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

2013-04-10 07:16刘晓红蔡敢为曾冬梅耿葵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1期
关键词:基地单位专业

刘晓红,蔡敢为,曾冬梅,耿葵花

(广西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0 引 言

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性文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1]。就业实践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毕业生就业前必不可少的职前准备。通过就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加强业务能力、增长社会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也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加就业机会[2-3],因此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与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就业实践基地就是高校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岗位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面向用人单位建立稳定联系,能够长期提供一定数量就业实践岗位,为参加就业实践学生提供一定培训,使他们通过实践能正确认知并胜任岗位的就业实践基地[4-5]。就业实践基地通常有校外就业实践基地、校内就业实践基地两种。在高校的参与下,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能够提供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实现或帮助学生就业的党政机关或企事业组织单位,这种基地通常称为校外就业实践基地[6]。校内就业实践基地又分两类,第一类是立足学校,单位参与的基地;第二类是完全由学校管理的,结合单位的需求,模拟就业实践的校内基地。广西大学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在实现工科学生校外就业实践基地长期性、规范性、规模化的发展以及校内基地创新性、合理性、探索式的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 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现状与研究思路

1.1 广西高校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就业实践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毕业生就业前必不可少的职前准备。而良好的就业实践基地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建设一定数量的、稳定的、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的就业实践基地,不仅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是每所高校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7]。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高校就业基地建设取得了实效,但目前广西高校就业实践基地建设仍存在下列问题:

(1)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对接。在发达国家,人才培养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的责任,这种观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因此他们的企业能够积极接纳实习生并担负起培训的义务,把接收学生实习当作延揽人才的一种手段。而在国内,由于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推行、宣传、动员、沟通和交流做得很不够,企业还没有充分树立起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企业往往把接收实习生当做一种任务甚至负担;另外,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对接,校外就业实践基地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完善的规范化管理体系[8-9]。企业不清楚在实习过程中自己应当充当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实习目的是什么?哪些事情是企业应该做的?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完成?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概念企业是很模糊的,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他们很茫然。这导致企业的抵触情绪,有的企业不带实习,他们不欢迎甚至拒绝实习生;有的企业乱带实习,把实习当成了打杂或者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2)校内各院系以及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大部分学校在就业实践基地管理上是各学院、各专业自行管理,因此没能形成资源的有效共享,没有做到信息互通,缺乏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校外就业实践基地未能通过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基地共享、统筹安排;校内实践基地的共享平台还未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无缝对接。

(3)学校发展实习基地的灵活性不够。总的来说,就业实习基地还存在数量偏少、形式单一的问题。校内就业实习基地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综合性弱,接纳能力低。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以及各种实体或者虚拟的训练基地等来搭建面向全校学生的、多学科交叉的、实体与虚拟结合的校内就业实习基地。

(4)没有形成生、校、企三方互赢的运作机制。企业对实习生的态度虽然与自身的责任意识有关,但也与现行机制密切相关。企业有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压力,高校应当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业共建校外就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制定相关利益保障体系和过程监控体系,使企业偿到参与的甜头,激励企业参与的热情,使生、校、企三方实现利益最大化,保证就业实践基地长期稳定地发展。

1.2 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思路

工科大学生的教育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趋势发展,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10]。2006 年1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广西已建成以机械、电力、有色金属、煤炭、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电子、食品加工、医药、轻工、林业、水产等10 多个行业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广西工业的发展为广西高校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1.2.1 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校外就业实践基地

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很大部分的重心是在校外基地的建设上,通过调研与实践,制定出具有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实现基地长期性、固定性、规范性的发展。针对现有就业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现状,大力开拓就业实践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学生参与就业实践的规模总量,实现基地规模化发展。

原有基地规范化建设。广西大学针对校外就业实践基地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完善的规范化管理体系这一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比如:“广西大学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广西大学本科学生实习教学工作管理规定”以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通知”等。并指派专门负责的领导和老师进行管理,将原有各专业自行管理的模式进行调整,形成校—院—系三层管理模式。

实现基地规模化建设。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就业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对就业实践基地规模化建设共同进行研讨和实践,依托其他部门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联系,鼓励非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和老师参与实践基地规模化建设,逐渐实现基地规模化建设。同时对全校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基地进行资源的有效管理,通过到非对口专业的企业实习的模式实现基地规模化建设。例如鼓励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到广西特色的制糖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等企业去实习,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基地规模扩大2 ~3 倍。

1.2.2 促进资源共享,发展校内基地

由于地域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在广西高校中,工科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发展较慢,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第一类校内就业实践基地,第二类校内就业实践基地的数量也不多,基本以金工实训基地、虚拟实践基地为主。因此,必须对校内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校内就业实践基地创新性、合理性、探索式的发展。

依托广西特色工业,如制糖、铝业、机械、电力等行业,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大户,创新性的建立有广西工业特色的第一类校内就业实践基地。同时在建立过程中进行探索式的研究与发展。着重探索场地的建设、教师的配备、实践内容的安排、质量的管理以及资金来源等内容。

建立起以金工实训基地为主,各类重点实验室、开发性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虚拟平台及仿真实践基地等为辅的第二类校内就业实践基地;同时通过对校内第二类就业实践基地的调查和整合,创新性的实现跨专业、跨学院的资源共享和联合实践。着重探索虚拟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的整合、校内资源共享、多学科交叉及联合实践等内容。

2 形成有广西特色的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在建立就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本着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及建立校企长期的良性互动为目的,开展就业实践活动,为此学校应制定和改革方法和措施,以保障和促进就业实践的开展和基地的建设。

2.1 固定式、半固定式、自由式三类学生选拔机制

根据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情况,把学生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并制定了选拔机制,这三类学生分别是固定式、半固定式、自由式三类学生。固定式学生是指已经签订订单式就业协议的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在大二的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了毕业后的就业协议[11-12];半固定式学生是指与所实习的单位间有初步的就业意向,这部分学生是由用人单位在大三的学生里面进行面试,有选择性的确定部分学生利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以及毕业实习的时间到单位去实习,增加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为学生在毕业前与所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打下良好的相互了解的基础;自由式学生是指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由老师安排或学生自己联系,分散地到用人单位去实习,自由式学生与实习单位没有任何协议。这三类学生选拔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给单位输送了合格的毕业生,也为高校和单位共建就业实践基地提供了多种合作模式。

2.2 配备专业老师,引入双导师指导的机制[13-14]

由于高校中负责就业的老师绝大部分不是从事专业教学的,对学生生产见习的专业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提高生产见习的效果,应配备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加强专业指导。专业老师的指导形式可以多样化,有现场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指导。同时,也制定了学校和单位共同配备指导老师的双导师制。

2.3 生、校、单位三者共商实践内容机制

在实践内容的制定上采取的是生、校、单位三者共商的人性化机制[15]。学生、学校和单位三者共同商定实践内容:学校根据教学计划提出实践要求;单位根据自身用人及发展需求提出实践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时间安排提出自己的意见。经过校、单位和学生三者的共同协商,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内容、时间和实践部门等。在实践内容分类上可实施项目式实习、经营式实习、设计式实习、管理式实习等。

2.4 生、校、单位三方利益保障机制

学生、学校、单位三方利益保障机制涉及到三方得利益:①学生利益,如安全保障、学习与实践的效果等;②学校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培养的质量问题等;③单位生产、办公不受影响,提高单位接收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制定了完善的学生、学校、单位三方利益保障机制,比如:去实践前,对固定式的学生要求与单位签订有规范的订单式就业协议;对半固定式的学生需要与单位签订实践协议;对自由式的学生,尤其是自己联系实践单位的学生,需提供实践单位的接收函和相关协议。

2.5 学生与单位双方互动的学生实习效果评价考核机制

根据实践基地合作情况制定学生实习效果考核机制,制作相关表格,针对学生的评价表格,里面含学生个人总结、单位考核意见和学院考核意见等内容;对于单位的评价表格,包含的内容有:学生评价意见与建议、指导教师评价意见与建议等。通过对发放表格的回收、数据整理和意见分析,不断总结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的实习效果符合三方的要求,使得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

3 结 语

近几年来,广西大学在探讨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研究与实践,广西大学在就业实践基地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业实践基地总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2011 年广西大学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积极联合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均已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筛选。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就业竞争力。通过就业实践的建设,近年来,广西大学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 谷 钰,李 辉,牛汝良,等. 推动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J]. 实验室科学,2010,13(1):170-172.

[2] 黄春英,彭光良,王晓军. 工科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模式与途径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105-107.

[3] 刘建萍. 改革高校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123-124.

[4] 王宗善,邹丽新.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0-153.

[5] 陶华蕾. 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创建和维护[J]. 出国与就业,2010(9):30-31.

[6] 李友文. 广东高校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思考[J].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27(4):82-86.

[7] 李远会,张晓燕,向 嵩.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8(6):150-151.

[8] 孙 杰.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23(6):52-54.

[9] 王宗善,邹丽新.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形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0-153.

[10] 谢世坤,易荣喜,李强征,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6):98-100.

[11] 邓吉元. 校企合作/ 订单式0 培养学生的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6):100-102.

[12] 徐鹏彬.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出国与就业,2010(6):71-72.

[13] 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08-110.

[14] 谭迎新,王海宾. 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93-96.

[15] 庞佑霞,唐 勇,许 熖.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5):101-103.

猜你喜欢
基地单位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