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采购部,山东 青岛266000)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从原料、燃料和辅料的采购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钢铁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的完整循环过程,包括物料和半成品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每一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钢铁企业因其行业特点,物流量巨大,物流成本在钢铁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钢铁企业的产能不断地扩张,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建立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现代化钢铁物流体系是以钢铁为载体,以信息为核心,以物流为运作,集钢铁贸易、电子商务、三方物流为一体,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上构建起来的环环相扣的物流体系。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是降低企业总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现代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本研究对中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有助于中国钢铁企业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之一。钢铁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达到6.83亿t,超过了欧洲和日本的总产量。巨大的钢铁产量带来了巨大的钢铁物流需求。据统计,每生产1 t钢材,大约需要6 t货物的运输来配套,据此推算,2011年中国钢铁物流市场的总需要量已经超过了40亿t。从中国的钢铁生产力分布来看,中国钢铁生产的主要集中地区在华北,而消费地则在华东地区。此外,随着中国由钢铁产品的净进口国转向净出口国,中国的钢铁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因此钢铁产品的销售需要大规模的长线运输。从资源供应看,由于中国钢铁生产规模急速扩大,国外矿石的使用比例已经超过国内矿石比例,200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48亿t,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铁矿石最大进口国,2011年更是高达6.86亿t,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的50%以上,进口铁矿石通过海运从南美和澳大利亚进行长途运输。因此,中国钢铁产品及矿石、煤炭等原料的长距离、大运量特点,对中国钢铁物流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现如今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钢铁物流明显滞后于钢铁生产,客观地说,我国钢铁企业整体物流水平依然较低,不能适应钢铁企业良性平稳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管理若仍保持现状,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二是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在当前的原料供应及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所以需要强化物流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市场决定一切的现代化物流观念已渐渐被钢铁企业所接受。很多大型钢铁集团公司已经把目光转向对传统物流模式的改革上,把节约物流成本做为“第三利润”,开始向现代物流建设迈进。
尽管中国钢铁物流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与现代化钢铁物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整体上看,中国钢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不高,效率相对低下,成本偏高,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适应钢铁生产和钢材贸易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因受历史原因、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影响,企业的物流资源及运输资源集中整合不足。虽都设有独立的运输部门和仓储部门,但缺乏整体规划能力,物流管理至今尚未完全改变传统的分管各片的模式,各物流环节被分割切断,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信息流通不畅,物流综合效率低下。如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独立的物流部门,而这些职能性质相近的物流部门又由于不同环节之间的相对独立而隔离开来,各自为政,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也被分割撕裂,压库、集中卸车等情况时有发生。因而,分散的单项物流不可能形成系统物流,不利于物流过程整体效益的发挥。据统计,中国物流行业运输货物的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而货物运输每年损失则更是高达500亿元。
中国大部分钢铁企业仍保持着传统的经营模式,物流被简单地认为是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配套辅助工具。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低,难以体现物流的真正价值。主要表现在:1)物流运输方式的单一。中国钢铁企业通常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海洋运输3种方式,原燃料及产品运输难以选择最有效最合适的流通方式,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物流服务单一,对销售物流与采购物流涉及较少。中国钢铁企业大都缺少产品深加工及配送服务,已无法满足客户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限制了产品销售规模。3)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作业设备,以及包装、运输和装卸等流通环节,都缺少必要的标准和规范,企业内外难以有效衔接,导致了物流效率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
我国钢铁物流基础设施较落后、效率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库设施比例较少,具有烘干、气调的仓库更少,而且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很少采用,甚至很多小企业仍采取手工装卸[3]。运输车辆种类有限,难以做到根据承载货物的种类、重量、尺寸的不同配备合理的运输车辆,运输成本的增加。另外,大部分钢铁企业的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没有安装专业化的产品深加工设备,产品的销售简单粗放,缺少追求高附加值的能力。
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我国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企业内部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EDI、GPS、GSM和GIS等先进技术尚未启用。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纸为媒介传递信息,没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支持,对物流过程不能做到优化调度和全程跟踪。
物流专业人才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物流水平的保障。由于钢铁物流的特殊性,在运营及管理模式上与其他行业的物流有着很大的区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滞后,许多钢铁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运输调度人员和仓库的管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现代物流知识培训,导致整体物流效率低下,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发展。
我国钢铁企业首先应该集中整合企业范围内的物流资源,健全和完善物流运作机制,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节点和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统筹规划、改造和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公用。实现一体化仓储和配送,提高储能和运力,减少重复无效作业和中间物流成本,打造高效、合理、精确的企业物流管理。对贯穿生产、维修、技术改造所需物资的供应全过程和产品销售全过程实行集中管理,实现统一计划、统一订购、统一储存、统一配送、统一调度、统一回收、统一核算。
其次,我国钢铁企业应该联合起来,整合各企业物流资源,构建共同物流,形成规模效应。钢铁企业可以集中优势,打造产业联盟,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为自身追求更多利益。如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将小订单集成大订单,增加谈判筹码,获取更低的价格。在铁矿石远洋运输方面,几家钢铁企业联合租用10万~20万t级以上运矿船可以比租用5万t级运矿船每吨单程运费节省5~8美元[4]。此外,可通过物流基地和物流渠道的共享,形成规模性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减少运输车辆,节省物流费用。
因此,将各企业、企业内部分散的物流资源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将物资在空间位移中所进行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以一个整体面对众多的物流流程,达到物流效率最大化。
如今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是以稳定的供求关系和服务为主旋律,建立门当户对、长期稳定的战略性直供份额的合作关系,改变小而分散的贸易模式,大大提升供应链成员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协调和协同,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5]。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多渠道的大宗原燃料、冶金辅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多级分销网络,形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其运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因此,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应提倡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管理思想,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出发,与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和下游钢铁流通企业、钢铁需求企业构筑稳定的供应链联盟,形成以本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链内部企业实施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系统规划,统筹运营;有机结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物流功能,高度集成供应链物流的管理和控制,整合单项物流为系统物流,并逐步拓展和延伸供应链。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合理地规划、优化物流作业流程,对各物流节点进行协调和控制,实施规范、高效的物流作业,提升钢铁企业整体物流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创造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完美结合。
钢铁下游产业链用户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对钢材的需求已经从单种类大批量的计划性采购转变为小数量多样化的随机性采购,因此要求钢铁企业必须整合物流资源,建立具备产品深加工和高品质配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交易+剪切加工+快速配送”的现代化钢铁物流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企业资源和人员统筹利用,并通过物流的集中管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库存和运输费用;可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直供用户数量,追求高附加值的利润空间;可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配送服务,在用户群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依据用户所需钢材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合理剪裁和集中下料,减少钢材浪费的同时便于废料的回收,从而增加每件钢材自身的使用价值。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钢铁企业主导的销售服务已占全国钢铁销售总量的70%,其中经深加工后配送销售的钢材更是占到了30%~40%[6]。
打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自然需要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做基础。建设立体化多功能仓库,增加物资储存空间和物资储存质量;配备现代化的装卸机械和自动化的加工设备,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产品品质;增添各种承载能力的运输车辆,并装备RFID、GPS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实现运输车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系统对于提升现代钢铁物流效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钢铁企业对内部物流管理的整合、一体化供应链的打造以及对加工配送服务品质的提升,都应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通过智能化的运输系统、采购系统和产品销售系统及售后服务系统的建立,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电子信息化,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形成集约、集成和现代化钢铁物流,从而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物流的效率。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与生产信息系统、采购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动态匹配和连接,如编码规则、信息格式和传输方式的统一,保证物流信息在企业内部传输流畅,让各职能部门根据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更好地进行决策,提升企业各环节的运作效率。采用EDI、GPS、Bar Code、EOS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提升物流信息快速收集、分析、处理、储存、反馈的能力,力争实现网上办公、无纸化传输、全程物流可视等现代化办公模式,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搭建与企业外部伙伴的合作平台。运用电子招标、电子报价、电子合同、电子交易、电子查询等电子商务技术,集销售、采购、配送服务于一体,打造诚信、公平、公开的营销模式,提高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同盟。
钢铁物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世界先进国家钢铁工业都建立了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的在职培训机构。我国现阶段钢铁物流从业者大部分为基础性、事务型人员,缺乏理论知识,需要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拥有业务技能并受过专业训练的物流管理人才。钢铁企业可搭建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平台,结合钢铁物流的实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物流产、学、研紧密结合。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与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合作,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
钢铁企业必须转变只重视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不重视物流管理的意识,把物流作为企业“第三个利润源”。要让员工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概念和有关知识,提高员工素质。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和普及物流管理的经营理念,努力改善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服务为中心,以客户为出发点,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使物流真正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
第三方物流独立于物资供应方和需求方,按照需求方的要求对物流过程进行组织实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随着企业日益重视核心竞争力,以及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物品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将原本由自己承担的物流活动,转而借助于信息技术与企业外部的“第三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及时沟通、高效合作加以完成,从而使自己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这样,一种新型的市场化分工组织即第三方物流迅速成长起来。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美国为57%,日本为80%,欧盟为35%,但在中国尚不足20%,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和意愿不强。这一方面是认识、习惯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优越性,或者说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不能比企业自有物流提供更好、更有效、更经济划算的服务[5]。
时下,中国钢铁企业对物流十分重视,纷纷制定自己的物流规划,并予以很大的投入。投资圈地,购置设备,建立配送中心或物流园区,以取代或部分取代原经营渠道,延长自己的产业链,扩大盈利空间,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特别是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坚持以自营物流为主,以确保自身所需原材料运输的畅通和钢铁产品的加工、仓储、配送的合理化。由第三方承担钢铁物流,实行社会专业化分工,有利于钢铁企业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期待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早日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高品质、高水平的现代化物流服务,发挥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应起的作用。
钢铁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基础较好的行业之一,技术和资金都较雄厚,尽管整体物流水平相对较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钢铁企业要积极面对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查找不足、勇于探索、锐意进取,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变革和发展,为企业谋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加快提升企业在全球钢铁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 陈方建.中国钢铁物流发展热点凸显[J].物流技术,2006(8):105.
[2] 曹景建,姜大立.我国钢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储运,2008(2):114.
[3] 赵道致,蒋宁.中国钢铁物流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策略[J].未来与发展,2007(9):14.
[4] 杜轶峰,孙朝太.钢铁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1):72.
[5] 邱玲.论中国钢铁物流的发展[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22-30.
[6] 姚文斌,宫改云.钢材流通业发展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