝉、放纸鸢、追黄碟、学种瓜、去却门、弄冰、折菊,画面和情景簇拥而至,那一幕幕的生活场景,在一首首古诗中重现,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了那遥远的古代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虽然事隔千年,却就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真正达到了“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目标。

二、课堂内外结合

诗里诗外一脉情,学习古诗文,可以有意识地以主题归类学习。

1.同一主题的诗词的归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别诗,可以结合的古诗有《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山中送别》等,为了增加学习兴趣,可以再感受送别的方式:以目光、酒、歌、话语等方式送别进行主题学习。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是田园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可以结合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等。

《秋思》是思乡诗,可以结合的古诗有《泊船瓜洲》、《回乡偶书》、《静夜思》、《杂诗三首》、《月夜忆舍弟》、《水调歌头》等。

王安石的《梅》是咏梅诗,可以结合的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诗中的雪、梅都是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还可以结合卢梅坡的《雪梅》,诗中雪、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同风格、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古诗文归类学习,不仅有利于积累和背诵,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会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2.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文的归纳。我们喜欢的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独树一帜,登峰造极,被称为“词国女皇”。她早年生活在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里,过着悠闲幸福的生活。人到中年,宋朝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李清照流亡江南,丈夫也去世了。她承受着国破、家亡、夫死的悲痛,晚年生活孤苦凄凉,作品的风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品读一首词,其实也是在品读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组词来完成这种感受、这种体验。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的是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怡然美景跃然纸上。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人以其纤细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见着了一夜风雨,不由自主有了惜花的愁怀,体现了女词人纯净的心灵和高雅的情趣,“绿肥红瘦”是对春光的留恋啊!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是写婚后丈夫南下,词人对丈夫的思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

这四首词是精品,结合词人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串起了她的整个人生。积累这样的古诗词,除了对诗词的品读,更有对当时整个时代背景的感知。

3.文言文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也是古诗文的一部分,所以把它归进来。二年级上册编排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分别编排了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五年级下册编排了古文《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编排了古文《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编排了古文《学弈》、《两小儿辩日》,共11篇。

教材中从现代汉语的寓言故事到短小古文的编排序列,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目的是要和初中的古诗文学习相链接,《语文课程标准》中7—9年级的古诗文学习阅读要求是这样表述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表附录只推荐了135篇段,离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240篇段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我们不妨在学习寓言小故事的同时,再补充相应的文言文。例如:学习《坐井观天》,我们可以结合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还可以结合《庄子·秋水》的原文对照着读。《守株待兔》结合《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亡羊补牢》结合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南辕北辙结合《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刻舟求剑》结合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些文言文寓言故事的共同特点是篇幅短小、易读易背,用一个小故事阐述一个大道理。“道不远人”,用最朴素的情怀感染学生,用最凝练的语言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古诗文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古诗文,又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世界认知的能力。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积累与背诵成为学习古诗文的一种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古典文化的滋养和感染下,努力为孩子们的生命打出最亮丽的底色。

[1]于永正.教海漫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学出版,1999.

[2]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10,(8).

猜你喜欢
李清照古诗文古诗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