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成就中国战略空军

2013-04-07 08:03陈光文
航空知识 2013年3期
关键词:伊尔军用运输机

陈光文

运20的横空出世,意义堪比载人航天工程和“蛟龙”号深潜探测,其实战价值亦不亚于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役。

美国《连线》杂志1月5日报道,美国通过卫星在中国阎良试飞院拍到了即将首飞的中国国产军用大型运输机“运20”(此型号为西方说法,中国官方未予公布或证明,以下姑且暂称其为“运20”——编者注)。之前一组拍摄于2012年12月25日的照片显示,运20当时正停放在阎良试飞院机场的一座大型机库外面,而在另一组2013年1月1日拍摄的照片上,这种新型运输机已经转移到了阎良机场的跑道上,周围围绕着许多人和车辆。该网站根据这一系列照片判断,运20目前正在进行滑行试验,为即将进行的首次试飞做准备。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研发已久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正处于试飞前的最后地面测试阶段,很快,它就将展开巨大的翅膀,飞向中国西北辽阔的蓝天!

大国大运梦

对于中国是否在研发大型军用运输飞机,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防部例行答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对此做了肯定答复。他表示,“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完成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等紧急任务,中国正在依靠自已的力量发展大型运输机。至于中国大型运输机何时列装,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装备的发展都是有自身规律的,中国发展大型运输机也不例外。而且,大型运输机技术复杂,需要经过设计、试制、试验、试飞等一系列研发过程,中国大型运输机的研发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纵观中国现役的军用运输机,除少量引进的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外,国产运7、运8系列中小型运输机至今仍是主力。无论是从运力、航程上,还是从技战术水平上,这些老旧的中小型运输机都远不能满足中国军方对空运能力的需要。特别是战略空运力量的严重不足,大大限制了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投送能力,已成为影响解放军战时作战与和平时救灾的最大瓶颈。

制造出中国自己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不仅是中国军人的梦想,更是中国航空工业几代人呕心沥血的追求。单纯就技术而言,制造大型军用运输机需要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电子科技、通信导航等40大类、200多个技术单元的课题。因而,制造一架军用大型运输机,是对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和前沿科技能力的综合考验。

据报道,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在参观运20的研制现场时说,“在关键技术上,要运用先进而可靠的技术,要应对国际挑战,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这无疑指出了运20稳健推进的研制思路。 “国际航空新闻网”(AIN)也报道称,运20很可能在俄制伊尔-76MD的技术基础上,仿照西方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修改了机身空间和布局,并且使用了进口的俄制功率更大的新型发动机。而且,该机肯定会充分运用中国近年来在超临界翼型、综合航电、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突破性成就,总体性能超过伊尔-76应在情理之中。

不过作为一项被世界几大航空工业巨头长期垄断的超大型系统工程,攻克军用大型运输机难关也绝非易事。如日本《外交家》杂志就曾指出,“大型运输机制造最关键的三个领域包括:机翼、冶金/复合材料和发动机。机翼的设计制造仍是一项关键技术,波音公司等航空业巨头很少依靠外部公司设计,而中航工业仍然需要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帮助为ARJ-21客机设计机翼。也就是说,运-20的机翼能否合乎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飞来验证。此外,中国在航空材料与冶金领域的专家仍然短缺,在这方面可能需要俄罗斯专家的帮助。最后,航空发动机依然是中国航空工业最大的弱项,目前全球只有4家企业能生产大型运输机使用的发动机,其中没有一家是中国的。”

尽管外媒众说纷纭,但可喜的是,经过数十年的技术攻关,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掌握了其中大部分关键技术,再加上中国熟练使用伊尔-76多年,积累了相对丰富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大型运输机经验。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经具备自主制造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基本能力,发展大型军用运输机可谓水到渠成。

准战略运输机

美国兰德公司分析家罗杰·克里夫曾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表示,汶川地震之后,中国政府将灾难救援能力列为解放军“新的发展要务”,中国因此从2008年开始,明显提高了对国产军用大型运输机和配套设备的研发投入力度。

然而西方此后对运20的研发进度却一直无法掌握。直到2012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军事论坛里开始出现4张疑似国产大型运输机的模糊照片。在相关卫星照片披露后,“国际航空新闻网”发布了运20运输机的CAD效果图(该图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宣传视频中的截图),从该图可以看出,运20采用传统布局,机翼为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角24度,无翼梢小翼,后部为悬臂式T形尾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机为大展弦比超临界翼型,采用了包括前缘缝翼及后退式后缘襟翼等增升装置。

“美国航空在线”网站则宣称,运20由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负责研制。据信其两架原型机已下线,一架用于试飞,另一架用于静态测试。一向对中国军事动态十分敏感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进一步指出,运20是西飞历时近20年大型运输机研发的重要里程碑。

《简氏》在分析了网上流传的照片后认为,运20可以确定是一款大型宽体军用运输机。该机采用4个无加力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提供动力,其在设计上受到了俄制伊尔-76和美制C-17“环球霸王”运输机的影响。该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00吨,最大载重60吨。但由于运-20在试验阶段采用推力略小的俄制D-30KP-2发动机,因此首批样机的载重可能下调到55吨。即便如此,运20的宽敞空间与载重量应该也足以容纳解放军的大部分作战和支援车辆,特别是能够运载96式和99式主战坦克。其航程可达7 800千米,足以覆盖中国周边潜在威胁区域,假如从上海起飞,它可以不经空中加油直飞美国夏威夷、澳大利亚、中东甚至东非地区。

美国《连线》杂志在研究了2013年最新出现的卫星照片后认为,从这次更为清晰的照片可以看出,运20外形略小于美国空军主力战略运输机C-17,但采用了与C-17类似的宽大后掠翼和T形尾翼布局。不过美国专家也指出,考虑到中国的发动机技术仍存在瓶颈,而这将直接决定一款运输机的飞行与运载能力,因此运20很可能并非像某些西方分析人士想象的那样先进,该机的性能不及美国、俄罗斯的大型运输机,与美俄两国的战略运输机更相差甚远。

根据国内外媒体已披露或推测的数据,可以基本判定运20是一种接近战略运输机性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其60吨左右的载重量与美国C-17战略运输机的75吨略有差距,但与俄罗斯伊尔-476大型运输机的66吨差不多;经卫星照片判读的47米机身长度也略短于C-17的53米,和伊尔-476的49米处于同一水平;310平方米的机翼面积与伊尔-476相同,比C-17的353平方米小一些;该型机20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也与210吨的伊尔-476 差不多,但比C-17的279吨轻不少。也就是说,运20比载重45吨、航程约5 000千米的伊尔-76要稍大,和改进后的新型伊尔-476差不多。虽然尺寸、最大起飞重量与载重量与C-17还差半个级别,但航程甚至比C-17还要远,可算是一型相当不错的准战略运输机。

大运需要大心脏

美国人说的没错,运20的最终性能要想达到设计指标,甚至更上一层楼,必须拥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据俄罗斯《起飞》杂志报道,2011年俄罗斯国防进出口公司与中国签署了一批D-30KP-2发动机供应合同,NPO土星集团已经开始陆续向中方交付发动机。2012年10月16日在雷宾斯克,中国代表正式签收首批12台D-30KP-2。在2012至2015年间,合同项下总共184台发动机将陆续交付中国。有关专家据此认为,中国的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样机将采用这款发动机,但这么大的订货量可能也会用于换装一部分现役的伊尔-76MD运输机。

彼尔姆D-30KP-2涡扇发动机的最大推力约12.5吨,这对于200吨的运20来说稍显不足。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主编平可夫同时指出,D-30KP-2噪音很大且非常耗油,运20如果采用这款发动机将很难达到7 800千米的航程,俄罗斯人已经在自己的运输机上开始淘汰D-30KP系列。西方媒体曾报道中国有意采购伊尔-476运输机使用的PS-90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超过17吨,但俄方拒绝出售。因此试飞阶段的运20综合性能会比伊尔-476逊色不少。

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受制于人,且还只能拿到过时货,这对于急于建立独立战略空运能力的中国空军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试验和研发工作完成后,运20将不会使用D-30KP-2,预计在量产型上很可能装备国产的WS-18发动机。

美国著名航空咨询公司蒂尔集团的专家分析称,研制一款大型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难度,甚至高于研制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中国至今甚至连歼10的发动机都不能完全国产化,所以应该还没有这种能力。

事实是这样么?WS-18据称是CFM56发动机的中国仿制版。CFM56应用广泛、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特别是燃油经济性很好,为空客和波音很多军民用机型提供动力。但该款发动机毕竟是几十年前的设计,推力偏低,WS-18如果能在保留CFM56低油耗优势的同时,运用最新技术将推力提高到15吨级别,那么将是一款非常适合运20的动力系统。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官员称,国产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在航空发动机上投入巨大的中国来说,装备国产发动机的量产型运20离我们不会太远。

100架投送1个整编师

尽管还未最终得到中国官方的证实,但运20图片的披露,意味着中国在大飞机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对于中国国家战略来说,它的意义堪比载人航天工程和“蛟龙”号深潜探测,对解放军的实战价值亦不亚于中国第一艘航母建成入役。同时,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密集的航空系统工程,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整个中国大飞机产业的发展。几张模糊的照片就能引发国人甚至全世界的关注和热议,就能牵动国外媒体及相关机构敏感的神经,足见运20所具有的战略级价值。

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横空出世,无疑会大幅增强中国军力的战略投送能力,这意味着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层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考虑到解放军越来越急迫的抢险救灾、兵力集结与投射的需求,中国对运20的需求数量将非常庞大。这还不是全部,未来在该平台上衍生出的各类大型空中作战平台,还将为中国空军提供更加完善、自主、强大的空中情报与支援保障能力。

空中加油机、预警机、电子战机以及其他特种任务载机是一支战略空军必不可少的组成。以中国空军现有的第四代作战飞机数量来看,应该配备至少30架大型空中加油机,才能基本支持一场在第一岛链外或南中国海纵深爆发的中等强度现代化战争。目前的轰油6只能给歼10和歼8之类的中轻型战斗机加油,而不能为歼11、歼15、苏-30和“飞豹”等重型战机实施空中加油。如中国在国产运20的基础上改装出大型军用加油机,并给重型战斗机加装相应的加油探头等设备,就可以大幅扩展中国重型作战飞机在远离国境或海岸线地区的持续作战能力。

同时,目前中国空军仅有的4架“空警”2000预警机也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普遍的看法认为,至少应该为每个军区配属最少4架,以保证对相关空域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这样再加上海军3支舰队,那么总的大型陆基预警机需求量在现有基础上还需再增加36架。每个军区和舰队还应配属至少2至3架大型电子战飞机,这样算起来也会有20多架的需求。也就是说,仅由运20平台衍生出的大型作战保障类平台,就需要至少90架的规模。

当然,运20未来最大的东家,肯定是中国空军的运输航空兵部队。针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解放军必须尽快具备成建制部队与相关装备的快速远程投送能力。因此,保守估计需要100架以上的大型军用运输机。按每架飞机一次性运载150人与随身装备计算,这样规模的运力能够迅速部署15 000名士兵,也仅是一个师的规模。且大型车辆、坦克等重装备还得依赖海运后续部署到位。如果希望全部空运部署,恐怕100架运20至多能完成一个旅级战斗群的投送。

同时,随着中国在海外商业利益的愈加广泛和深入,类似于2011年利比亚撤侨、海外维和等全球性非作战任务还需要更多的大型运输机。运20让中国空军在应对2008年汶川地震那样的大型救灾任务时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对此,“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认为,运20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国防工业的大型项目基本上是按照预定日期逐步实施的。该机今后可以大幅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远程持续作战能力,能让中国更快地应对紧急状况,确保本国公民在国外的人身安全。而一个大国增加重型军用运输机的数量不仅仅是出于军事目的,同时也是对中国全球影响力不断增长的新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运20运输机从开始飞行试验到为空军批量生产,至少还需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最后批量入役并形成战斗力,可能更是5年以后的事了。也就是说至少在2017年前,中国空军仍然不具备较完善的战略能力。在此之前,中国周边的日本与印度等国通过自研与引进的方式,可能已经拥有了远程军力投送手段。

责任编辑:王宏亮

猜你喜欢
伊尔军用运输机
致富的奥秘
致富的奥秘
威力无比的军用霰弹枪
约旦大力神运输机
40T刮板运输机尾辊的修复与应用
C-17运输机
军用机器人揭秘
小熊维尼和他的朋友们第6篇 伊尔的尾巴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