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兵,刘 星,张克祥,孟召刚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HFMD)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散在皮疹或泡疹,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是也有不少患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而死亡[1]。
本文对2011 年我院就治52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所选为我院2011 年收治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2 例,其中男30 例,女22 例,年龄7 月~8 周岁,诊断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疹疗指南(2010 年)版》中的重症病例诊断标准[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24 h 内采集咽拭子,由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lo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分别检测用肠道病毒EV71(enterovirus71,EV71)和CoxA16型(CoxsachievirusA16)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萤光RT-PCR鉴定。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 本组52 例患者,男32 例,女20 例,男女比例1.6:1,年龄7 月~8 岁,平均年龄(2.12 ±1.56)岁,其中:<1 岁6 例(11.54%),1~2 岁20 例(38.46%);2~3 岁18 例(34. 62%);3~8 岁8 例(15. 38%)。其 中<3 岁84.62%。
2.2 临床表现 (1)发热:52 例(100%)均有发热,体温(37.5℃~40.6)℃,最高体温(38.71 ±0.89)℃,发热持续时间(2.23 ±1.15)d。(2)皮疹:52 例(100%)均有皮疹,其中,手 足口均有皮疹2 8 例(5 3. 8 5% ),不典型皮疹2 0例(38.46%),疱疹性咽峡炎4 例(7.69%)。(3)伴随症状:易惊20 例(38. 46%),呕 吐16 例(30. 77%),嗜 睡12 例(23.08%),肢体抖动3 例(5.77%),肌痉挛1 例(1.92%),咳嗽9 例(17.31%)。
2.3 实验室检查
2.3.1 血常规 大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微升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WBC >12.5 ×109/L,11 例,中性粒细胞>0.6 有11 例,仅有2 例WBC <3.0 ×109/L。
2.3.2 生化检查 乳酸脱氢酶(226.5 ±53.81)u/L[参考值(114 -240)u/L];肌酸激酶(122.61 ±58.43)[参考值(38~190)U/L];血糖(5.26 ±1.71)mmol/L[参考值(3.90~6.11)mmol/L];C-反应蛋白为(6. 20 ± 1. 68)U/L[参考值(0~7.44)ng/L]。
2.3.3 脑脊液检查 本组52 例患者有41 例行脑脊液检查,绝大多数提示脑脊液压力增高,生化检查提示无菌性脑膜炎。
2.4 X 线胸片 2 例提示右下支气管肺炎,15 例提示两肺纹理增粗,其他正常。
2.5 头颅核磁共振 本组52 例患者有42 例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有5 例提示脑实质异常信号,有1 例提示脊髓前角异常信号。其余正常。
2.6 病原体检测 本组52 例患者平均采集咽试子标本送检,其中48 例(92.31%)EV71 核酸阳性,2 例(3.85%)Co ×A16 阳性,2 例阴性。
2.7 治疗与转归 本组52 例有2 例应用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治疗2 d 后成功撤机。32 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在入院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给予呋噻米1 mg/kg 一次静脉注射,其余治疗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疹疗指南(2010年)版》[2]。主要药物:(1)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5 ml/kg,每4~6 h 1 次,20~30 min 快速静脉注射;(2)静脉注射:人血静脉免疫球蛋白2 g/kg,分2 次给予;(3)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0~20 mg·kg-1·d-1,疗程3 d;(4)抗病毒:炎琥宁60~150 mg·kg-1·d-1,疗程6~7 d;(5)预防感染:头孢呋辛5~10 mg·kg-1·d-1,疗程6~7 d;(6)其他治疗:补充复方水溶性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所有患者均成功救治,平均住医院时间8 d,1 例患者住医院10 d 后出院时,左下肢肌力减退,略有跛行,半月后随访恢复正常。
手足口病(HFMD)是1957 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1958 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 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年发现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CoxA16 型,然而近年发现肠道病毒EV71 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逐渐增多,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毒株[3-4],而肠道病毒EV71 型感染引起的重症例的比例大[5]。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主要表现除发热、手、足、口腔皮疹外常伴易惊、呕吐、嗜睡、肢体抖动、肌痉挛甚至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常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6]。其机制为:肠道病毒EV71 感染产生病毒血症或病毒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其受累,主要累及脑干,出现脑干脑炎的表现,由于脑干损害,使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交感神经过渡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全身血管收缩,动脉血压急剧增高,体循环大量血液进入肺循环内,出现所谓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7-8]。
我院作为手足口病患者定点收治医院,2011 年共救治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均成功救治,总结特点如下:(1)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多发生于3 岁以下儿童(89%)。(2)50 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5℃~40.6℃,最高体温(38.71 ±0.89)℃,发热持续时间(2.23 ±1.15)d。(3)具有典型手足口皮疹仅53.85%,其他均不典型皮疹,尤其要重视疱疹性咽峡炎患者。(4)多伴有易惊,呕吐,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5)EV71感染比例较大,与有关报到相一致[9]。(6)脑脊液检查提示无菌性脑膜炎。(7)及时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上,我们认为一旦诊断为重症病例,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积极对症治疗,注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早期症状的时候就及早用小剂量的甘露醇降颅压;发热不退时及时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出现心肺衰竭、肺水肿时及时予呼吸支持,基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机制,我们对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早期应用呋噻米促进利尿,降低血容量,或许可以减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另外,手足口病仍然是目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一旦发现暴发疫情,要及时报告,并加强隔离,同时应加强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以控制疫情暴发。
[1] 段雪飞,李 贲,徐艳利,等.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59 例临床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9,22(1):39-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3] 周帅峰,张 帆,黄 威,等.2009 年湖南省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与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报),2010,29(4):479-483.
[4] 高立东,陈 长,胡世雄,等.2008 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1):3278-328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 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2(3):210-213.
[6] 周世力,杨 帆,金 奇. 肠道病毒71 型的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2003,19(3):284-287.
[7] Wang SM,Liu CC,Tseng HW,et al.Clinical spectrum of enterovirus71 infection in children in southern Taiwan,with an emphasis on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J]. Clin Infect Dis,1999,29(1):184-190.
[8] Kao SJ,Yang FL,Hsu YH,et al.Mechanism of fulminant pulmonary edema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J].Clin Infect Dis,2004,38(12):1784-1788.
[9] 蒲秀君,谭爱禾,陈同秀,等.2008-2010 年中方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53-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