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厚,胡绍君
(1.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东北石油大学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素养培育越来越被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对作为未来国家信息化的建设者和生力军的大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信息素养培育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基于高校图书馆储存、传播信息的职能,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中的作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育渠道,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1974年,在美国国家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的报告《信息服务环境、关系与优先权》中最早出现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信息素养是通过使用掌握的信息工具和重要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与技能。近40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变化着,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信息素养包含的内容。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报告中指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必须清楚自己什么时间需要信息,同时具备必要的查找、评价及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能。克里斯蒂娜·道尔认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准确、快速地确定自己的信息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清晰地阐明问题;必须能正确地判断信息源的潜在价值,由此开展一系列检索与挖掘;必须能合理使用信息,解决一些现实问题。1997年,加拿大学术研究图书馆协会研究指出:信息素养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种能力:根据信息需求明确表达问题、确定有效的信息检索策略、准确识别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决策所需的信息、挖掘研究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形成新知识和新技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开展了研究,不过基本都是在上述研究成果的框架内展开的,在此不做赘述。
笔者以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所概括的信息素养定义为基础,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概括为:全球信息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它既需要大学生具备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及知识体系,也需要熟练的信息技术获取手段,更需要科学的调查方法、合理的鉴别与推理,还需要他们遵守信息法规,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个层面,具体应包括以下7方面的能力:①熟练运用信息工具。②熟练使用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有目的地收集有效信息。③善于处理信息(鉴别、筛选、归纳、分析等)。④在概括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信息。⑤善于合理使用信息。⑥科学地利用掌握的信息或信息工具提升自己。⑦具有一定的信息免疫力,能较准确地辨别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
信息素养的概念出现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持续关注信息素养培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和意义。美国是信息素养培育开展得比较早的国家,美国课程管理协会把信息素养培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子系统,要求各类学校必须将信息素养内容纳入到教学大纲中去,信息素养培育类的课程在全国普遍开设,并作为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日本人普遍认同信息素养就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在日本进行的多次教育改革中,都反复强调学生的信息素质对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每年进行的信息学水平考试目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全国性考试之一。此外,荷兰、英国、韩国等国家都在通过教育改革等途径,逐步强化信息素养培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淡薄。大学生对信息化社会的认知普遍较少,信息意识处于随机的感性认识阶段,敏感程度较低,许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时才去利用一下网络信息资源外,几乎不上网查找相关学术信息,更谈不上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其次,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较弱。有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还不到40%,有80%以上的大学生不会熟练使用网络工具检索文献资料。多数学生的上网时间主要用在玩游戏、微博、收发邮件、聊天以及欣赏音乐影视等娱乐型媒体信息上,他们不了解如何获取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无法用检索信息来指导和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最后,大学生信息伦理问题严峻。在目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信息大环境中,一些学生缺乏信息道德和法制意识,恶意下载电子文献、发布虚假信息,知识侵权、学术不端等事件经常发生。
国内许多高校由于对信息素养培育内容的认识有盲区,常常导致在开展信息素养培育活动中某些重要教育内容的缺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在高校中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查阅学术资料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依然把文献检索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育的唯一渠道,只有少数高校对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学术培训和讲座等。许多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由于授课手段落后、知识点陈旧、脱离实践应用等情况,不太受大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教育功能也不明显。
信息的内化能力指能灵活运用获取的信息,并在其中融入个人的价值观和判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的能力。目前,大学生对于这种灵活地运用信息、将获得的信息消化吸收为自己知识的能力严重不足,他们只是机械地获得信息,并没有把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在吸收信息时,他们的思路也不是很开阔,仅停留在某一点上,无法融会贯通。高校目前的教学都是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终极目标,把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这样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显然不能适应信息化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层次和程度的需要,不能将课堂里所学的学科知识迁移到其它情境中,也无法将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融合,形成一个知识有机体,并产生更高层次的信息知识。
目前,高校实施的信息素养培育由于缺乏与各专业学科和职能部门结合的意识,特别是与实践教学、电化教学和网络管理等部门联系较少,导致教学与专业课题研究和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的环节脱钩,教学效果不理想。高校信息素养培育面向的是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但检索课程设置上一般都缺乏针对性,很少根据专业设定不同教学方案,检索实践任务设置往往虚设的多、通用的多。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也显然远远不够,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能进行相关的练习,更没有实质性参与课题实践的机会。许多学生看似课程考核成绩很高,却不具备掌握本学科的最前沿研究成果的能力,面对毕业设计课题时,仍不知道该怎样全面快速地获取文献资料,更无法跟踪专业发展方向开展一些独立的动态实践研究。
高校应全面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内涵,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不仅注重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传授,更要将信息意识、信息内化能力、信息法规及伦理道德等内容融入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中去。首先,要重视信息意识的培养。在信息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鼓励和激发大学生自觉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自觉关注信息、自觉捕捉信息、自觉判断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树立信息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生存权的价值观念。其次,要对大学生强化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对获取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批判吸收的能力、将加工后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知识领域中去的能力、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具体实践任务的能力。此外,在信息素养培育中还要渗透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的教育,教育学生端正学术态度、尊重知识产权、遵守信息法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以教师讲授占据主导的课堂中,学生是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驾驭知识的主人的。所以,必须下大力气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在信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我意识,结合自身情况,实现自我超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新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且要让他们反思和纠正自己的一些不科学的学习和思维习惯,自觉将所掌握的新观念、新方法与新能力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去。其次,要积极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学。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虚拟现实世界,我们应利用好多媒体与网络的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独特优势,开办信息素养培育在线网站,开设网络课程,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远程答疑等功能,使在线信息素养教学在大学校园中广泛运用。此外,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实际的信息需要,积极开展面向用户的信息素养指导。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除了正式的信息素养课程,还可以通过一些服务渠道来辅助和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如:可以开展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加强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建设,可以将高校各专业的文献数据库、学术期刊资源、专业论坛、行业新闻等信息分别归类,提供检索通道,便于学生全面查找专业学科信息;还可以提供多媒体下载、在线辞典、各类考试资讯、求职资讯等;可以有计划、常态化地举办专题演讲和学术报告,定期邀请各学科的知名学者或专家为大学生做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或发表演讲,也可组织大学生针对某一领域开展一些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促进知识共享;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图书作为目前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信息源之一,以其内容全面、系统、成熟、可靠、信息量集中等优点,仍然是保存和传播科学知识的最主要的文献形式,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媒介。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图书资源,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需要,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可以邀请名人教授讲书,也可以让学生推荐图书,组织推荐图书评比活动等。此外,还可以广泛利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比如:RSS订阅、手机推送、搜索引擎订阅、开设博客等等。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重任,图书馆员是开展信息素养培育最主要的实践者,也是大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技术实践最直接的指导者,他们的综合信息素养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员的培训深造和继续教育工作,要制订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让馆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其他业务能力,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实现提升信息素养水平的目的。同时,馆员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也要转变职能,从“文献资料的管理者”向“文献信息的导航者”转变。在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时,针对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他们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和利用信息,把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工作渗透到日常的服务当中。
[1] 郭剑珩.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8).
[2] 刘兵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3] 刘屏极.高校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4).
[4] 倪超慧.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6).
[5] 何良春.高校图书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科技信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