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老龄时代的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

2013-04-10 10:40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老龄老年人体育

黄 淼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浙江温州325035)

迈向老龄时代的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

黄 淼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浙江温州325035)

以迈向老龄时代为前瞻命题,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从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展开的背景导入正文,分历史阶段回眸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状况。在分析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提出如下思考:欲达目的,方法是前提;科学地进行年龄分层与社会分层;“放大”和“缩小”老年人体育研究;关注老年人体育研究和实践的新变化等。

老龄时代;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

Author’s addressPublic Course Department,Wen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Wenzhou 325035,China

自2005年起,中国社会政策界就汇合国内外力量,于每年暑假举办社会政策主题国际论坛。2012年举办的论坛为第8届,主题是“老龄时代的新思维——挑战、机遇与中国战略”,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会上推出了“老龄时代”这一重要新概念,提出了许多战略性的新观点,并取得了一些基本共识。本文拟对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状况进行回眸与前瞻,以进一步推动老年人体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1 背景: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起始的缘由

在人口学中,人口被划分为3个年龄段:少年儿童期、劳动年龄期和老年期,这是根据生物学的规律而定的。老年期的“老”是指生命历程的特定阶段,它反映生命活力的衰退或机体功能的退化这一客观事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也迎来了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老年型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引起劳动力总数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保障费用上升。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也在迅速增长,引起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西方人口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银发浪潮’”[1]。1982年联合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第1届世界老龄化问题大会,大会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10%以上,或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之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2]。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老龄化问题,并未游离于全球的“银发浪潮”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很快从1970年的5.8%下降到1980年的2.24%。随着人口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占有较多闲暇时间的老年人追求自身健康长寿的愿望日益强烈,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老年人体育研究正是在这一双重背景下展开的。

2 回眸: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进展

在中国,无论是政府、学术界,还是普通百姓,普遍接受关于“老龄社会的国际标准”,即60岁以上者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者达到7%,即进入老龄社会。为此,中国的退休、养老金以及老年人福利优待等制度和政策,都是围绕这一年龄标准制定的。即满60周岁不管是否承认自己已经老了,都会被贴上老年人的“标签”,成为当然的老年人口。本综述以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2%)为界,将研究回眸分为2个历史阶段,即改革开放的前20年(1979—1998年)和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14年(1999年至今)。

2.1 改革开放前20年(1979—1998年):老年人体育研究初始阶段

2.1.1 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 截至2012年10月24日,通过中国知网以“老年人体育”为篇名进行查询,检索到改革开放前20年(1979—1998年)共发表22篇论文。其中:1992、1996年各4篇;1986、1989、1993、1994、1998年各2篇;1983、1987、1988、1995年各1篇;20年来平均年发表论文1.1篇。在同一时期内,以“学校体育”为篇名检索到1 171篇论文;以“社会(社区)体育”为篇名检索到123篇论文;以“体育产业”为篇名检索到116篇论文。显然,初始阶段的老年人体育研究数量偏少,尚未引起体育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2.1.2 研究内容概观 初始阶段的老年人体育研究内容基本上限定在微观的以老年人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兴趣、动因、心理健康、心理因素、心理效应,老年人体育卫生、锻炼的负荷强度、锻炼方法、柔韧练习、体育锻炼与健康水平的评定等。此外,老年人体育现状调查[4]、老年人体育影响因素分析[5-6]的论文各有1篇。

2.2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14年(1999年至今):老年人体育研究发展阶段

2.2.1 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 截至2012年10月27日,通过中国知网以“老年人体育”为篇名进行查询,检索到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14年(1999年至今)共发表225篇论文。其中:1999年1篇、2000年6篇、2001年6篇、2002年10篇、2003年7篇、2004年11篇、2005年12篇、2006年15篇、2007年27篇、2008年18篇、2009年24篇、2010年30篇、2011年35篇、2012年23篇(统计时2012年尚未结束)。从论文发表数量看,基本呈上升趋势,2011年为最高(35篇),14年来平均年发表论文16篇,是初始研究阶段的14.54倍。

2.2.2 研究内容分类 对检索到的225篇论文逐一甄别,可作如下排序分类:1)不同地区老年人体育(健身、锻炼)现状调查、对策或建议(以下简称现状调查类)93篇,占41.33%;2)老年人体育锻炼心理(如兴趣、意识、认知、动机、抑郁障碍)、锻炼方法、运动处方、锻炼风险、运动负荷、体育卫生、体质状况、锻炼习惯、营养保健等(以下简称心理、生理类)54篇,占24.0%;3)老年人体育消费研究(以下简称体育消费类)22篇,占9.78%;4)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研究(以下简称生活方式类)14篇,占6.22%;5)农村老年人体育研究(以下简称农村类)7篇,占3.11%;6)老年人体育行为的研究(以下简称行为类)6篇,占2.67%;7)老年人体育与和谐社会研究(以下简称和谐社会类)5篇,占2.22%;8)发展老年人体育的思考研究(以下简称思考类)4篇,占1.78%;9)老年人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研究(以下简称影响因素类)3篇,占1.33%;10)老年人体育价值观(价值取向)研究(以下简称价值观)3篇,占1.33%;11)老年人体育研究综述(述评)(以下简称综述类)3篇,占1.33%;12)国外老年人体育研究(以下简称国外类)2篇,占0.89%;13)其他研究包括阶层化与老年人体育、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体育科研、老年人门球等9篇,占4.0%。

2.2.3 研究内容概观 从研究内容分类可以看出,自“农村老年人体育研究”起,各类论文所占比例较小,均在4%及以下,故研究内容概观的重点在前4类,将5)~13)统一归为“其他类”。此外,尽管本文参阅了许多文献,但囿于文字的限制,难以逐一列举。

2.2.3.1 现状调查类 这一类的论文数量最多,调查的内容结构及其结果大同小异,可作如下归纳:在对锻炼(健身)的认识方面,多数老年人都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在锻炼(健身)目的、动机方面,主要包括为了健康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娱乐、交往、提高运动能力等;在锻炼(健身)次数和持续时间方面,多数老年人每周3次或5次以上,30或60 min以上;在锻炼(健身)场所方面,基本上是住宅小区(自家房前屋后)、公园、广场、街道旁、免费场馆(含学校对外开放的场所)、文化或老年活动中心,只有小部分老年人去收费场馆;在锻炼形式方面,基本上分个人锻炼和集体锻炼2大类;在项目选择方面,以太极拳(扇)、气功、剑术、散步(长走)、慢跑、门球、乒乓球等轻缓的项目为主;在影响因素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方面,基本上包括缺少组织和指导、缺少场地和经费、缺少兴趣或家务繁重没有时间等[7-8]。此外,绝大多数对策或建议的内容基本趋同。

2.2.3.2 心理、生理类 这一类的论文数量居次。胡靖平[9]认为,体育锻炼意识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研究发现: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高,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动机明确且较为一致,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年龄区间等因素对老年人健身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石岩等[10]的研究指出,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年均已达300 h,体育锻炼作为一把“双刃剑”涉及锻炼风险的问题,并列举了9例老年人体育锻炼中的死亡事件,总结了体育锻炼风险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6个特征,分析了体育锻炼风险认知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研究的构想。石丹青[11]的研究论述了老年体育锻炼心率在130次/min左右的科学性和采用主观感觉运动负荷评价量表(R.P.E)测定无氧阈值在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中的生理依据,认为应将心率测试法(脉搏转折点测试法)和R.P.E测定2种方法运用于老年人体育锻炼,进行运动强度检测、制订健身计划、评价运动能力、实施医务监督与制订运动处方。

2.2.3.3 体育消费类 这一类的论文数量居第3位。赵海燕[12]的研究指出,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动机依次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调解情绪、改善精神,娱乐身心。桂林市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年消费额为100元以下的占45%,为100~300元的占37.5%,消费结构以实物消费为主,培训和观看赛事消费只占很小比例。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少和场地设施不足。于军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是老年人体育消费的第一动机,消费结构中的实物型消费占48.4%、信息接受型消费(包括健身、健美、形体训练与健康咨询方面的费用)占30.1%、观赏型消费占 21.5%,年消费支出 100元以下的占48.6%,100~300元的占29.9%。该文最后指出,要使老年人体育消费有所发展,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较高的经济收入;完善方便的体育消费场所;较多的闲暇时间;积极的体育消费观念。蔡志霞[14]的研究结果显示:66.1%的人认为体育消费有价值,体育消费的第一动机是增进健康,年消费支出100元以下的占81%,实物型消费占85.6%,制约因素是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陈旧和消费环境不够理想。

2.2.3.4 生活方式类 这类论文的数量居第4位。体育生活方式研究和现状调查类研究的根本共同点,都是基于揭示老年人体育(健身、锻炼)活动的客观现实。所不同的是,体育生活方式研究不是按照锻炼目的(动机)、锻炼时间、锻炼场所等的结构顺序揭示这种“活动”的客观现实,而是将其纳入生活方式的范畴研究[15]。王雪峰等[16]的研究指出:体育生活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增强体质、丰富闲暇、娱乐身心、促进社会交往等而自觉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内容的活动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完整体系,包括体育生活的认知、条件、行为、绩效4个方面。该文也正是从这4个方面揭示了广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现状,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展望了其未来走向,探讨了改善广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的对策。

汪文奇[17]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生活单调、无归属感,休闲行为被动化、休闲内容庸俗化,看电视是老年人休闲的主要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该文认为,制约老年人体育生活的主要因素是:观念落后、保守;社会支持系统相当薄弱;社会体育的健身、经济、文化功能未得到很好体现。该文还提出了构建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3种角度:社会角度——政府应扮演重要角色;个体角度——要正确对待老年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文化角度——体育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有利于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辛利等[18]对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特点作了如下概括:活动动机多样化;活动频繁、时间长、持之以恒;群体亲和力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活动项目多样,活动场所固定。

2.2.3.5 其他类 农村老年人体育研究与现状调查类的研究,在内容结构及其结果方面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城镇与农村地理位置的区别和数据上的差异;但农村老年人的一些差异应引起注意:一是在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上低于城镇老年人;二是锻炼项目内容的选择相对较少;三是锻炼的地点多在自家庭院、田间地头、江河湖畔、乡间公路;四是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中,“没病不需要锻炼”占有更大的比例;五是几乎没有体育消费。

张怀波[19]从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社会价值的角度,阐述了老年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曾朝恭[1]在《放大老年人体育》一文中指出,之所以要“放大老年人体育”,是因为发展老年人体育不只在于老年人自身,也不只在于体育行政部门,而主要在于老年人生存的社会背景是否具备了发展老年人体育的条件。

支建明等[20]的研究指出,体育价值观体系呈现多维特征,体育价值观中的新观念(花钱换健康)明朗化。刘红建等[21]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进行了述评。徐建清[22]撰文指出,城市老年人作为一个退出社会设置的退休群体,锻炼行为与其原有的社会角色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关联,并与社会阶层化进程密切相关,体育锻炼行为反过来也将成为考察转型中国的一个视角。

3 述评: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3.1 成绩

3.1.1 老年人体育研究受到重视 相比初始阶段(20年间)发表的22篇论文,发展阶段(14年间)发表的225篇论文是初始阶段的10.23倍,平均年发表16篇,是初始阶段(1.1篇)的14.54倍。在研究领域上,从微观的以老年人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研究,向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扩展,研究领域广泛涉及13个方面,表明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和老龄问题的研究,老年人体育的研究开始受到体育学术界的重视,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拓展奠定了基础。

3.1.2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老年人体育(生活)状况提供素材 93篇关于现状调查和14篇关于生活方式的论文,为人们了解不同地区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现状提供了素材,其对策或建议以及4篇专门论述发展老年人体育思考的论文,可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关发展老年人体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

3.1.3 为指导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方法和注意事项54篇心理和生理类的论文揭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从锻炼方法、运动处方、锻炼风险、运动负荷、体育卫生、锻炼习惯和营养保健等方面,为指导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了方法和注意事项。

3.1.4 促进老年人体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科学研究是为实践发展服务的,实践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研究产生的源动力。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给老年人生活以全方位的关怀。老年人体育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及其身心健康[23]。从此意义上说,老年人体育的研究不仅促进了研究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老年人体育实践的发展。

3.2 问题

3.2.1 对老年人年龄起点的界定存在分歧 在老年人体育研究中,对老年人年龄的起点出现了5种划分标准:55岁以上;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男60岁以上;65~85岁;66~85岁。值得注意的有3点:一是多数论文没有说明该研究关于老年人年龄起点界定的依据;二是有的文章还规定了老年人的上限;三是许多研究的老年人样本年龄在70岁以下(个别至80岁),缺少70岁以上老年人参与体育的现状研究。上述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体育研究中严谨性的缺失。

3.2.2 现状调查的内容结构及其结果雷同现象严重老年人体育锻炼目的(动机)、锻炼时间、锻炼场所、锻炼形式、项目选择、影响因素、体育消费等几乎“千篇一律”,所不同的只是现状调查的地理位置(地区)和所得数据的差异。虽然对策或建议部分都言之有理,但多数“似曾相识”,缺乏创意。此外,以“体育消费”为命题的现状调查研究也存在内容结构及其结果雷同的现象。

3.2.3 研究数量较少,质量不高 关于老年人体育研究的论文在初始阶段的20年间只发表了22篇。发展阶段的论文发表数量虽然比初始阶段增长10.23倍,但同时期关于体育产业研究的论文发表量(3 270篇)增长28.19倍。关于社会(社区)体育研究的论文刊登量(3 072篇)增长24.98倍,相比之下仍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发展阶段所发表的225篇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只有32篇,占14.22%。如果对照南京大学(2010—2011)所认定的体育学CSSCI来源期刊,只有19篇文章发表在这些来源刊上(《体育科学》2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篇、《中国体育科技》3篇、《体育与科学》1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篇),仅占8.48%。为了进行比较,本文于2012年11月1日,以“学校体育”为篇名,以2001—2011年为时间期限,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得到4 987篇论文,随机取前150篇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为125篇,占83.33%,差距非常大。这一比较足以反映老年人体育研究的质量和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3.2.4 研究方法单一,问卷调查结果可信度不高 无论是现状调查,还是心理、生理的研究,乃至体育消费、体育价值观、农村老年人体育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都是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研究者们对问卷调查法的使用规范普遍缺乏足够的了解。问卷的制作(设计)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一整套规范式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问卷调查必须与科学的抽样技术相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研究结果;但绝大多数采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均未能做到这一点,样本容量的随意性很大。未按照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120人、200人、400人也能代表一个地区的老年人(当然这不等于样本量越大越好,但必须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要求)。在样本容量确定之后,与之相关的便是科学抽样,目的是使调查样本能够代表总体,这就涉及抽样单位、调查总体、抽样框、抽样误差、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等。遗憾的是,在老年人体育研究的问卷调查中,鲜见类似的严谨之作,就总体而言,缺少样本容量计算和科学抽样的问卷调查,其结果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

3.2.5 缺乏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当下中国社会浮躁、急功近利之风盛行,体育学术界也未能幸免。特别是在科研考核体制和职称评审制度下,难出“十年磨一剑”的精品,简单化、重复化甚至时政化的研究倾向严重,老年人体育研究领域概莫能外。老年人体育的问题,说到底是老年人的问题;老年人的问题,说到底是社会问题。虽说老年人体育研究也涉及老年人问题和社会问题,但有“蜻蜓点水”之嫌,整体反应能力不强,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更是难觅创新。

4 前瞻:关于迈向老龄时代的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思考

4.1 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尺:老龄时代 自人类诞生以来,历经数千年才走向年长者占人口主体的老龄时代。人的寿命的延长与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和制度的演进是同一走向的,普遍长寿可以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尺。老龄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含义不同,它不是单向度地度量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比例,而是衡量整个地球人类的成熟度。2010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者高达5亿2 436万人,占全球总人口的7.6%。预计到2030年,多个西方国家及日本、韩国等亚洲经济体中,超过1/3的人口将是65岁以上的年龄群体,2050年中国也将步入这一行列。年长者不可逆转地成为全球社会的主体人口,这就是老龄时代。它应以全球为度量单位,其标准似可考虑占全球1/3的国家总量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全球大约在2050年进入老龄时代[24]。

4.2 迈向老龄时代的老年人体育研究前瞻 中国社会将进入老龄时代,超过1/3的人口将是65岁以上的年龄群体,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人口老龄化的确会在许多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难题,但从另一视角看,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机遇。它可能来自年长劳动力中蕴藏着的巨大人力资本,也可能来自网络时代平均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可能来自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带动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25]。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以老龄时代为前瞻命题,进一步促进老年人体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以推动老年人体育实践的发展。

4.2.1 欲达目的,方法是前提 毫无疑问,研究者的问题意识是研究开始的前提,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研究者的责任意识,而这恰恰为我们所忽视。研究者不但应以充满智慧的心智品质去承担解释、说明人类处境,担当启迪他人觉醒之责,还应承担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关注社会变革,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将推动老年人体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己任,这将有助于研究质量的提高。在研究方法上,要走出从问卷调查到问卷调查的怪圈,改变老年人体育研究的“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式”,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对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研究,不仅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还要向现场研究和实验研究拓展;社会科学的研究既要向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定性研究方面拓展,又要加强和重视理论研究。要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与老年人相关的理论,如人生回顾理论、老年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老年活动理论、老年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等。更应借鉴这些理论开展老年人体育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与一般经验研究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是从既有理论的框架内演绎出一个新的命题,并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要加强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老年人体育研究和实践发展的信息收集,适时开展不同国情条件下老年人体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4.2.2 科学地进行年龄分层与社会分层 人的年老本来是个体的特征,现代社会却用一个统一的时序年龄(按日历计算)标定所有人的年老标准,主要是为了统一实施强制性退休、养老金以及老年人福利优待等制度和政策。这个“统一”忽略了年长者群体中的巨大差异和实际需求。人具有双重属性,其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为此,人的年龄可分为时序年龄(按日历计算)、生物学年龄(生理机能状况)、心理年龄(心态及智力水平)、社会学年龄(社会角色规范)。此种划分表明60岁以上年长者群体中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老年人体育的研究显然不应得出标准的结果,况且多数老年人体育研究的上限只到70岁。这将提示我们,在未来的老年人体育研究中,如何进行年龄分层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多数老年人体育的研究都注意到了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但忽略了老年人退休前的社会阶层差异。我国以职业为代表的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是以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占有的不同为依据的,阶层的差异反映了资源占有的差异,反映了文化观念、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会在退休之后完全消失,它必然会反映到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中,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为这将会为更有针对性地推动老年人体育实践的发展提供社会阶层差异的视角。

4.2.3 “放大”和“缩小”老年人体育研究 所谓研究深度,在于对研究对象揭示的深刻性;研究广度,在于研究辐射的范围;研究力度,在于颇富创意的精品之作。相对整个社会而言,老年人体育研究居于微观层次,欲要达到研究的深刻性,有必要“放大”老年人体育研究。老年人体育只是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其发展的程度不只取决于老年人体育自身,在此意义上,我们还有必要“缩小”老年人体育研究,将研究视域向中观和宏观层次拓展,即将老年人体育研究与老年社区服务、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联系起来,在教育培训制度、就业、医疗卫生、退休、社会保障和社会分配制度改革乃至经济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念变迁的过程中,寻求老年人体育发展的社会条件。

4.2.4 关注老年人体育研究和实践的新变化 我国在迈向老龄时代途中,社会中可能会出现某些变化,研究者们应关注这些变化,提前有所准备,以应对老年人体育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变化一:“一项研究发现,1996—2010年期间,55~64岁的美国人从事创业活动的比例每年均高于20~34岁人群。”[26]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人口短缺和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将会导致年长者就业政策和延长退休年龄举措的出台,届时许多老年人将继续留在工作岗位或重新参加工作,老年人体育实践应如何发展,老年人体育研究将如何应对?

变化二:当代中国“家庭规模缩小、空巢家庭的增加,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削弱,并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家庭养老必然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化”[2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化养老的步伐将会加快,老年人体育实践应如何发展,老年人体育研究将如何应对?

变化三:老龄时代应推动科技创新来延展老年群体的能动性,弥补逐渐减少的劳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推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催生新的消费模式,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老龄化[25]。老年人并不都是弱势者,许多老年人一生积累了较多的财富,特别是未来的老年人有能力购买他们所需的服务,关键在于按需提供。从此意义上看,老年人体育研究应催生一种新的、适合于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的产品和模式。

[1] 曾朝恭.放大老年人体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6):38-41

[2] 刘渝琳.养老质量测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

[3] 百度百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EB/OL].[2013-01-04].http:∥www.docin.com/P-298291130.ftml

[4] 项建初,钱耀庭.对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6(3):21-24

[5] 苏连勇.略论老年体育的几个问题[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2):26-27

[6] 姚大义,高力翔.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6(4):22-24

[7] 卫彦武,李萍.论中国特色的老年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3):24

[8] 任可欣.太极拳运动与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研究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14

[9] 胡靖平.对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2(1):88-92

[10] 石岩,宋洲洋.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1):73-80

[11] 石丹青.对老年人体育锻炼负荷量监控方法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66-69

[12] 赵海燕.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4):275-276

[13] 于军,李永献,刘运祥.山东省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5(4):48-50

[14] 蔡志霞.陕西省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8-72

[15] 吴健,刘军.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现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74

[16] 王雪峰,吕树庭.广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4):59-61

[17] 汪文奇.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025-1027

[18] 辛利,周毅.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1(3):20-21

[19] 张怀波.老年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63-65

[20] 支建明,王常青,吴明华.广州老年人体育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14

[21] 刘红建,徐鲁涛,马炳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72-74

[22] 徐建清.阶层化与城市老年人体育参与[J].福建体育科技,2012(4):4-7

[23] 陈磊.我国老年群体健身服务的政策支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565-568

[24] 杨团.何谓老龄时代[N].南方周末,2012-09-27(F31)

[25]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老龄时代北京共识[N].南方周末,2012-09-27(F31)

[26] 谢孟哲.老年人是福音,而非负担[N].南方周末,2012 -09-27(F31)

[27] 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81

Review of the Study on China Elderly Sport toward Aging Period

∥HUANG Miao

The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view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 on China elderly spor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2 historical periods.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the paper reviews the previous stud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e.,objectives,methods,stratification of age and society,the“expansion”and“contraction”of elderly sport and future prospect,etc.

aging period;elderly sport;research review

G80- 05

A

1000 -5498(2013)03 -0020 -06

2012 -11 -15;

2013 -02 -15

黄淼(1980 -),男,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Tel:13906641466,E- mail:huangm iao@126.com

猜你喜欢
老龄老年人体育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