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中国远程打击能力

2013-04-07 08:03老虎
航空知识 2013年3期
关键词:钓鱼岛导弹远程

老虎

2013年1月22日,针对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声称“中国军力建设正在改变本地区的安全环境,中方采取胁迫手段增加在日本领海、领空的‘物理性存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指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其领海是中国领海。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领海巡航是履行中方管辖权的正当公务行动。长期以来,中方一直坚决反对日方在钓鱼岛及其领海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活动,日方的所谓‘存在和‘ 管控从一开始就是非法和无效的。中方有决心、有能力坚定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

中国的决心来自哪

钓鱼岛争端,表面上看是中日之间领土领海的争夺,但实际上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实际上,美国是借钓鱼岛牵制中国。日本再蹦,也不过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枚棋子。

自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的战略重点一直在东移,针对谁,大家心知肚明。奥巴马执政之后,把这件事挑明了,就是对着中国来的,理由是中国加强“反介入”力量。不过,如果中国不这样做,美国“介入”的前锋理论上能推进到由辽宁大连到广西防城的整个中国近海,囊括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美军侦察机经常对中国大陆沿海重点目标实施侦察。多架美军飞机在侵入中国领空后被中国空军击落。例如1956年在上海以东、佘山岛至衢山岛以北的黄泽山一带,中国空军曾经击落一架美军P4M-1Q侦察机,而这架飞机,就是从驻日美军基地起飞的。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达成有关默契,美国才暂停对中国的侦察。即便如此,在东亚第一岛链上的各个基地,美军还是集结了大量飞机和技术装备,随时待命,而针对中国的战略侦察从空到天,自冷战之后再度活跃,一直持续到今日。

由此看来,中国即便发展远程打击力量,加强“反介入”能力,也是天经地义,不怕别人说。其存在价值就在于,建立有效威慑,保证中国获得地理空间和决策时间上的战略纵深,把逼到家门口的潜在威胁推远点。这完全是一个主权国家符合逻辑的正常抉择。

钓鱼岛一旦爆发冲突,必将以体系对抗的形式进行。而在远程打击能力方面,日本与中国相比,是“缺科”的。这一点,美国何尝不清楚。但是,美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日本轻易拥有远程打击能力和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原因很简单,二战中日本曾偷袭珍珠港,有犯罪前科。

与日本不同,新中国领土上没有占领军,怎样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不用听别人的。核工业、航空、电子、兵器、船舶、航天,这些当年曾被称为“X机部”的工业部门不仅拥有数以百计的分工严格、体系庞大的工厂和研究所,而且拥有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单就规模而言,除了美俄这样的超级大国,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匹敌。如今,这些政府部门早已改制,成为一个个大型企业集团。而几代中国科研人员的心血体现在陆地、天空与海洋,还延伸至电子空间,构成了中国战略安全的基础。

二炮的“炮”

国外有关机构一直在对中国远程打击力量进行跟踪,媒体分析也是长篇累牍。去年5月,日本《外交家》杂志(The Diplomat)曾以“中国导弹又一威胁”为题,详细报道了被称作“航母杀手”的中国“东风”-21D型反舰弹道导弹(DF-21D)以及“东海”-10远程巡航导弹(DH-10)。专家罗杰·克里夫在该文中认为,在中国实施反介入作战之前,很难判断两者哪一个威胁更大。他说:“只有把两者放在一个复合体系中考虑才有意义。DF-21D对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显然是首要威胁,但是要结合潜艇、水面舰只及飞机才能发挥更大威力。而DH-10对陆基航空兵和其他地面固定目标构成威胁,比如后勤、通讯设施,也要结合弹道导弹和作战飞机才能达到更大效果。”美国人显然十分清楚,单纯估算中国一两种先进武器的技术指标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在他们看来,中国导弹已经是中国远程打击力量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东风”-21是中国第二炮兵部队装备序列中一个完整的中程导弹家族。按照公开的资料,它跟中国海军“夏”级核动力潜艇上装备的“巨浪”-1型潜地导弹有关。1978年8月,邓小平在听取七机部领导汇报战略核武器规划时指出:“我最有兴趣的是陆上机动,用现代化武器打游击战争。要抓好巨浪一号直接上岸。”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实际上在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最大程度发挥手中武器的威力。导弹尺寸要变小,而且要能在公路上进行机动,这有利于提高生存能力,并向发动攻击的敌人实施“二次反击”。这种思想非常符合当时世界同类武器的发展潮流,同样也充满中国智慧。当时美苏纷纷扩容核武库,能把对方消灭几次,此时秉承“积极防御”策略的中国却相信,只要把对手消灭一次就够了。中国同类武器只用于自卫,数量维持在最低限度,这是一条非常实用的装备思路。

1988年,“东风”-21定型,1991年交付二炮部队。它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复合推进剂。发射车具备运输、起竖、发射、控温、装填和储存导弹等多种功能。国人曾在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上看到过这种导弹的改进型“东风”-21甲(DF-21A)。10年后,国庆60周年庆典上,另一种改进型“东风”-21丙(DF-21C)与公众见面。按照外形,人们猜测它拥有精密制导与主被动突防辅助装置,再入大气层部有气动翼面控制弹道。研制期间,科研人员克服了很多技术难关,包括弹头气动外形与机动控制、末制导雷达图像匹配、透波头罩材料、子母弹战斗部分离与控制系统等。

按照日本有关资料分析,“东风”-21的射程在600~2 150千米之间,改进后的“东风”-21甲型(DF-21A)最大射程则能达到2 500千米,既可以带核弹头,也可以带常规弹头。“东风”-21丙的圆概率误差(CEP)很可能在50米以内。与之类似的美国“潘兴”2型导弹的圆概率误差大致为30米。对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这已经是相当高的精度。如果“东风”-21D确实是反舰弹道导弹,那么其精度肯定要高于“潘兴”2型导弹,而且能够攻击移动目标。如果没有先进的制导技术,很难想象能做到这一点。

日本媒体分析,“东风”-21D在超视距雷达、卫星和无人机的协助下,弹头将以超声速攻击目标,将来有可能被分导式多弹头取代。不过日本人认为,“东风”-21D装备的是常规弹头,如果没有击中目标,对目标的摧毁能力显然不会像冷战时期美苏核导弹那么大。如果为了提升命中精度,采用分导弹头,由于有效载荷的限制,每个弹头的重量就会变小,这将进一步影响其威力。不过,美国像费舍尔这样的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提高对目标的分辨率,辅以远程超视距雷达和陆基电子探测设施,加上未来的“北斗”导航系统,“东风”-21D获得精确的目标参数不会很难。

在西方媒体眼中,“东海”-10是中国另一款可能用于“反介入”作战的独门兵器,并确信其发展型号为“长剑”-10(CJ-10)。2011年9月1日,中国飞航导弹事业创立50周年纪念庆典上,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领导发言中曾提到,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参阅装备约占全部阅兵装备的四分之一,包括10余种自行研制的新型武器装备,其中近一半为三院研制的导弹,“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首次亮相的巡航导弹”,“该型号实现了我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跨越发展,为人民军队锻造了维护和平的倚天长剑。”结合此间媒体报道,不难推测该型号极可能就是“长剑”-10。国外有推测,认为这种导弹的射程超过1 500千米,可以覆盖冲绳、佐世保、三泽、横须贺等日本重要军事基地。巡航导弹的制导机制与弹道导弹不同,美国BGM-109“战斧”巡航导弹装备了自动地形匹配系统,可以绕开障碍物,按规划航线飞行。所以有人猜测,“长剑”-10采用了惯性+GPS+自动地形匹配的复合制导形式,圆概率误差在10米以内,但一直未得到中国官方的证实。

仅用“东风”-21D及“东海”-10,中国便可以覆盖第一岛链内所有重要目标。克里夫认为:“如果想要打击某个空军基地,(中国)可以用弹道导弹破坏跑道,炸毁露天停放、缺乏保护设施的飞机。但要摧毁混凝土掩体中的飞机以及司令部、通讯设施这类点状目标,就必须有直接命中率很高的精确打击武器,比如飞机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或者巡航导弹”,“DF-21D和陆基巡航导弹有赖于能发现、识别、修正目标位置的传感器,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指挥部的通讯系统,从不同传感器整合数据并发出打击指令的人或计算机,以及更多的将命令和瞄准数据发给导弹发射单位的通讯设备。”他说了一堆,实际就是在说信息化作战的网络体系。近年来中国电子工业迅猛发展,建设比较先进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应该不是难事。

中国空、海基远程打击力量

除了陆基力量,中国还在发展海基和空基远程打击力量。

由“长剑”-10发展而来的“长剑”-10A据说是一种中国空军轰6K轰炸机可以挂载的远程巡航导弹。假定这种导弹的射程和基本型相同,中国空军的轰6从京广线以东起飞,在预警机和数据链的支持下,无需飞出中国大陆,就可以向入侵钓鱼岛海域的敌军舰船发起攻击。而英文维基百科的资料说,“长剑”-10A的射程在2 000~2 200千米之间,是真是假,未有官方渠道确认。

最有可能被中国歼轰7“飞豹”战机和轰6K携带的远程空地导弹是“空地”-88(KD-88)。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杂志2011年曾刊文称,该导弹是在C-802反舰导弹基础上开发的,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最大射程与美国AGM-84“斯拉姆”空地导弹相当。这意味着解放军战机具备了在敌防空区外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空地”-88的航路可以预设,本身就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如果结合数据链,还可以从飞行员或预警机那里随时接收新的指令,首先对高危目标实施攻击。西方军事专家认为,“防区外打击”正迅速成为中国空中力量的重要作战方式,中国正致力于打造类似美国的空中快速反应力量,在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实现从空中到地面的火力优势。

除了这些“战略”色彩浓厚的远程打击力量,中国空军还拥有一批战术级别的远程打击武器。俄罗斯媒体称,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曾向中国出口Kh-31P超声速反辐射导弹。此后不久,中国引进技术,开始按许可生产,并命名为“鹰击”-91,其射程超过了150千米,多项指标超过俄国原厂产品,另外中国还自主研制了反舰型“鹰击”-91。

有传闻称,“鹰击”-83K (YJ-83K)空射型反舰巡航导弹已由中国空军歼轰7型战机完成试射,该弹也可由轰6K轰炸机挂载,射程估计在120~180千米,也有人说达250千米,可以打击航空母舰大小的目标。“鹰击”-83K实际上是中国空军战术作战体系中的新型信息化装备,是在海军使用的“鹰击”-83基础上改进的。

此外中国空军还有部分有效射程180千米的反舰导弹“鹰击”-63,这种略显沉重的杀手经常被挂载于轰6改进型上。

去年8月,来自日本“外交家”网站的文章认为,人民解放军只有第二炮兵部队和空军拥有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这是中国海军的一个惊人弱点,所以中国很可能已经计划发展海军型舰载空地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很可能要借鉴“长剑”-10的成熟技术。中国海军核潜艇的“巨浪”-1射程已达1 700千米,而“巨浪”-2显然是更高级别的战略“大杀器”,属于射程8 000千米以上的洲际导弹。钓鱼岛争端,中国给潜在敌手备好的干粮有一堆,基本轮不到这些主菜上场。

构成中国海军战术级打击实力的是数量和射程远优于日本的各型反舰导弹,包括装备“现代级”驱逐舰,射程超过120千米的3M-80E“白蛉”,以及用于“基洛”级潜艇,射程300千米的3M-54“俱乐部”,这些都是俄国货。而中国海军的“上游”、“鹰击”和“海鹰”系列国产反舰导弹,各自的家族都很庞大。射程120千米的“鹰击”-82,是中国海军曝光率最高的明星。而更有实力的,则是更为先进的“鹰击”-83。“鹰击”-83长为6.86米,翼展1.18米,弹径0.36米,全重850千克,弹头整流罩较“鹰击”-82略尖。折叠弹翼的前面有接收数据链信号的天线。除了通过超视距主/被动对海搜索雷达外,“鹰击”-83还可以通过国产数据链,接收来自海军其他舰艇和运8警戒机所截获的信息,在巡航阶段还能接收对海搜索雷达提供的数据。作为制导中继机的中国海军卡-28舰载直升机,也可以把截获的目标数据传给飞行中的“鹰击”-83。这都大大提高了它的攻击精度。

三维破袭与东亚和平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经在华北推行“囚笼政策”,“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妄图利用交通网加火力点的形式,把抗日根据地的中国军民困死。但日军最终失败了。抗日军民绕开火力较强的日军据点,重点打击破坏铁路、公路、通信设施、兵站、仓库、军用厂矿等目标。这就是著名的“破袭战”。日军不可能对每一个被攻击的目标提供支援,否则兵力一旦分散,就有可能在支援路上中埋伏被吃掉,但如果不支援,所能控制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相当于把囚笼留给自己。而今天美日在东亚第一岛链上的各个基地,与当年日军的据点颇为神似。中国陆海空三维远程打击力量,实际上已经初步形成实施战略破袭的能力,重点未必是对手的飞机或舰船,而是其支持系统的薄弱环节。

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在人,而不在物。武器本身,最大的意义是威慑,而不是战斗。这就是中国哲学中“止戈为武”的含意。在保证中国战略安全前提下,中国根本无意主动挑战美国。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美国迟早要学会适应有中国的世界。中美之间,既有竞争的一面,同时也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博弈,共存,将成为两个大国之间的常态。

超级大国之所以成为超级大国,是因为他们善于谋划未来。美国借助钓鱼岛遏制中国,是因为害怕左右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能力越来越弱,影响到其切身利益。美苏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一直处于一种“战略互疑”而非“战略互信”状态,有通畅的沟通渠道,但无例常的沟通机制。

中国文化一直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追求“王道”而非“霸道”,这和一贯以邻为壑的日本有着截然区别。也就是说,中国强盛,武力只是安全屏障,不是扩张手段,除非有人把中国逼到出手。中美之间,合作共赢的舞台依然宽敞。

钓鱼岛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解决钓鱼岛问题,中国需要国际视野。底线要坚守,方法要灵活。而中国获得远程威慑能力,既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基础,也是东亚稳定的和平保障。

责任编辑:吴佩新

猜你喜欢
钓鱼岛导弹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导弹燃料知多少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远程诈骗
拦截那枚导弹
导弹转运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钓鱼岛问题溯源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