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广州再次召开深隧规划咨询会,来自中国工程院多名院士以及美国芝加哥和日本等国内外20名隧道、水利、排水、环境工程等方面的专家为广州的深隧规划把脉、支招。据了解,广州作为全国首个修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城市,已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和座谈会。广州深层排水隧道规划的设计单位广州市市政设计院有关负责人首先介绍了广州的深隧规划。广州将在地下40多m的地方开挖一种大型的排水管道,被称为深层隧道的排水系统。系统共86.4 km,提供165.2万m3的调蓄容积,并结合竖井建设5座排涝泵站。
据悉,深隧的整体规划方案首次披露,将建成一主七副和一厂,隧道总长86.42 km。深隧建成后,司马涌、西濠涌、东濠涌、沙河涌、猎德涌、深涌流域内及广园路渠箱等排水干渠排水标准将提高到(市政)10年一遇排水标准。针对多位专家提出的如何告别水浸街的现状,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在听取专家意见后指出,深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至关重要。
整个深隧将修建“一主七副”8条深层隧道,在珠江前航道临江处建1条西起大坦沙、东至大濠沙岛的主隧道,沿重要河涌建7条分支隧道。7条分支隧道分别是:1.9 km的荔枝湾涌分支隧道、3.6 km的西濠涌分支隧道、2 km的东濠涌分支隧道、8.3 km的沙河涌分支隧道、4.1 km的猎德涌分支隧道、6.1 km的车陂涌分支隧道和1条石井河分支隧道(因为条件较好,将修建29.4 km浅层渠箱)。此外,还将在黄埔区大濠沙岛建1座大型初雨处理厂,处理深隧收集的大量雨水。
设计单位介绍,旱季和小雨时,深层隧道作为部分污水输送通道;中等雨量时,深隧系统发挥调蓄治污功能;大暴雨时,深隧系统发挥防洪排涝功能。在进一步完善浅层排水系统的同时,建设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预期达到的目标是:缓解广州市城区“内涝”问题,提高相应流域城市排水干渠排水标准,由现在的0.5~1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对合流制地区,为提高污染收集系统的截流倍数提供条件,大大缓解合流制溢流污染;对分流制地区,调蓄10 mm初期雨水径流,缓解初雨径流污染;总的来说,削减流域70%以上的初雨径流和合流制溢流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在深隧工程上马前,应该先改造和完善广州的浅层排水系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也认为,深隧的建设要以浅层排水系统的改造为前提,如果浅层排水系统的改造没做好,内涝时出现的积水不能排到深隧里去。
水务局曾透露初步估算,广州建设约90 km的深层隧道,投资在25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本次公布的更准确的系统规划,隧道总长为86.42 km,投资额应该需要多少?此前市水务局提供的测算数据,东濠涌流域实施雨污分流需投资16.13亿元,建深隧投资将降至7亿元左右;西濠涌流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需投资35亿元,建深隧只要9亿元。
在2013年10月19日的技术咨询会上,听完设计单位的介绍,香港顾问有限公司项目董事提出了他的疑问,“深隧对将来空间的利用会不会有影响?”因为他了解到深隧可能对它上面地下空间甚至地面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有些东西就不能建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说:“深隧规划的目标要更加清晰,对关键性问题进行解惑。深隧不能彻底解决广州的内涝和水污染问题,只能是缓解,还要配合其他的措施。例如污染问题,还要结合面源污染,规划目标和市民的期望值不要有太大出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从更长远的眼光,深隧规模还是略有偏低,如果前景就按现在的标准,规模基本合适但略有偏小。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也认为,城市发展加快,深隧5~10年一遇的规模“为什么不能更高”?
按照最新规划,沿江主隧沿途的3个污水处理厂都将拆掉,并在黄埔区的大蚝沙岛上建设1座大型初雨处理厂。水务局此前透露的消息,搬迁沿线大坦沙、大沙地和猎德3个污水厂,可以腾出80万m2建设用地,能赚300亿~400亿元资金,成为解决深隧资金问题的一个设想。
按照规划,深隧能削减流域70%以上的初雨径流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改善珠江水质。但由于国内并没有先例,这个70%削减量是依据美国的假设方法进行推算的,是否合理?不少专家也提出,对于珠江污染物减少的程度应该有更严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