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春晖
上虞之有春晖中学,应该是最名正言顺的事。
因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在成为人类共同的知恩孝亲,在上虞的历史文脉里最为彰明。
上虞这一地名,表达的正是中华民族对于古代圣贤——虞舜的崇敬。据《上虞县志》记载:
上虞置县自汉,《图经》所谓,夏禹与诸侯会计相虞乐于此,故曰上虞。《环宇记》云:上虞县东有姚邺,即舜葬之所,又东谷林,即舜生之地,后有历山,舜耕于此,其事之有无不可知要,其地山川秀丽,民俗庞厚,犹有古初遗风焉……
据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的地名。上虞也是舜让位于丹朱时所居地方,有“虞避丹朱,舜会百官”的记载,也是传说中的祝英台故里。上虞历史厚重,儒释道三家名人辈出。儒有东汉王充著《论衡》,晋有嵇康、谢安、谢灵运。道家有真人魏伯阳,释门有高僧慧皎。另有投江救父的曹娥,咏絮才女谢道韫,而近代有“一代儒宗”马一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也(《中庸》)”。但是,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流风所被,学术界依然一片疑古之风,知识群体中逆向种族主义泛滥。诸如顾颉刚认为大禹不过是一条虫子,至于尧帝的“无为而治”、舜帝的“以孝感天”等等更是稽不可考的上古神话。
最近便有某文化名人重述的中国史在热销,认为中华文明史只有三千多年,“女娲是一只青蛙”(据《易中天中华史》)。
幸而有科学,《尧典》所讲星星的位置早已在天文学上得到印证,还有考古发现,仍将不断证明现代人的乖谬和骄傲。
舜起于上虞的畎亩之中,现代的史学家因西洋史上绝无可能有这样的例子,以西度中,认为《虞书》是伪的。而实际上,尧典、舜典的文字可以互证。
因此,本刊对于今年夏天的“上虞春晖”之行满怀期待。
上虞,古有“经正书院”,今有“春晖中学”。那几天,走在山川日月清朗的江南风景里,即便下过雨,天色也明亮。曹娥江、百官镇,这些史书上出现的名字,看起来如此真切,令人对中国历史有一种大信。
读《尚书·虞书》让人心胸开阔,对人世亦有大信,那字字句句,像雨过天晴后春晖校园老建筑的红砖黛瓦,清新,笃实。
在白马湖边漫步,远处象山起伏,身边湖水幽蓝,分明是《尚书》里的清平世界,荡荡乾坤,让人有内心的舒服、安定与飞扬,恰如《尧典》所言“钦、明、文、思、安安”,这岂不是读书求学、进德修业、涵养情操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