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采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如何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和帮扶工作
梁采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对于人文和谐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大学生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本文深入浅出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特征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地探索教育帮扶的方法和途径,以构建民族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探讨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通过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及创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大学生教育;帮扶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校园生活,绝大多数是要与汉族学生共同在在非民族院校进行的。由于汉族学生的思想文化,宗教习俗等价值观念方面与少数民族同学存在差异较大,故而少数民族同学顺势就结成了一种特殊的群体[1]。本文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各项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有的放矢地探索教育帮扶的方法和途径,从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入手,提出改进和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点个人见解.
1.1 文化地域差异
不同于大多数汉族同学,少数民族学生大多生活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山区[2-3]。这些地区,由于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不足和经济建设发展的程度较低,使得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并不扎实,生活也较为贫困。而我国的大学升学的途径就是高考,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民族优惠政策后可以进入一所录取资格高于学生本身文化教育水平的院校学习深造,这就造成了一旦进入高校后,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课程与地域文化基础与汉族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独特的民族情感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4]。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从小生活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民族特色、经济生活、风俗文化,语言和写作,家庭环境等的熏陶下,继承了本民族老一代人的日常行为,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情感意识[5]。随着这些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无论是其个人文化素质还是综合素质都明显提高,伴随知识面的拓展与接触更多复杂的人群,他们往往会极大的表现出对本民族问题极为敏感的特点,且非常关心本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
1.3 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情况较为贫困,虽然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6],然而对于许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种尝试性的做法依然还很无力。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当前自身经济上的困难,往往在融入到当前大学校园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生心理上的错位,一旦在情感上再脆弱一些,不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不擅于显示自己的能力,面对家庭条件优越得多的汉族大学生,他们就容易产生嫉妒和自卑心理,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个时候大多就会沉溺依赖于本民族宗教文化习俗,形成自我保护的小集团.
2.1 针对文化地域差异,积极做好正面的思想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民族意识,帮助他们去缩小与汉族同学的文化地域差异。每一个民族意识中,均存在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因素。我们的工作就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去除学生的消极民族意识,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让学生正面的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地位、特点以及目前的实际情况、风土人情等等,让他们学会理解并构建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通过运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心的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务必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行为,在教育各族学生时,要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有利于国家统一的言论,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各项活动,使各民族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感情,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比如,可以采取定期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各民族学生参加的校园聚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一方面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提供一个让汉族同学能够发自内心欣赏少数民族同学的机会。最后,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问题与其对本民族政治地位十分敏感、同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教育引导,使他们为振兴本民族、促进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
2.3 针对独特的民族情感,重视学生的民族风俗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生俱来拥有强烈、浓郁的民族情感,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在重视学生的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搞好校园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有利集体交流、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校园生活环境。比如,为了提供一个能够让各民族大学生都能平等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创立民族社团。这些少数民族社团可以让不同民族的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少数民族学生的风貌,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的使命感,从而完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情感,更加爱党爱国这一工作任务。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社团性质及社团活动的内容加以把关,力争在充分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把和谐、美好、积极向上的内容展示给校园全体学生。当然,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进行完美的融合,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2.2 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心理,重视人文关怀的心理帮扶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完成角色的转变,克服可能发生的不良心理,重视人文关怀的心理帮扶就显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情况,尊重其民族风俗习惯。学校为了清晰显示对回族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回民食堂。通过团日活动、系会、班会等阵地和平台,开展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策划的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系部会议,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加他们的归属感。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学校应增加设置相关奖助学金,并通过减少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增加生活补助津贴等措施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以经济支持和帮助,当制定每项奖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和发放政策时,尽量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国家应该通过优化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申请机制,在少数民族新生中打开一扇前进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爱心小屋”项目的特点,为存在心理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灵关怀,让他们觉得学校就像家一样的温暖。另外,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家长讲座,让学校的工作能够获得家长的支持,促进教育模式的构建。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大学生茶话会和沙龙邀请高年级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引导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纠正心理上的适应不良.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7]但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非民族类高校的现状进行研究,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工作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故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问题还是需要本着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出发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最先要做好的就是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可以透过学生班级、卧室,通过谈心、讨论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实际情况掌握,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把实事做好。再者,是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气氛,尽可能多地给少数民族学生心灵的安慰。这里就需要老师不再单纯的扮演严格的导师这一角色,还要成为学生的知心好友。最后,全面构建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建设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家园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这也势必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这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只要拥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国家和谐、民族和谐、人民幸福为立足点,并为之不懈奋斗,相信必然可以在祖国大地谱写出华美的乐章,让各族学生真正心连心,手牵手,搞活搞好高校的学生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在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少数民族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的就是沟通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鸿沟,搭建民族团结和友谊的桥梁,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适应新环境、克服经济困难和心理交际障碍,能够做到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乐于进行多元文化交流,并最终真心的愿意为和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学生互相理解,互相关怀,体验各自的不同文化而不懈努力.
[1]姚俭建.文化与人的生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2).
[2魏海东.论西部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心理调适[J].高教论坛,2010,(5).
[3]王亚鹏,李慧.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及其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4,(1).
[4]池秀梅,林靖.浅谈新时期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体系[J].宜春学院学报,2010,(1).
[5]王建辉,李丽辉,白亮,杜学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6]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88-1998)[R].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邓荣华
G75
A
1672-2094(2013)03-0087-0
2013-03-27
梁采芹(1981-),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助教。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