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

2013-04-10 21:33孙文宪
华中学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论争文艺理论文学批评

【主持人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是在两个领域中展开的,一个是理论接受的领域,表现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译介、理解、阐释以及运用;另一个是文艺实践的领域,表现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中对发生在创作和批评中的各种问题的论争。前者因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文艺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成为人们研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发展演化的主要对象;后者却因为是发生在文艺实践中的具体事件,涉及个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因此常常处于理论研究的边缘,有时候甚至被忽略,以至遮蔽了研究这些事件对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所特有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指,这些具体文艺问题的论争往往产生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实践中所遭遇的现实问题,它们和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有关,而论争的发生又是因为在基本原理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所以研究这些文艺论争本身,特别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展开更深入的反思,便成为我们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历史发展的绝好材料,并为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提供有益的参照。这次发表的两篇论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讨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问题的。特别是关于赵树理的一篇,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实证性研究对梳理历史经验的重要性,而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思考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问题。

猜你喜欢
论争文艺理论文学批评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中学新诗教材的一场论争及其意义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