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共患病H7N9亚型流感及其防控

2013-04-07 17:37张海霞孙桂珍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山东泰安271018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5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禽流感流感

张海霞 孙桂珍 (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赵 敏 (山东省泰安市公共交通公司)

H7N9亚型流感是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发生、全球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型流感。截至2013年4月27日,全国共报告119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23人。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江西、福建、台湾10省市;各地没有从家禽养殖场分离到H7N9流感病毒,也未发现猪感染该病毒,已经发现的46份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样本来自活禽经营市场、野鸽及信鸽养殖户。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还没有发现人传人的证据。该病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控制该新型疫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健康,做到有的放矢,遇事不慌,特介绍一下流感病毒及H7N9亚型流感的特点及防控知识。

1 流感病毒的分类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造成人及动物患病。在分类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又称C型流感病毒。感染禽(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A型流感病毒相同,所以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其中H有17个子类,N有9种,组合起来一共有163种(17×9=163)亚型病毒,H7N9是其中一种亚型。

2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病毒传入人后,进入人体,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IgA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病毒的神经氨酸苷酶可降低呼吸道粘液层的粘度,不仅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有利于病毒的吸附,而且还促进含病毒的液体散布至下呼吸道,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受损。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的八个节段在胞浆内编码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等构件;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复制并与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组建病毒核心,最终病毒核心与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结合,经过出芽释放到细胞之外,复制的周期大约8个小时。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人群感染后,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d。在症状出现的1~2d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d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长。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

3 流感病毒的抗病机理

人体在感染流感病毒后或疫苗接种后可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HA和抗NA是流感的特异性抗体。抗HA为中和抗体,因此抵抗感染的发生与抗HA有关,而减轻病情和阻止病毒传播则与抗NA有关,抗NA具有型特异性,只能用于分离病毒的定型。血清抗体和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抗体与保护作用有关,局部分泌性抗体可能是防止感染的最重要因素。具有一定抗体滴度的人虽可感染但病情轻微。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在抗原上一般没有联系,因此不能诱导交叉保护。当一种病毒的型别发生抗原性漂移的时候,对该株病毒具有高抗体滴度的人对新株可患轻度感染。血清抗体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而分泌性抗体存留短暂,一般只有几个月。 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是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能帮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D8+ T细胞能溶解感染细胞,减少病灶内的病毒量,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CD8+ T细胞反应是有交叉性的(能溶解任何株感染的细胞),不具有株特异性,可能主要直接作用于病毒核蛋白,而不是作用于病毒体表面糖蛋白。

4 H7N9流感的防控措施

4.1 加强病毒检测,及时治疗

防治流感病毒一方面要加强流感病毒变异的检测,尽量作出准确的预报,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是切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感病毒依靠飞沫传染,尽早发现流感患者、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等手段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对于流感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金刚烷胺可以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蛋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成熟的病毒离开宿主细胞。还有迹象显示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可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除了针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更多的治疗是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能够缓解流感症状但是并不能缩短病程。

4.2 日常生活注意点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2)保持室内清洁,如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mg,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同时,在户外洗手不方便的时候,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隔离病菌,呵护您的健康。(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mg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7)多喝水、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牛肉,去皮鸡胸肉、蛋清、牛奶、虾等)、多吃含铁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肉类、猪血、鸭血、蛋、深色蔬菜等)、多吃含锌的食物(主要有牡蛎、螃蟹、豆类、牛肉、羊肉、鱼干,扇贝、猪肝、小麦胚芽等)、维生素(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食物中)。(8)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4.3 预防流感的适用处方

4.3.1 清解合剂:主要功能:清解宣透药物组成:银花15g、贯众15g、白僵蚕10g、苏叶6g、牛蒡子10g。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2次/d,口服,1剂/d,连续服用3~5d。适用人群:一般健康人群中体质健壮、易上火或大便干者。

4.3.2 扶正合剂主要功能:扶正固本,药物组成:黄芪20g、白术10g、防风6g、银花15g、连翘15g。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2次/d,口服,1剂/d,连续服用3~5d。适用人群:一般健康人群中老幼体弱、易感冒或大便稀溏者。

4.3.3 清宣透热合剂主要功能:清透表里,宣泄郁热药物组成:炙麻黄10g、炒杏仁10g、生石膏45g、生甘草6g、僵蚕10g、蝉衣6g、片姜黄10g、酒军6g、生黄芪15g。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2次/d,口服,1剂/d。适应症:病变早期,发病后1~7d。病机以疫毒袭肺、郁遏三焦为特征。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身痛、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为主症。

4.3.4 肺胃两清合剂主要功能:清热解毒,化湿和中。药物组成:柴胡10g、葛根15g、黄芩10g、黄连3g、苍术15g、藿香10g、姜半夏10g、桔梗10g、生苡仁30g。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2次/d,或分数次频服,1剂/d。适应症:发病后3~10d。病机以疫毒炽盛、犯及肺胃为特征。临床表现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3.5 补肺健脾合剂主要功能:益气养阴,调理肺脾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10g、北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生山药30g、白术10g、生苡仁30g、丹参15g、赤白芍各10g、焦山楂10g、甘草6g。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2次/d,口服,1剂/d。适应症:病变恢复期,发病后10~18d。病机以气阴两伤、肺脾两虚、余邪未尽为特征。临床表现以低热、胸闷气短、纳呆、神疲体倦、舌淡暗苔薄腻、脉细滑为主症。

[1]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际兽医事务综合分析室. 2009年7-8月全球重大动物疫情综述. 2009, 26(9): 70.

[2] 钟静, 李海涛, 黄平. 广东人类禽流感H5N1亚型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同源性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5(18): 5323-5326.

[3] WHO Global Influneza Program Surveillance Network. Evolution of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Asian. Emerg Infect Dis, 2005, 11:1515-1521.

[4] 黄平, 柯昌文, 邹丽容等. 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1N1毒株血凝素基因变异和进化[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390-392.

[5] 黄平, 俞守义, 柯昌文. 逐步预测和统计学筛选人H5N1毒株NA蛋白的B细胞表位[J]. 科学通报. 2008, 53: 2748-2753.

[6] Tamura K, Peterson D, Peterson N, et al. MEGA5: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Evolutionary Distance and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 Mol Biol Evol, 2011, 28:2731-2739

[7] Burland TG. DNASTAR's Lasergene sequence analysis software.Methods Mol Biol, 2000, 132: 71-91.

[8] Huang JW, King CC, Yang JM. Co-evolution positions and rules for antigenic variants of human influenza A/H3N2 viruses. BMC Bioinformatics, 2009, 10: 841.

[9] 钟静, 黄平, 李海涛等. 广东两株人禽流感H5N1毒株节段基因及蛋白特征和进化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1, 29: 170-174.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禽流感流感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抗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多肽的研究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