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四害”运动研究的综述

2013-04-10 19:19王巧鹏
史志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爱国卫生麻雀害虫

王巧鹏

关于“除四害”运动研究的综述

王巧鹏

“除四害”运动始于1952年的反美“细菌战”,1958年前后掀起了全国“除四害”的高潮,期间中共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指示,高度重视“除四害”运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除四害”运动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的学者关注“除四害”运动全局的发展,另有学者注重将“除四害”纳入爱国卫生运动中加以研究,还有学者以特定的区域或某一类害虫进行讨论等。其中,就“除四害”运动的特点及评价虽多有关注,但是在史料的发现、利用、解读乃至对这一运动的深入剖析等方面仍是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除四害 爱国卫生运动 研究综述

“除四害”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和环境卫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除四害”运动始于1952年的反美“细菌战”,1958年前后掀起了全国“除四害”的高潮,期间中共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指示,高度重视“除四害”运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除四害”运动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的学者关注“除四害”运动全局的发展,另有学者注重将“除四害”纳入爱国卫生运动中加以研究,还有学者以特定的区域或某一类害虫进行讨论等。其中,就“除四害”运动的特点及评价虽多有关注,但是在史料的发现、利用、解读乃至对这一运动的深入剖析等方面仍是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除四害”运动的研究状况进行评述,希望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提供一些思考。

一、“除四害”运动研究综述

鉴于“除四害”运动的重要性及其影响,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学者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纵观其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类,有的学者关注“除四害”运动的全局发展,有的学者注重将“除四害”纳入爱国卫生运动中加以研究,还有学者以特定的区域或某一类害虫进行集中的讨论。

首先,就“除四害”运动的全局发展而言,其关注的焦点则是对运动事件过程的复原。赵胜、苏智良在《新中国的“除四害”运动》一文中认为,“除四害”运动是开始于1955年11月毛泽东起草的《农业十七条》,1956 年1月中共中央公布了《纲要》,对“除四害”运动进一步做出了具体规划。作者通过分析1956年1月1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的社论《除四害》,认为“除四害”的目的是增加农业粮食的产量,其次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并指出毛泽东高度重视“除四害”运动,多次做出指示、发表讲话、下达文件,亲自起草了《农业十七条》和《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在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除四害”运动在1957年底到1958年达到高潮。此外,就“除四害”运动的特点展开了讨论,“规划时间表连续修改、党委一把手亲自抓、以突击活动为主、运用各种宣传方式以广泛发动群众”[1]。作者认为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运用宣传广泛发动群众是“除四害”运动掀起一次次高潮的重要动员手段,也是取得“除四害”运动胜利的保证。“除四害”运动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和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但是对粮食增产的效果不佳,这与当时运动中的冒进倾向、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吴爱惠认为“除四害”运动的兴起是始于1952年的反对美国“细菌战”的爱国卫生运动。作者根据当时抗美援朝的背景,认为“中央一声令下,各地运动如火如荼,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毛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细菌战’的伟大号召。”并指出爱国卫生运动中群众的热情为“除四害”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作者还根据一些统计数据讨论了“除四害”运动的具体情况。“据《羊城晚报》报道:全市共消灭麻雀31万只,捣毁麻雀窝3.1万个。”还有“安徽巢湖市工友顾友昌,仅1957年,他就消灭老鼠2660只,麻雀4728只,苍蝇90斤,挖蛹25 斤10两(当时每斤十六两),蛆31斤;平均每天消灭7只老鼠,13只麻雀,6两苍蝇和蛆蛹!”[3]从中凸显了当时群众对“除四害”运动的积极热情和全力付出。梅良勇、魏瑞香的《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角看除“四害”运动》主要讨论了“除四害”运动的实践过程,并且还将这一运动具体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末期阶段。进而,他们以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构为出发点,对20世纪50年代的“除四害”运动进行了重新讨论,认为“除四害”运动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具体而言,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不应只看到它们的害处,还应看到它们有益的方面。比如麻雀可以吃掉庄家和植物中的害虫,但是由于“除四害”运动中对麻雀的捕杀,使害虫增多,农业中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消灭害虫,造成了土地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其次,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除四害”运动,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走向反面。最后,从自然生态文明的角度评价了“除四害”运动,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程度,也就是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不破坏自然的条件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这样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4]。

其次,有学者将“除四害”运动看作是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肖爱树的《1949~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述论》和《毛泽东与爱国卫生运动》是为代表。前者将“除四害”视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一环,“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得最普遍、最经常的是除四害、清除垃圾和处理污水”[5]。并且充分肯定了“除四害”运动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由于广大群众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许多地区的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也明显地减少。这对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增强人民体质、预防疾病,发挥了有效的作用。”[6]后者对爱国卫生运动与毛泽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中“除四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重视和关怀是密不可分的。作者指出毛泽东亲自起草了《纲要》,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消灭“四害”,并且充分肯定了《安徽日报》的社论《四害不除,决不罢休》,此文由《人民日报》转载,鼓励全国开展“除四害”运动。同时,毛泽东还亲自到地方检查卫生情况,鼓舞了人民进行“除四害”的热情。最后,作者认为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巨大进步是党和毛泽东正确领导的伟大成果。

再次,还有一些学者从特定区域或者某一类害虫的角度对“除四害”运动进行了微观研究。刘敏和朱叶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成都市除四害运动》指出,随着1956年1月《纲要》的发布,成都市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用多种形式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消灭四害,坚持突击和经常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市的卫生环境,提高了成都市人民的健康水平,运动取得了成功。作为区域性的研究,作者首先概述了“除四害”运动在全国的兴起;其次主要从政府宣传、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绩三方面讨论了成都市“除四害”的具体情况;最后作者对成都市的“除四害”运动给予了评价。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四害”中的某一类害虫进行研究。郑光路以“麻雀”为考察中心,描述了四川捕雀运动的盛况,打麻雀的方法多种多样,吆喝、敲盆、敲桶、掏、毒、打、烟熏等方法打击麻雀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成为典型向全国推广经验[7]。作者认为除麻雀是人类对麻雀的战争,麻雀的减少使害虫大量增加,最终导致了粮食减产的恶果,国家不得不将麻雀改为臭虫,把麻雀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于“除四害”运动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从关注“除四害”运动的全局过程,到注重将“除四害”纳入爱国卫生运动中加以研究,以及围绕特定的区域或某一类害虫进行集中讨论,等等。但是在史料的发现、利用、解读乃至对这一运动的深入剖析等方面仍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关于“除四害”运动研究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有关新中国“除四害”运动的研究逐渐深入,产生了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它们从不同方面探讨了“除四害”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经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但是,“除四害”运动研究还有很多学术空间值得今后加以不断深入探讨。

首先,在运用史料和发现史料方面应当有所突破,收集资料不应局限于机关报刊和杂志,尽可能地发现一些地方性的第一手资料,并展开全面广泛的实地调查。比如山西省稷山县,对“除四害”英雄模范本人或后代采访调查,回到历史的现场中去。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关于“除四害”运动的个人回忆录、报纸、文献、歌谣、私人日记、书信等资料。这些资料的挖掘和积累对于我们建构这一运动与当时人们生活生产相关联的历史图景至关重要。

其次,理论研究上要注重多学科的交叉。“除四害”运动研究应当充分吸收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生物学、环境学、社会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开拓我们的研究视野,丰富和提升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如“除四害”运动中国家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关系,这一运动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贯彻到群众中去的,又是如何调动民众的热情的,人民群众的卫生观念的形成又与国家权力实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除四害”与粮食产量之间究竟有怎样微妙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最后,对于“除四害”运动的评价问题。已有的研究中,尽管对这一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有所论述,但是,对其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应该从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去衡量,而不是以当前的立场和观点去看待“除四害”运动的实践过程和影响。例如,这项运动与国家政权建设、农业生产、医疗卫生运动与生态环境平衡等多方面的关联,就使得我们不应偏于任何一个方面,抬高或降低这一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研究问题。

[1]赵胜,苏智良.新中国的“除四害”运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5):33.

[2]吴爱惠.50年前的除“四害”运动.文史天地, 2008,(4):35.

[3]吴爱惠.50年前的除“四害”运动.文史天地, 2008,(4):36.

[4]梅良勇,魏瑞香.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角看除“四害”运动.学术交流,2009,(11):187-190.

[5][6]肖爱树.1949~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述论.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1):99.

[7]郑光路.一九五八年围剿麻雀的“人民战争”.党史文苑,2003,(5):26-31.

王巧鹏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硕士研究生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爱国卫生麻雀害虫
爱国卫生运动的中国经验:生成与新进展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
爱国卫生健康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