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芙 朱瑞良 邵明旭 姜晓东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271018)
规模化羊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与羊疫病控制实施方案
李奕芙 朱瑞良*邵明旭 姜晓东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271018)
近年来,我国养羊业也紧随其他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初步朝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水平迈进,但是,养羊业和其他养殖业(特别是养禽业和养猪业)相比,在疾病控制水平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更由于一些养羊场(户)防病理念的落后,忽视养殖环境控制和改善,忽视防疫工作,滥用抗生素、化学药物,过分依赖疫苗等,导致羊的发病率与死淘率升高,防治难度加大,疾病变得更加复杂化,使养羊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挫伤了养羊者的积极性。针对规模化养羊业发展的初期,如何为羊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控制好疫病是第一位的,怎样控制疫病,采取什么羊的理念至关重要。根据本研究室20多年的研究经历和临床经验,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控制羊的所有疫病的关键措施,也是羊的疫病控制过程中重点工作。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是近年来国内外提出的有关集约化养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群健康状况的新理论,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传播的方法。生物安全是指包括阻断致病性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侵入畜禽群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它不仅重视整个生产体系所有部分的联系及其对动物安全的影响,而且强调从实践上贯穿于生产管理始终,所以说生物安全是阻断引起羊疫病进入羊群体、排除疾病威胁的多种预防措施而集成的一个综合措施,是减少疾病威胁的最佳手段,它可以对多种疾病同时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实现生物安全要通过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来完成。生物安全体系是系统工程,是疫病的预防体系,主要着眼于为养羊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羊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尽可能地使羊远离病原体的攻击。目前,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生物安全已经和疫苗免疫、药物治疗等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贯彻对疾病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方针的主要体现,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的必由之路。
羊的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要素形成传染病发生的环节,缺少任何一个要素,传染病都不可能发生和流行。
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传染病的总规则及措施。针对疫病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完善养殖场工艺设计,建立对羊健康有利的生态环境。通过全员防疫、全面监测来加强安全管理系统。在整个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中贯彻生物安全措施,从而防止在集约化条件下饲养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生物安全措施的重点是消除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针对疫病的循环过程,抓住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这是生物安全措施的特点和要求。一个疾病的发生必然是病因通过一定途径作用于动物机体冲破了动物的防御能力而致。因此,有效减少和暂时、局部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羊群非特异性抵抗力,降低易感性是防止疫病发生的关键。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饲育方法和管理实践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推行生物安全措施是降低传染病爆发的重要部分。
(1)近年来,我国羊传染病种类不断增多,病原体不断变异进化,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不断出现混合感染,成为疫病发生的主流,影响到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甚至造成死亡,危害严重。据估计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几亿元,因疾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兽医卫生开支加大和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疾病的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下降,还影响羊产品出口创汇,寻求有效措施彻底消灭和控制羊的疫病,应是当前养羊业的头等大事。单纯依靠疫苗和药物控制疫病难以奏效。近年来,羊传染病的不断发生,传染病研究不断发展和预防疾病技术的不断提高,羊的饲养和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推广,人们虽然初步树立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但在生产中仍普遍只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对控制疫病流行和降低羊死亡率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在产品流通范围小、饲养数量少、集约化程度低,疫病种类少,且病因单一的情况下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过分依赖疫苗和药物已不能有效控制疫病。疫苗种类、免疫次数越来越多,药物种类不断增加,使用剂量越来越大,疫病仍频频发生,把疫苗和药物当作“灵丹妙药”过分依赖难以奏效,因为疫苗和药物有很大的局限性。(2)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应该是多层次的,并且无处不在,包括设施性的:选址、布局、羊舍建筑、隔离消毒设施等;制度性的:计划、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技术性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操作方法等。生物安全已被国外采用而且获得成功。生物安全措施已成为养殖业发达国家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等措施来预防和净化多种疫病,排除疫病威胁。伴随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羊群始终受到病原的威胁,生物安全成为养羊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它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虽然生物安全措施需要一定投入,但比发生疫病后治疗疫病的费用、死亡淘汰、生产性能下降等造成经济损失要小得多,所以生物安全措施是经济的。生物安全措施已被发达国家采用而获得成功,发达国家针对不同疾病而采取的防控策略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物安全可以针对所有疫病,采取高水平生物安全,可以保护羊群免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提高羊群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羊群的死亡率和养羊业生产成本。(3)随着国内养羊业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羊产品在国内外的流通,为病原传播、疫病流行创造了条件。生物安全可以减少和避免疫病在国内和地区间广泛发生。我国近年来推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可以说是实施国内以及地区间的生物安全的尝试。所谓“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动物饲养量大的特点划定区域,实行区域化管理,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在内的综合措施,把规定的疫病消灭或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4)生物安全与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相辅相成,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的疫病控制中,生物安全已经和免疫接种、药物防治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体系。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为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提高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效果。如果一个羊场生物安全做不到位,环境污染严重,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也难以奏效。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针对某些疾病效果良好,可以提高羊群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抵抗力,弥补生物安全中的不足。因为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动态管理过程,需要多人去操作运行,难免会出现纰漏。生物安全、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有机结合是控制疾病的法宝。
实践证明,通过可靠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将传染性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一位世界著名兽医专家早就指出:“一个好的养殖经营业者,不需要知道那些太过详尽的传染病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成为疾病的治疗专家。因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有效手段可以把疫病拒之于养殖大门之外”。
3.1 设施性的生物安全措施
通过良好的筑及设施配备,防止羊舍外的有害病原进入羊群。
3.1.1 场址选择 羊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采光充足、排水和隔离条件良好的区域。羊场应远离(1~3km)化工厂、矿厂、集贸市场、食品厂、畜牧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干线公路、村镇居民区等,这样有利于避免外界病原的传入。
3.1.2 羊场内部布局与设计要科学合理 羊场的布局分区要根据场区的自然条件、地势地形、主导风向和交通道路的具体情况而定。羊场内部布局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羊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具有防鼠、防虫和防鸟的设施。办公和生活场所尽量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和其它废弃物的污染。为杜绝各类传染源对羊群造成的危害,依地势、风向排列各类羊舍顺序,羊羔舍位于上风,顺风向依次为育成舍和成年羊舍。根据羊场条件,可用林带相隔,拉开距离,使空气自然净化。对人员流动方面的改变,可建筑隔墙并仅设一个进出口。羊场分区规划的总原则是人、羊、污三者以人为先,污为后,风与水以风为主的排列顺序。
3.1.3 合理设计场内道路 道路是场区之间、建筑物与设施、场内与场外联系的纽带。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运羊车和饲料车走净道,物品一般只进不出,出粪车和死羊处理走污道,两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场区道路要硬化,道路两旁设排水沟,沟底硬化,不积水,有一定坡度,排水方向从清洁区向污染区。
完善羊场的场址环境、场内环境、舍内环境、羊体环境是养羊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3.2 技术性的生物安全措施
3.2.1 严防因人传播疫病 人是羊病传播中最大的潜在危险因素,是最难防范和极易忽略的传播媒介,人员流动的管理是最困难的,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人在羊病传播中的影响和作用,防止因人员流动带来的危害。全部生产安排、全体人员的活动都应服从生物安全要求,减少病原体及其媒介同羊群接触的可能性。严格管理,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维修人员需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严把入口关,在羊场入口、生产区入口、羊舍入口、配料间入口,都应设有消毒更衣设施,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所有进入羊场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安全,经淋浴消毒、更衣后方可入内。如无法进行淋浴,必须更换洁净并经消毒的工作服和工作靴、帽。羊舍门口设脚踏消毒池或消毒盆,消毒剂更换1 次/d。工作人员进入羊舍必须洗手,脚踏消毒剂,穿工作服、工作靴。工作服不能穿出羊舍,饲养期间每周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不同羊舍的饲养员之间不应串舍,不同功能区人员尽量避免流动。兽医等主管人员进入各类羊舍时,一定要按场区内走访羊群的次序按饲养日龄由小到大、由健康群到发病群走访。饲养人员远离外界羊群,禁止携带与饲养家羊有关的物品进入场区,搞好个人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经常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防范疾病的卫生意识。
3.2.2 严格羊群控制 杜绝羊群入场前的病原携带,减少羊群在场内各环节各阶段的病原侵袭,降低羊群的易感性。(1)加强检疫:检疫是指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羊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及时发现病羊,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羊场,检疫的主要任务是杜绝病羊入场,对本场羊群进行监测,及早发现疫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2)引进羊群要从管理水平高、质量信誉好、具有种羊经营许可证、没有垂直传播疾病的种羊场引种,最好不要同时从2个以上种羊场引种,防止交叉感染。新进羊群经隔离检疫、健康检查,兽医确认健康后方可入场继续饲养。有条件的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检查,以免将病原带入场内。进场后严格隔离观察,一旦发现疫情,立即进行处理。只有通过检疫和消毒,隔离饲养20~30d确认无病后才准进入羊舍。(3)同一舍内最好饲养同品种、同日龄的羊群,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最好以场为单位“全进全出”,最低也要以栋为单位。当羊群淘汰后,至少有15~20d的清洗、消毒、空舍时间以切断病原体的循环感染和交叉感染,给新进羊群创造一个安静、稳定、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条件。做好羊群的日常观察和健康检查及病情分析,建立免疫和检查档案。
3.2.3 严格饲料、水质和舍内空气质量控制 每批购进的饲料,除对饲料能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检测外,还应对其是否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霉菌及其有毒成分进行检测;对饲喂用水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测定;对羊舍空气中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测定等。
3.2.4 加强消毒工作 彻底消毒是从根本上消灭病原并切断疫病传播的‘链条”,将病原拒之门外,从而控制疫病的发生。对于羊场而言,消毒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是贯彻以“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应急消毒和终末消毒。(1)要建立多级隔离的消毒设施。场外、大门口设车辆冲洗场、车轮消毒池、冲洗消毒设备;场内各功能区及出入口也要设车轮消毒池、冲洗消毒设备,建物品交接间、人员淋浴消毒室,传入式的专用饲料库、垫料库。羊舍出入口设脚踏消毒池、洗手消毒盆、消毒喷壶、冲刷消毒设备。净污接近处要明确标示,建隔离物,设消毒池。(2)其他常用卫生消毒设施如各生产区、各功能区的器具冲洗场、浸泡池,洗刷灭菌设备等;建封闭式、水冲式厕所。(3)常用消毒方法与程序为,日常消毒可采取烧、泡、煮、埋、洗、刷、喷、薰、紫外线、阳光、发酵等。发生传染病时的消毒原则要早、快、严、小;隔、封、消、杀。在隔离的前提下消毒。先喷药后清扫;用消毒剂连续多次冲洗消毒后封闭门窗。饲养员走污道出场,不与外人接触。彻底淋浴、消毒、更衣后,经主管确认同意再回无疫区。发生传染病的羊舍至少空舍4周以上才能重新使用。(4)清扫是一切消毒工作的基础,务必要完全彻底,更不要因清扫而使污染扩散。清扫应自上而下、由里到外。干燥时先洒水再清扫,明显污染的撒药后清扫。对污染物就地初步消毒后再运出处理。(5)清扫后冲洗,对附着物要边刷洗或高压清洗,严重污染的用消毒液清洗。冲洗要自上而下、由里到外、完全彻底、不使污染扩散。一般冲洗程序为喷洒消毒液→清水冲洗→洗涤剂刷洗→清水冲洗→消毒剂冲洗→清水冲洗。
3.2.5 病死羊尸体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羊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尸体处理最好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羊场应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井口加盖密封。在每次投入尸体后,应覆盖一层熟石灰或喷洒大量消毒液,井填满后,须用土填埋压实并封口。装载尸体的容器必须采用蒸汽灭菌,运输尸体的车辆应清洗、消毒。粪便要堆积发酵或机械膨化干燥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3.2.6 合理的免疫方案实施 建立合理的基础免疫程序;每批羊入舍前,根据季节、环境、来源、健康、抗体、疫情、疫苗等实际情况,对基础免疫程序合理调整,确立本批羊的应用程序;重视常见病的药物预防;加强日常管理、营养和饮水管理,合理使用抗应激药物,减少应激,尤其要减少接种疫苗时的应激。加强疫苗管理,选用优质疫苗,安全运输保管、把握有效期、实施规范接种。
3.2.7 注意对羊群日常细致观察报告 (1)注意观察羊群状态,随时发现疫情,尽早采取有利措施,是羊场生物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2)正常情况下,羊反应灵敏,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有神;被毛整洁、光滑,若全身被毛蓬乱、无光泽,多为发病征兆。粪便正常规则成形,当羊患病时,往往排出异样的粪便,如血便多见于球虫病、出血性肠炎等。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姿势,有无鼻涕、咳嗽、异样的呼吸音。观察饲料、饮水用量,在正常情况下,采食量、饮水量保持稳定的缓慢上升过程。把残弱羊和病羊挑出单独饲养观察,以提高成活率和出栏均匀度。如发现有传染病流行,要及时隔离、淘汰。(3)根据养羊场大小及组织架构,建立从饲养员→生产主任、技术员或生产场长→场长的逐级报告和负责程序。要明确职责:饲养员负责现场操作,生产主任、技术员或生产场长主管现场管理、安排、指导、协助解决问题,场长要全面掌控、决策、对企业负责。(4)观察报告项目主要是羊群、羊舍、环境等。饲养日记、一切工作的记录、日报表、周报表、汇总表等。
S851.33
C
1007-1733(2013)12-0045-04
2013–12–10)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产业创新团队建设经费资助(SDAIT-09-011-06)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