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2013-04-09 11:47:33
河南建材 2013年2期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道路绿化

陶 岚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6600 1)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1 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2)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在环岛上,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3)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

4)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2 道路景观的营造

2.1 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2.2 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2.2.1 自然生态型绿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自然生态型绿化是设计中遵循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科学的地形设计、适当的水体营造、人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从而营造出的自然绿化配置模式。狭义而言,自然生态型绿化是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由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自然控制的绿化配置模式。

2.2.2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的特点

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比如水体与绿地的比例、节点的控制、乡土树种的比例、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等。

1)功能的全面性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以营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2)关系的协调性

自然型生态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包括植物种类间、植物与水体、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

3)植物配置的生态性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首先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植物配置以及群落的营造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

4)景观的多样性

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5)管护的自然性

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

2.2.3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城市的总体面貌和独特个性,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觉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就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以“运用多种乡土植物,适量理水,创造不同生态景观”为宗旨,改变传统道路绿地单一的“线”的处理,变“线”为“带”,形成“花叶相映、林溪相间、层次丰富、尺度适宜、景观有序”的城市廊道景观。

2.3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2.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3 结语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成功的道路绿化在我们身边出现,让我们的城市功能更完善,让我们的城市品味更独特,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我们一起努力!

[1]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1[6]Newton,N.T.

[2]王浩,谷康,孙新旺,陈蓉,金晓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32.

[3]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2).

[4]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5]刘祥平.试论现代道路绿化要点[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04).

[6]和丕壮.道路绿化工程的景观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1).

猜你喜欢
生态型城市道路绿化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7:08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50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3:52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4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5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8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
新农业(2016年23期)2016-08-16 03: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