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2013-04-07 17:37李雪梅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5期
关键词:疫点羊痘病理变化

李雪梅

(山东省鄄城县动物防疫监督所 274600)

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李雪梅

(山东省鄄城县动物防疫监督所 274600)

山羊痘是山羊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发病率、病死率高、病程较长为特点,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发生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曾在我国西北地区有过流行,在鄄县及周边地区尚无报道。近年来,由于山羊流通、交易频繁,引起了山羊痘的传播和流行,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2003年下半年,山羊痘在本县什集等乡镇首次发生,经过及时采取扑灭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1 流行情况

2011年9月中旬,什集镇军集村养羊专业户陈某从市场购买56只山羊饲养,半月后,发病21只,死亡3只。接着在什集镇周边引马乡、郑营镇先后发生该病。疫情涉及4个乡镇5个村9个村民组17户,共饲养山羊426只,发病113只,死亡12只,发病率为26.5%,病死率为10.62%。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羊体温升高达39.5~41.5℃,精神沉郁,拱背,发抖,轻咳,结膜潮红。有的呆立或卧地不起,从鼻孔流出浆液性、粘液性、脓性分泌物,呼吸、脉搏增速。少数羊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多数羊采食、饮水停止。2~4d后,病羊全身皮肤,特别是乳房、阴门、口唇,四肢内侧等少毛或无毛区,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并发展成凸出于皮肤表面的实硬丘疹。有的羊病变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肤凹凸不平。若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无继发感染,病羊体温逐渐转向正常,食欲逐步恢复,以痊愈转归。若体况较差,饲养管理不良或继发感染,可引起死亡。

3 病理变化

经过对死羊的剖检发现,羊体明显消瘦,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痘疹病理变化,气管、支气管粘膜上有浅灰色小结节并附有浓稠粘液,肺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区。其它内脏器官没有典型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1)采急性期病羊皮肤疹块,按1∶3用PBS(pH7.2)研磨,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作待检抗原,与山羊痘阳性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经37℃,24~48h观察为阳性。(2)采未经羊痘免疫的康复期病羊血清,与山羊痘标准抗原作琼脂扩散试验,经37℃,24~48h观察为阳性。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此病为山羊痘。

5 防制措施

5.1 疫区 (1)封锁疫区、疫点,扑杀病羊:对发生疫情的村寨实行封锁,禁止疫区、疫点内的山羊及其产品运出和出售;对病羊进行扑杀,尸体深埋;对与病羊接触的同群羊进行隔离。(2)消毒:对发病羊农户的圈舍、用具以及可能被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清扫后,用消毒灵、消毒王等进行消毒,隔日1次,连用3次。(3)紧急预防接种: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山羊用山羊痘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每只羊皮内注射0.5ml,4~6d产生免疫力。

5.2 养羊农户 (1)免疫:每年秋季对存栏山羊用山羊痘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常年对断奶羔羊、新购进羊群进行补注,密度达90%,免疫期可持续1年。(2)检疫:农户引进或购进山羊必须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检疫部门要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督管理,发现病羊及时处理,防止疫源传播。(3)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羊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灭病原。(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山羊生产能力和抗病能力。一是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实行种草养羊;二是加强羊舍改造,不能将山羊饲养在狭窄、拥挤、阴暗潮湿、卫生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三是定期驱除山羊体内外寄生虫。

S858..27

B

1007-1733(2013)05-0093-01

2013–03–12)

猜你喜欢
疫点羊痘病理变化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祁连山中断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动物病发生地生境特征及流行范围的调查报告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组织病理变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