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他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因此,探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并提出增加其收入的措施是亟需做的事情。
中共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中共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两次大会均未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具体量化目标[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虽然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但也未提收入增长具体量化目标。而十八大报告不仅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而这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
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经济总量上去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不能相应增长,人民群众获得的实惠不能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基也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还有许多地方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以下。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为标准,到2011年年底,我国扶贫对象规模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为13.4%[3]。山西省委党校的扶贫点宁武县余庄乡39个自然村,2011年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8个,2300—3000元的20个,3000—3700元的11个,最高的就是三百户村3700元,这是乡里的统计。余庄乡政府所在地上余庄村2011年人均收入2792元,2012年的统计数字乡里还没有做出来,我去农民家里进行了了解,因为今年煤炭价格低,经济不景气,农民收入普遍不如去年。以下将村里今年的收入状况进行简要地介绍。
村里种地最多的是赵春富,种着20多亩地,养着2头牛。今年收获1000多斤莜麦,500多斤胡麻,10000多斤土豆,100多斤洪连豆。按照市场价折算莜麦价值1250元、胡麻价值1250元、土豆价值7000元、洪连豆300元,合计9800元。赵春富不外出打工,在村里给别人看车能挣1000元,一共收入10800元。但是只有洪连豆能全部出售,其他的土豆留几千斤食用,一部分胡麻要换油吃,莜麦除食用外要换成白面。就是说这些收获物真正能换成钱的顶多5000元。他家是上余庄村种地最多、收成最好的人家。还有两户种地较多的,一个是赵虎生,一个是闫世成。赵虎生种着16亩地,养着2头驴,村里只有赵春富、赵虎生养着大牲畜,另有5辆农用拖拉机,其他人家耕地、播种都要按每亩地100元雇佣牛、驴或拖拉机,否则就得人工进行。赵虎生今年收获莜麦1000斤、豌豆300多斤、洪连豆200多斤、黑豆200多斤、土豆8000斤。按市场价折算莜麦价值1250元、豌豆900元、洪连豆600元、黑豆400元、土豆5600元,合计8750元。赵虎生养7只母羊,主要卖羊羔,今年卖了5只,每只400元,一共2000元。闫世成种着四亩胡麻,收了200斤,三亩莜麦收获150斤,三亩土豆收获3000斤,今年收成不好,这些可能仅仅够家庭食用,另外养了200多只羊是其主要经济来源。
以上三户是余庄主要种地的人家,其他人主要以打工为生,只种一、二亩土豆供食用。一般情况下,有手艺或给人开车的,一年能挣两万多元,没有手艺打小工的能收入一万多元,只能打零散工的也只能收入几千元。如康春福是泥瓦匠大工,一年能收入两万元,家里种着两亩土豆,收获2000多斤,够食用。康金亮在工程队当小工,收入一万多元,家里种着五亩地,收获100多斤莜麦、400斤豌豆、2000多斤土豆,养22只羊,能卖4000多元。王三月在工程队当小工,今年收入15000元,家里种着一亩半土豆,产1500斤。
由此看来,村里主要以种地为生的,除生活所需外,现金收入只有几千元。主要以打工为生的,现金收入抛去生活消费外,最多也只能留一万元。村里还有一些人以运输业为生,但今年很不景气。村里有20多户有小三轮车或四轮车,给人拉煤、拉建筑材料,如王建忠开四轮车给人拉料,今年收入二万多。另有四辆大的拉煤车。这种车是从宁武县运输公司分期付款买的。方法是首付9万,然后每月付15000月,18个月还完,车归本人,一共付36万。如果每个月还不上15000元,往后拖还款时间就要出相应的利息。因为今年煤炭业不景气,今年才买的两辆拉煤车就不能按期付款,只能往后拖。
总之,余庄乡的大部分老百姓还处于温饱线上,他们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同其他地区存在相当的差距,离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很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将结合整体做简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发展农业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农民靠种地不能解决生活问题。例如上余庄村,一共有1500多亩地,343亩退耕还林,200多亩平地,1000多亩坡地。所有的地都是旱地,都靠天吃饭,老天爷不下雨就没有收成。1000多亩坡地即使年景好,也没有什么收成,所以70%都成了荒地。平地人均不足2亩,所以靠种地根本养活不了人。以下和我的家乡太谷县做一个对比。太谷县郝村现有农户410户,人口1440人,劳动力780人,耕地4350亩,人均耕地3亩,全部为水浇地。2005年总产值17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86%,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7.5%和6.5%。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是山西省一个中等规模的典型农业村。郝村的农业结构与任村乡、太谷县基本一致,由大棚蔬菜、果树、玉米制种和畜牧业等构成。其中,蔬菜大棚154个,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3%,为农民提供33%的现金收入,是郝村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果树面积1350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7%;玉米制种面积1300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6.1%;全村只有不到20%的农户从事商品化畜牧养殖,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9.2%,郝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平均每亩农机总动力1.26千瓦,基本上实现了机耕。
太谷县农民单纯依靠种地,每年最少收入两三万,而且是不算消费了的,能干的、种地多的能收入十万。农民因为种地可以谋生,只在农闲时间出来打工。而宁武,客观的气候、地理条件,不能给农民提供致富条件,使得农民不能只以种地为生。
第二,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也是外出打工农民收入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很显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即使是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受到种种歧视。可见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上余庄在外打工的主要分布在建筑、运输、装潢,也有开挖掘机、做小买卖的,即他们大多数干体力活,少数人有技术,做技术工。他们一年挣的钱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租房,结余很少,很少有能力在县城买房的,所以这些人在城市落不下脚,绝大多数在干不动活以后还要返回农村。而且他们的孩子上学还要花赞助费等费用。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同城市居民相比,有身份差异、收入差距、教育等方面的差别,最终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民收入相对不能增加。
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相对短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容易形成这些要素挤占劳动报酬现象,使打工农民的收入相对下降。有钱投资经营的挣大钱,有技术、懂管理的赚取中层技术、管理人员的薪酬,而最基层的体力劳动者,既没有固定的就业机会,也没有劳动后的薪酬保障,得到的收入最少。余庄村打工的大多干体力活,他们没有固定的就业机会,一般一年能打工六个月。如刘月虎今年打工六个月,挣了9500元。有比较固定工作的,收入也不高,如闫福林在宁静铁路开挖掘机,年收入最少一万,最多二万。赵永成的二儿子在太原“东方物流”上班,月工资2500元。最主要的农民工工资得不到保障,一些人干活后不能及时领到工资,还有的干脆领不到。所以上余庄村成立了两个建筑工程队,每队30多人,其中一个负责人闫永林说,他们组织在一起主要为了人多好要钱,许多单干的很难要到工钱。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既有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因素,更由于城乡具备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还有生产要素中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地位不同。为了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收入低农民、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专家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述,我在此主要结合我们的扶贫点余庄乡对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提一些自己的建议。
第一,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发展当地特色农林牧副产业。余庄乡属于山区,山地多,平地少,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为此要发展与此相应的特色农业、牧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例子。如马营村的两个养殖公司。一个是永锦种养殖有限公司。公司经理张银成一直搞煤炭运输。2009年,他决定依托恢河流域千亩滩地玉米种植基地和东山地多人少、环境优良的条件,发展循环农业,实现新的转型。6月,他回马营村投资2000余万元,开始建占地面积66380平方米的养猪场,同时,承包了本村马营海湖养鱼。建成一年后,年出栏商品猪1万多头,实现销售2300余万元、利润800多万元,此外,加上猪粪、沼气、沼液、养鱼的收入,又可增值100多万元。张银成尝到了循环农业的甜头,一个更大的计划在心中萌发,明年他计划加大投入,建立更大的“玉米加工—养猪—育肥—养鱼—沼气—发电—屠宰—肉制品加工”循环农业系统,使上游产品的废料,变为下游产品的原料,一环吃一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利润空间。
另一个是龙凤祥养殖合作社,也是一个由“黑”转“绿”的典型。公司掌门人赵福喜、常芳夫妇是宁武县里数得着的“煤老板”,有煤矿、集运站,在秦皇岛还有煤炭运输码头,可谓是煤炭产运销“一条龙”。去年,煤矿被整合以后,夫妇俩被家乡如火如荼的绿色转型所吸引,也决定创办一个合作社,搞一条“生态种植、特色养殖、产品销售”的产业链。2011年,种植30万株红叶杨、金叶榆,成活率99%。”现在,“龙凤祥”已建成一座办公楼,完成15公里进场公路,种植乔木、灌木、花草850亩。在此基础上,还计划投资5000万元,饲养1000头肉牛、奶牛;计划投资300万元,饲养10000只黑凤乌鸡。
还有就是我们省委党校扶持的凤凰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余庄村恢河岸畔,占地面积150亩。本区域牧坡宽广、土质较好、水源充足、气候凉爽,在此发展种养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合作社目前计划养殖优种绒山羊3000只,建羊舍3000平方米,草棚500平方米,运动场1000平方米,粪污处理池100平方米,青贮窖150平方米,建温室大棚20座,总投资1000万元。现在羊舍全部建筑完毕,正在计划引进种羊。
发展这些特色农牧业能给当地带来最直接的、最快的利益是安排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些地方的农民一般年轻人(20~40岁)的开车、搞装潢,中年人(40~60岁)的跟工程队干,60岁以上的没有人用。但是这些60岁以上的人都种过地、放过羊,在这些养殖场中干,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为养殖场带来利益,同时自己能得到该有的收益。再则,这些养殖场都是本地人在本地办,不用担心要不到工资。其次,这些养殖、种植公司引进新的农牧品种,也就是给当地输入新鲜血液,他们做成功了,就会有其他人学着种植、饲养,时间长了,就能更新当地种植、养殖业。再次,可以合理利用当地荒废的耕地。上余庄村700多亩坡地荒了,利用这些地种植果树等其他树木,可以发展特色种植业,利用这些地种草,可以发展畜牧业。这样既能发展经济,又可以保护生态。就是在平地也可以发展有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现在大多数农民在平地上种土豆,收益很低。如果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发展特色农牧业,收益会大大提高。
第二,当地资源应造福当地百姓。余庄乡是产煤区,但是现在当地百姓并没有从这种资源中受益,除了每年每户1400元的取暖费。潞宁集团公司承包煤矿时签订的合同说每年一吨煤给乡里留3元,村里留1元,这个合同的复印件我曾在乡里见过,现在一分都没有给当地,所以无论是乡里工作的同志,还是当地百姓,都说当地人根本不能从当地资源中受益。再是现在煤矿不用本地人干活,而雇佣南方人、别地的人。而据我了解,当地30岁以上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在煤矿干过,有的干了几十年。如赵三仁在余庄乡办煤矿干了三十年,直到煤矿被温州人承包。康金亮23岁就开始在余庄乡办煤矿干,直到40岁煤矿被整合后被辞退。现在上余庄村只有一个人在以前的乡办煤矿干,他叫王留正,今年54岁,在煤矿开溜车,一个班120元。他说矿上用的陕西人多,还有浙江人。当地人在煤矿工作,有固定的收益,不用东跑西跑去打工,有的地方去干上一个月,连路费都挣不回来。特别是今年,很难找到活,许多人早早就回家闲着。因此,提议寻找适当途径和煤矿负责人谈雇佣本地人问题。据说煤矿在大木厂村,大木厂村许多人在矿上工作,不雇佣外村人。
第三,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养老保险、低保的投资。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为村级学校盖楼房、增加基础设施。余庄乡学校的楼房盖起来了,但学生人数却很少。现在全校有57名学生,一年级23人,二年级5人,三年级7人,四年级11人,五年级9人,六年级4人。全校教职工22人,4人不带课,大多数兼职、兼课。余庄乡大部分孩子在县里、市里上学。父母说村学校的质量不好,所以花大价钱让孩子在城里读书,家长租房住在城里,以打临工维持生活。这些家长说他们也不想多花钱,但是为了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只好如此。今年乡小学通过孩子上学可以免费吃饭、住宿留住以上孩子在本地就学。建议不但农村学校的财力支持,更要加强其师资力量,提高其教学水平。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了,孩子们也愿意留在本地读书,这样节约了村民的开支,减轻其经济负担。再则乡村教育事业兴旺起来,不但能提高本地的声誉,还能为当地的发展储备人才。
加大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投资。国家近年来在农村普及养老保险,为五保户、低生活能力者发放生活保障金,解决了一些人的最低生存问题,但是依然有一部分老弱病残没有得到这些资助。上余庄村有10个五保户,他们或智力低下,或身体有残疾,9个是单身汉,1个老年妇女。享受低保者60人,大多是60岁以上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但还有一些60岁以上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享受不到低保,如白宽于,今年65岁,年轻时在煤矿装车,2000年以来腿麻、疼,不能动,不能干活。其妻将近60岁,也是腰疼、腿疼。家里种着2亩地,今年收了300多斤胡麻,不到1000斤土豆。每个月就靠养老金买一袋面。政府给的医疗保险不够看病、吃药,急需低保维持其生活。
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使农村医保能够真正为农民服务。国家给农民的医疗保障为农民看病解决了不少问题。现在农民最欣慰的是他们生病住院后,出院时国家直接给报销了部分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在余庄乡存在的问题是农民患小病、不需要住院时享受不到医疗保障。原因是乡卫生院没有常用药。村民说连最基本的感冒药、消炎药、拉肚子药都没有,他们生病后,只好去县里的药店自己买药,平时根本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只有生大病住院才可以。建议乡卫生院解决农民吃常用药问题,真正发挥乡卫生院的作用。不要像农民说的,只是个摆设,不能给农民切实解决问题。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36.
[2]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新华网,2012-11-8.
[3]以收入分配改革惠民生促发展——访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新华网,20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