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
回顾2012年国际形势时,可以看出,最突出的特点是,国际关系中正在呈现三个中心。
2008年,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危机来势迅猛,雷曼公司以及美国一批大公司和银行倒闭,华尔街陷入了自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2009年12月,爆发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希腊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如果欧盟不给予及时救助的话,希腊面临着破产的危险。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和向欧元区其他国家扩散,十分明显,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转移到了欧洲。2002年1月1日,欧元问世,这无疑是国际金融与货币历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然而,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欧元先天不足。货币统一了,但是欧元区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并没有统一,这就为后来的危机种下了祸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的代议制民主。这种体制虽然保证了欧洲政局长期总体稳定,但也造成了欧洲政治家短期行为成风。
危机使欧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英国本身经济状况不好,对援救希腊等国态度不积极。欧盟成员国多数经济在低谷中徘徊,失业问题严重。欧债危机资金缺口高达1.4万亿欧元。要弥补资金的缺口,各国就必须实行紧缩政策,削减福利。失业和福利削减,就导致欧洲的社会风潮愈演愈烈,增加了欧盟国家应对欧债危机的困难。
2010年底,阿拉伯国家发生动荡以来,引发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大地震。该地区的动荡局势持续发酵,一个个强人政权倒台,政治伊斯兰势力在中东扩展。很有象征意义的是,2012年6月30日,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埃及举行总统选举,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党首穆尔西当选为埃及新总统。2012年形势的发展表明,中东、北非的动荡集中反映在叙利亚。叙利亚的内战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3月15日全面爆发。到今天,内战愈演愈烈,已有3万人丧身,逾25万难民逃离国外。
全球大国在插手,地区大国在博弈,不同教派的力量在较量,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对抗在这里继续,民族矛盾在发展,基地组织也趁机在叙利亚发展自身势力。叙利亚已经成为全球各种矛盾集中反映的地方。
另一方面,伊朗核危机也在深化。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012年9月27日在联大发言,力图说明伊朗正越来越接近制造核武器的临界点。9月28日,内塔尼亚胡还与奥巴马总统进行了电话交谈,敦促美国为伊朗拥核画一条“红线”。11月7日,美国大选刚结束,内塔尼亚胡扬言以色列已经做好准备,在必要时对伊朗动手,来阻止其发展核武器。美国一些与五角大楼关系密切的智库私下声称,美国对伊朗开战已经不是开不开的问题,而是何时开的问题。十分明显,中东地区,特别是叙利亚的内战,已经成为全球地区热点和局部战争的中心。
今天,世界经济仍然在低谷徘徊,一向是世界经济发动机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状况都不好。然而,新兴大国,特别是东亚地区,尽管经济增速在减缓,但仍然保持增长的势头。三个中心如此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2012年国际形势中最引人瞩目的。
金融危机的中心在欧洲,那意味着,一方面,作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之一的欧盟,今后数年内处境困难。另一方面,今后几年,欧盟的主要精力仍然会放在应对危机上。
全球动荡、地区热战的中心在中东,特别是在叙利亚。美国一再声称要重返亚太,重返亚太是美国必须采取的行动。美国的战略重点是随着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而转移的。在过去很长的岁月里,国际关系的重心在大西洋,美国的战略重点当然在大西洋。现在,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转向太平洋。然而,中东地区的动荡,特别是叙利亚的内战,正在愈演愈烈,美国重返亚太心有余而力不足。
亚洲,特别是东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出现这样一个局面,是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充分利用了地区和平与全球化所提供的良好环境,在本国国内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并妥善地处理了相互之间的分歧所带来的成果。尽管近一段时间,东亚国家之间围绕着领土和主权争议,出现了一些紧张形势,但是,这种紧张与中东地区的热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十八大之后,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三个中心的出现,证明我们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并没有过去。今后十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妥善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