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会兰,戴如莲
(遵义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红色文化受益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所形成的独特的物质和精神特质便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改革有重要作用,因此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探寻红色文化资源对教育教学功能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可以切实推进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大学培育的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社会的责任至关重要。因此,这就对高校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东西方思想的碰撞和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他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复杂化和多样化。一些大学生开始不再怀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而是追求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观念,重物质轻精神,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和世俗化的趋势。为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重重,教育空洞单调,缺乏互动和共鸣,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
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着民族精神,红色文化能够激励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和探索,对人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大学必须采取措施,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巩固和加强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改革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向着更健康更科学的方向发展。[1]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物质载体。它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是物质层面的内容,包括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所产生的历史事件、革命旧址、纪念馆、展览馆等物质文化资源;其次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主要有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
在革命战争年代,伟大的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折射出来的英勇精神,是珍贵和光荣的,在国家出现危机之时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是遭人唾弃的。宣传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使人们知荣弃耻,扬荣抑耻和践荣遏耻。[2]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可以充分为教育所用。但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局限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精神财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吸收借鉴了其中的很多的精髓。深刻挖掘红色资源,可以提炼出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指引功能。
社会主义要求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增强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全体社会人应该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实现自身价值。高校的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理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起热爱祖国、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因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实现这一目标。
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红色文化资源便有了生长的土壤。现在,历史中形成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令人敬仰的精神,通过一系列的载体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可以参观博物馆、相关的纪念馆和相应的遗址和陵园去感受各种精神的力量,真实地感受我国革命斗争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艰辛,从而获得奋进的热情和感动的激励。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加需要这种精神资源来获得自身的思想教育,加强自身修养。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大学生更加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爱国,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民面对敌人的威胁,不屈不挠,顽强战斗,为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安乐,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红色文化资源充分的显示和保留了这些重要的信息,现在,走进每一处革命遗址、参观每一件革命文物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的精神。[3]让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让红色文化资源感染大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珍惜眼前的美好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努力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高校是知识文化创新的主战场和培养人才的摇篮,深入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高校应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特点,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中去。为此,学校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重新做出教学方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资源有效结合。如在《概论》课教学当中,加大对红色革命理论的讲解和介绍,并将党的先进性理论与红色革命理论很好的结合,揭示了他们的关系。此外,还可以将红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结合,展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在《纲要》课的教学当中,突出讲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让革命历史成为红色文化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使二者很好的贯通,重现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的教育教学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在《原理》课教学中,指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宗旨和理念,揭示红色文化资源对现实的重要意义。[5]教材内容的选取要科学,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的生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注意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即要贴切、生动、深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既要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又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功能。让大学生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近代历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可以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很好的宣传,这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革命历史和精神的感悟,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更浓厚的民族使命感。
建设红色校园文化,要注意广泛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形式来扩大红色文化宣传,丰富宣传渠道,充实校园文化内容。比如利用学校的学报、电台或者宣传革命历史知识;可以考虑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网站,开设“历史大事记”、“红色之旅”、“红色论坛”等专题或栏目,从而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网络阵地,广泛宣传红色文化,讴歌革命精神,创造出较好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此外,学校可以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如唱歌、舞蹈、诗歌朗诵、演讲等文艺活动。同时,学校要加强同有关媒体的合作,引导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如学校可以和本地的电视台合作,让红色音乐或影视在校园活跃起来。在学校的讲座专题等活动中要加入红色主题元素,可以聘请一些红色文化专家或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学,邀请一些老红军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使教学更有感召力。[6]在红色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到来之际,可以开展如红歌比赛、红色知识竞赛或者红色论文竞赛等活动,这既促进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学术研究与成果运用,加大人们的交流,又推进了红色文化教育热潮的来临。
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校园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同时,学校也可以考虑多多与外界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因素,建立一些和本院校有固定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观学习的平台。因为红色文化基地本身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有利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能够从感官上促使大学生荣辱观的形成和改变。
利用学习周边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革命老区、革命烈士陵园等地方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历史的艰辛,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7]如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要求,南昌的师范院校就每年组织学生去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方志敏烈士墓;遵义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娄山观,四渡赤水等等。让学生在参观中,亲身体会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在参观结束后,学习要求学生写出自身的心得体会,开展巡回报告会,组织学生前去参加,让参观的同学用深刻的体会,生动的语言来教育和感染广大的大学生,加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知深化为理性认知。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将理论转化为正确的实践活动,才是理论学习的根本意义。为了更好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学习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学校要注意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的建设,增加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把青年学生的知识应用和扶贫帮因有机结合起来。[8]比如去红色革命老区,深入学习革命精神之外,还要为老区人民服务,帮助老区人民。学校可结合不同学生的教育专业特点,去老区支教或实习,这既有利于大学生将本专业的课程很好的消化吸收,又使得大学生在服务老区人民中得到锻炼和升华。有利于大学生将课堂上学到和体会到的热爱祖国和人民、不畏艰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境界,优化其品格,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红色文化教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促在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优化。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16]号.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3-22.
[4]迟维意.红色文化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
[5]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6]史华楠.校园文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7]汤红兵,汤少该.井冈山精神教育进课堂的几点设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21-24.
[8]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