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杉 王梅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山东淄博255049)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博文:“信息化时代,文献资料越来越容易在网上获取,对大学生来说,高校图书馆是否只能成为大型自修室?本市一所高校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最新调研显示,图书馆的座位异常抢手,但高达71%的人到那里是自习,借阅图书的同学只占6.29% 。一位高校图书馆馆长笑言,阅览室冬暖夏凉,又安静,当自修室的硬件条件确实很过硬。高等学府中拥有大量珍贵专业资料的图书馆,如今却沦为大型自修室,着实令人遗憾。”[1]在当下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像这则博文揭示的“高校图书馆衍变成大型自习室”的信息报道其他的还有:“一项调查显示:高校图书馆多成了‘自修室’”[2]、高校图书馆自修室占座风波[3]等等多多,可以说此类信息在网上不绝于耳,进而反映出“高校图书馆衍变成大型自习室”的现象也较普遍。当我们看到高校馆的读者进馆之前长长的队伍在等待图书馆开门,还为高校馆有着如此充足坚挺的读者人气而感到高兴,至少从表面上说明高校馆是人丁兴旺的,对读者是有吸引力的,还说明高校馆的存在对读者是很有价值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众所周知高校馆在高校内是优良的阅读与学习环境,对大学生读者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如何使高校馆更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经典阅读的效果、作用与功能,少一些“大型自修室”的形象与内涵,真正地体现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本质及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需要每个高校馆要加强对本馆经典阅读的研究,然后找出适合本馆的阅读方式进行深入的推广。下面本文做初步探讨。
经典阅读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究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好书,例如哲学、历史、文化、文学等人文名著,或是关于为人处事、修身养德的人生感悟,或是关于自然变化、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真实故事,或是质朴淳厚、贴近人心的美文佳作。这些经典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阅读经典,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阅读经典,可以塑造品德、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可以平衡心理、关爱社会。步入书香社会的诗意人生,经典阅读将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高校馆对大学生读者具有明显的、特殊视角的教育作用。关于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在图书馆的学术界早就有过许多深入的探讨,例如刘国钧先生对“图书馆教育”的强调,在今天对我们的“图书馆教育”都仍有指导意义。而这个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图书馆人文社科性质的经典阅读来实现的。大学生读者对人文经典的阅读,也许不能使自己得到直接的帮助,不像他们的功课阅读那样会立刻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通过这种经典阅读,去获得自己可能都意想不到的、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感染,因此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而不是眼下能收获精神的成长与回报。用王余光教授的话说就是,“谈到阅读经典的问题,我还想到,在美国,某些大学里面有一门课叫做‘人文经典’,学生们就问为什么我们要把它作为必修课,而校方始终坚持开设(从四十年代到现在),原因是什么呢?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想要进入至一个精英阶层,必须阅读这些人文经典。”[4]因此,经典阅读是高校馆对大学生读者施加人文精神感染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价值取向。
中国图书馆学会早在2004年就发布了《关于开展2004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图书馆以各种形式,开展主题为“关注青少年阅读,开创精彩人生”的宣传活动与导读工作。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开展了广泛的阅读推广活动。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文化传播平台和大学生身心人格的再教育基地,更是深入有效地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大学校园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创建了书香气迷人的校园阅读文化,从而带动了大学人文精神、气质与内蕴向纵深延伸。
事实上现在许多高校馆因为购书经费相对富余,哲学、历史、心理与励志和中外文学名著经典等书籍较多,它们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精神营养,如果对此阅读加以推广,那么对大学生的心灵感染和情感教育的潜移默化则是效果巨大的。然而大学生读者对这些优秀书籍的阅读却并不是很多,高校馆的这些经典资源很多处于沉睡状态,令人感到可惜。高校馆悄然变换功能,成为大学生首选的大型自习室,的确是令人不可思议的,这个现象更应该引起高校图书馆的注意与反思。“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第一课堂,要做好对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的指导工作,组织大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5]而高校馆究竟要怎么指导、组织、培养与进行本馆的经典阅读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笔者认为,这就需要不同的高校馆要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对本馆的经典阅读工作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研究,然后对此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持续的阅读推广。而高校馆对大学生读者的阅读指导、组织与培养的前提与基础就是研究,这是“知己”;然后才是具体的推广,这是“知彼”;具体的推广之后还是研究,然后再次更好的推广,这是“知己”又“知彼”中不断的摸索与探求,就这样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才能把高校馆的阅读和阅读推广工作落到实处,推向深入与持久的程度。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许多高校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中,人们容易忽略对本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不注意对本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需求和涌现出来的现象进行总结、分析、概括与抽象,对本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很少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处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而高校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系统研究,对其阅读推广工作深入而持久的进行,的确又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笔者首先强调它的原因之所在。
我们知道高校馆是流通各个历史时期各类经典书籍的重地,引导读者阅读经典再塑人生,这是高校馆对青年学生的义务与职责所在。但在当前中国的教育追逐升学率和考研率的环境下,高校馆的学生读者们忙于网络、各类功课学习和资格考试,因此忽视经典阅读,没有多少业余时间到图书馆进行经典阅读,从而使高校馆的阅读价值大大缩水。作为青年读者来说,在主要时间为考试与就业进行必要的功利性阅读,本无可厚非,但作为高校馆来说,任由大量的经典阅读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被浪费掉,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人文教育作用,也是十分可惜的。首先高校馆要注意并重视本馆的藏书资源建设及其开发情况。因此,高校馆就必然对本馆的藏书资源建设及其开发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摸清自己的家底儿,了解自己,然后拿出相应的对策。
每个高校馆及其各个时期读者情况的不同,其阅读现象也是略有差异的。如高校馆藏书分布、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的兴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能力、读者的阅读行为、读者的阅读效果、读者到馆的兴趣点和主动性等等问题,各个高校馆及其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各个高校馆要针对本馆读者的这些阅读状况进行全面而透彻的分析与总结,形成各种研究报告和经验性总结,进行理论性提升,并形成制度化的规范性举措,为今后本馆乃至其他高校馆的阅读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高校馆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举办各类讲座和读书活动,举办读者沙龙探讨等,形成经典阅读的氛围,吸引读者自主地参与进来等。各个高校馆在本馆的经典阅读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本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打好基础。
高校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如何进行?在进行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什么?在进行之后要如何评价?这些都体现出高校馆对自己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的态势。正如一位作者所指出的:“目前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但仍普遍存在两类问题:第一,活动效果不够好,有的活动影响面较小,甚至有的活动强拉学生参与。第二,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常规性。活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图书馆在举办活动时比较随意。因此有必要探讨众多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和关系,对每一种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以便高校图书馆能够响应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打造阅读推广活动的品牌。系统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6]高校馆要研究本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就要对自己的每一种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经过相应的研究进而建立起一种经典阅读的评价机制。“图书馆阅读在图书馆学的研究体系中一直是处于比较弱势,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要进行现实性分析,对经典读本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确立以读者个体体验为核心的经典阅读评价机制。”[7]其实,各个高校馆的阅读评价机制的形成,正是本馆经典阅读工作的一种研究途径、现象与成果之所在,值得各个高校馆的重视。
高校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提升大学生专业修养很有帮助。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对自己的经典阅读工作的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经典阅读工作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推广,形成自己的阅读推广的特色乃至品牌。诚如徐雁老师所说,“书香社会”只能是一个“文学好书飘香”的社会,“学习型社会”要以文学阅读和“可读性”书籍作为阅读推广的人文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必须重建文学阅读的优秀传统,奠定母语文本阅读的学科基础,把大学生阅读提高到“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高度。图书馆不仅要让书“活着”,还要“流通”起来。馆藏建设要以读书、用书为“抓手”,以“全民阅读”活动为“推手”,不要让现代图书馆变成“图书博物馆”或“网络阅读的大机房”。可进行“漂流一批小说,收获一片书香”等的读书征文活动,可组织“同读一部好书,同看一部(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的心得演讲比赛等。因此要让高校图书馆的经典阅读形成长久的习惯,而不应该是“世界阅读日来,阅读推广就有,世界阅读日走,阅读推广就走。”就是说,高校馆在对经典阅读工作的研究的基础上要建立起长效运行的阅读推广的运行机制。
经典好书主要是指中外文学的经典著作,即中外文学名著。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瑰丽的奇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不仅给学生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境界、净化其心灵、练达人情、洞悉世故,对提升其审美能力、文化素养、艺术情趣、阅读品位以及人格的完善都是大有裨益的。”[8]对此徐雁教授也曾指出:“文学好书”,尤其是其中的小说、传记类佳作,乃是温补人类心神的“十全大补丸”,而启蒙人道主义、温情主义的道德仁怀,培养终身读书乐学的人文习惯,都以“文学阅读”为最理想适宜的起点。一个建设中的“书香家庭”乃至“学习型社会”,不妨就以具有大众可读性特点的“文学好书”,以及社会心理疾患适应性强的“文学疗愈书目”作为“常备书目”,把它作为当今全民阅读推广的一个重要人文基础。同理,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应该把“文学疗愈书目”作为“常备书目”,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开展阅读推广的一个重要人文基础。当然,经典好书还包括中国传统经典导读如经史子集、名人传记导读、专业经典导读、成功学书籍导读等等。高校图书馆对经典好书的导读推广可以采取读书讲座、阅读辅导、推荐书目和网上课堂与交流互动的活动,读书征文、知识竞赛、诵读比赛、辩论赛、读书交流会、读书之星、爱护图书宣传、图书漂流与互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做得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工作。
高校馆是校园经典阅读推广的主要力量,而经典阅读及其阅读推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校内的所有读者,举办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都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支持。校团委、研究生院、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均能够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学生会、学生社团是能够贴近学生读者的组织,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能发挥一定的感召力,并且学生社团里各种专业特长的学生都有,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能起到人力支持作用。高校馆应多方协调,把经典阅读观念和阅读推广工作带到学院和学生中间。高校馆要对自己的阅读推广工作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创意,创意出自己的一种品牌,向读者向社会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设计,以确定自己的品牌然后加以广告创意式的推广。为此高校馆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记忆深刻的创意形式,让它深入读者心田,强烈吸引读者,使读者能轻松愉快的接受。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阅读天使“小布”的卡通形象设计与推广,就是高校馆阅读推广工作中一个很好的创意形式,值得其他高校馆的学习与借鉴。在当前许多高校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中,对自己的阅读推广内容缺少的就是这种精心的设计与创意,即使有什么阅读推广工作的方案,也很少去进行创意层次上的研究与推广。
高校馆以弘扬热爱读书的时代风尚为己任,阅读推广要走出去,把读者请进来,对自己的阅读推广活动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读者知道,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为此高校馆要利用网站、纸媒等新闻传播工具,广泛宣传自己的阅读推广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社会关注自己,前来图书馆进行经典阅读。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例如对大学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多由高校图书馆牵头,联合校团委、学生会社团、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多方合作,近年来有当地影响较大的书店、出版社、公共图书馆和新闻媒体加入的趋势,但高校馆还要注重宣传,扩大自己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而这方面许多高校图书馆做的还很不够,它们不善于甚至是根本就不想宣传自己,还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书不愁有人来阅读”的信条,坐等读者上门。阅读推广的活动在进行,但读者来不来无所谓的态度。例如高校馆可以借助读书博客、QQ读书群等网络平台,加大对自己阅读推广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再如高校馆可以根据学生对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制作并上传视频来推荐一本书,发上相关书评,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始关注和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总之,据笔者对身边大学生读者的观察与体会,很多大学生读者认同大学时代是人生读书的好时光,大学期间进行的阅读“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他们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大学生都十分重视和乐于进行阅读。其中,对于经典阅读的“修身养性”和“心灵成长”他们基本上是认同的。只是他们确实存在着“阅读的困惑”,尤其是“经典阅读的困惑”,很多大学生表示不知要读什么书,不知要如何读书,不知道从哪本书哪类书开始读起。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获得专业人士在阅读方面的指导。笔者认为,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对本馆的经典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就很有必要和进展的空间。
〔1〕 高校图书馆“沦为”自修室[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0jaox.html[2011 -12 -3]
〔2〕 一项调查显示:高校图书馆多成了“自修室”[EB/OL].http://js.xhby.net/system/2012/02/23/012775094.shtml[2012-5 -6]
〔3〕 图书馆自修室占座风波[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0cfwh.html[2012 -12 -6]
〔4〕 王余光.读书随记[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5
〔5〕 张红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J].贵图学刊,2011(2):24-27
〔6〕 姚显霞.基于读者问卷调查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与分析——以中原工学院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1):144-147
〔7〕 张纯,杨祖逵.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的实践与思考——一种基于读者与图书馆互动体验的平台设计[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1(2):18-21
〔8〕 刘亚玲.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指导工作之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