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黄琳暄
有一幕情景剧会在生活中上演许多遍,那就是公交车、办公室,或者回到家中,都会看到人们拿着手机低头玩游戏、刷微博或者看电子书。智能手机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发展到现在的普及速度可谓惊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标志。“早上,手机闹铃叫我起床;上班路上,用手机听歌、看现下最热的新闻;出去玩,用手机拍照、发微博晒一晒;要买东西,也可以用手机来网购。”这就是很多城市白领智能手机改变生活的真实写照。你是否也一样,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
看到一篇报道,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报告中,智能手机在各国手机用户中的普及率如下:美国53%、英国51%、韩国67%、中国66%。总体而言,年轻手机用户更青睐智能手机。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着智能手机一次次快节奏地开拓市场,一次次压缩通讯手机更新换代的周期。
因智能手机引发的话题,也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心中的海岸线。手机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突然爆炸,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因为连续的在黑暗中看手机而使视力突然出现了问题,“手机键盘手”与“手机依赖症”这些新医疗名词在一些医院也被写进了患者的病例,还有很多人因为长期低头翻看手机造成了慢性颈椎疾病……这一切,让笔者真心觉得:智能手机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悄悄“绑架”了我们,危害了我们的健康,带给我们无形的生活压力。
曾经,手机只是为满足人们打电话发短信诞生的技术型工具,现在已经华丽地变身为能满足消费者一切需求的掌上魔法。它就是我们放在兜里的便携式笔记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用它与全球的网民保持无限沟通。假如你走进了陌生街道或遇到拿不准的常识问题,可能已经不会像从前那样,走进人群亲切的询问或者依赖纸媒资料,而是掏出手机,登录互联网,“百度一下”,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来到陌生的地方,用手机定位附近的吃喝玩乐,已经成为达人们最平常的生活片段。
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手机只是一个通讯装备,但是对于这类人来说,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早上一睁眼到临睡前微博上的一句“晚安”,一天看手机超过150次;对它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四处寻找;甚至有些人已经把智能手机当作身体的一部分,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机不离身,甚至半夜睡觉起来也要放在枕头边摸一摸。有些人宁愿不见了钱包,也不要不见了手机,还有些人宁肯一个星期都见不着他们的另一半,也不能找不到自己的手机。这类人,已经患上了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
必须承认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无处不在,应用无所不能,但是,在这个信息飞速时代,我们更要学会——抽身。当你们的头一有时间就埋在两臂之间不再抬起,目光再也没有时间在生活中停留,和家人、朋友的交流时间也所剩无几,当你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对象只剩下了智能手机,究竟是你在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已经在悄无声息地“绑架”了你?
当你的孩子想要你的陪伴,而你却死死地看着手机,孩子失望的目光,你是否察觉到?当你的家人和你一起分享一天的奇闻异事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你敷衍了事的“嗯嗯啊啊”。当你不知道要如何选择公共交通的时候,热情地叫一声身边的路人,相信你得到的不光是道路信息,还会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对手机世界过度关注后,对现实中的人和事的关注就会下降,久而久之,人和人之间也会因为交流得较少而产生疏远。特别是对于远离网络世界的老人来说,更会有种被现代化抛弃、被家人遗弃的孤独感。
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圈都很大,朋友家人平时见面的机会就很少,偶尔一起吃饭交流,全都各自玩着手机,似乎没有什么话说,这该是多么悲惨的一幕。手机就是手机,让它成为为我们服务的工具,千万别让它侵占我们阳光明媚的生活。当你想用手机看看今天的天气状况时,不妨牵起爱人的手走进大自然,一起用我们的眼睛、双手和鼻子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