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术界对“中国模式”问题讨论激烈,当前对其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成就、社会发展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模式”研究中的地位,却少有提及和深入探讨,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中国模式”就是成功解决中国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推进中国发展的成功模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依靠的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因此,作为成功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模式”,生成于中国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实践过程中,“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的产物。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一个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国家”[1],究其原因,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一方面继续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将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炼,使其精华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特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充分反应时代特征,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发展理论,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模式’的生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所走出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生成于中国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中。”[3]
“中国模式”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模式”的建构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发掘“中国模式”构建的根源、分析“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探索“中国模式”未来的发展道路有重大意义。
“中国模式”的建构之“基”主要指“中国模式”建构的根本原则、基本要素、基本框架等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模式”构建的最根本的原则。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基本上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以致使我国出现了十年大动荡,大混乱时期,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全新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这三大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认识,这就决定了“中国模式”要想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从这三个要素出发,以其作为“中国模式”构建的基本要素、基本框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成功的根本原因、根本经验[4]。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邓小平一再强调:“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等一系列政策。”[5]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就在于我们党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和创新,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产物,它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着中国模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首先,“中国模式”以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模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过程,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应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模式”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点;最后,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立足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不断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引方向,这就决定了“中国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为立足点。
总之,“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它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以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将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而发展,永无止境。
[1]十四大以来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609.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82.
[3]张睿蕾.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创造[J].前沿,2011,(19).
[4]欧永宁.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模式中的地位[J].学术论坛,2011,(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272.
[6]陈青山.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论[J].求索,2011,(2).
[7]杨秀萍.如何理解“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