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琴 Ning Wang 孙凌洁
(1.华南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Department of Bio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SA)
笔者年前有幸受留学基金委公派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访问学习一年,期间还参观访问了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大学、普渡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对这些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工作以及产学研等问题作了考察和学习,感触良多,兹择要介绍,备作借鉴。
美国研究生教育始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通过上百年的发展,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大致经历了“沿袭、改造、独创”三个阶段[1],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也不断得到强化,使美国研究生教育始终保持较高的整体质量、宏观质量、体系质量,从而为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日臻完善夯实了基础,其优越性正如菲利普·G·阿特巴赫所言: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种相当独特的结合,一方面是学校机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甚至保守性,另一方面是具有适应新的需求和方向的调节能力”。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向全球席卷而来,美国研究生教育正向国际性合作方面不断拓宽自己的领域[2]。目前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形成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制度,许多国家通过对其的效仿、移植来建立本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下面从其录取政策、培养目标、培养机制、考核办法和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对美国研究生教育进行分析。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发达,素以水平高、要求严、竞争激烈而闻名于世。许多人都认为要进入美国的研究生院一定很难。其实,美研究生院的门槛并不高。据悉,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普及,已不再是传统的精英教育。统计显示,如今在美国许多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已经达到1:1,一些名校的研究生数量甚至比本科生还要多。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在招收研究生时,都要专门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那些在报考专业方面学有所长的考生才可能被录取。相比之下,美研究生院对专业基础知识似乎并不看重。美国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时均采取通用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潜力。譬如,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数学和逻辑的能力,即使是商学院要求的GMAT考试和法学院要求的LSAT考试也都不涉及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查。此外,美国高等院校规定,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才有资格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设分数线。美国大学一般设有研究生院,招生、录取工作均由研究生院统一进行。研究生入院必须经过规范化的入学考试——GRE考试。GRE和TOEFL考试一样,不依附于任何一所大学,都由独立的、专门的考试机构ETS举办。每年举办5次考试,考试分为综合考试和专业考试两种。综合考试分为词汇、数学和逻辑分析三部分;专业考试按报考专业不同而有不同要求(有的学校对专业考试并无要求)。学校录取并无分数线的限制,而是按照考生的成绩择优录取。对于母语非英语国家的考生,必须加试TOEFL(成绩一般要求在590分以上)。大学4年的学习成绩及教授的推荐,也是录取的重要考虑因素。
教育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在于实现人生的价值[3]。根据这一理念,美国研究生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性教育,相应的学院叫“研究生院”,毕业生拿到学术性学位后,在大学或科研机构工作;另一种是职业性教育,相应的学院叫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生拿到本行业认可的职业学位后,在本行业工作。基于这种分开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美国研究生教育旨在拓宽各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或研究能力,为其就业或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这是美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共同点。研究生毕业颁发硕士(M.A/M.S)或博士(Ph.D/Ed.D)学位证书。硕士学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文理科硕士和专业硕士。文理科硕士学位一般要求24-30学分的研究生课程,其中大部分为本专业领域的课程。修业年限最短1年,一般2-3年。专业硕士学位的定义比较明确,在学位头衔前注明所学专业。其设置课程较紧凑,管理较严格,声誉也较高,如工商管理、工程、美术等专业硕士学位。近年来也有颁发偏重应用学科的学位的倾向。这种倾向体现于一些大学的培养目标中,比如,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系就提供了Food Processing、Biomechanical Systems、Bioprocessing and Biotechnology等项目,其研究生培养目标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为将来的择业做准备,使之拥有多方面的选择机会;二是使研究生拥有一定的“附加值”,即为学生就业求职提供具体、特殊的课程与能力培养,使之拥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成为择业的致胜法宝[4]。
美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导师指导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美国研究生的教育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从招生、选择导师、制定培养计划、课程研修、中期考核到论文写作、答辩等均有规范性的要求,并严格按计划和程序实行淘汰。有的大学还设有一套专门的培养监测系统,先后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一般的和最终的测试,监控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又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博士生可以转换专业、可以跨系甚至跨校选课、中途可更换导师、重组指导委员会等[5]。
第一,重视课程学习。美国研究生院通常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业负担很重。许多课程虽然是零起点,但教学进度很快,一个星期的教学内容往往相当于本科阶段同样课程一两个月的教学内容。老师除了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外,还隔三差五地考试或是要求学生提交论文。在如此繁重的课业负担面前,学生自然不敢掉以轻心。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有严格、系统的课程教学。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院时,入学手册上有一系列可供选修的课程,各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一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研究生入学后要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美国硕士培养计划为l-3年,硕士学位要求学生完成6-8门课程,除几门必修课外,还可以有2-3门的选修课(成绩通常在其论文和课堂表现或实习的基础上确定,平均成绩至少须保持在B,如果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则对成绩要求还要高得多),另外还要完成一个项目或毕业论文(50-150页)。博士学位是最高的学位,课程要求一般为20门课,取得学士学位后通常需要再学习5-7年才能获得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要进行开创性研究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培养独立研究、为本领域增添新知识的学者。最初一两年需要学习专业课程和参加“专业”考试或“资格”考试。通过之后,才能获准进行独立研究,花费一年多时间撰写博士论文。不同的大学采取不同的措施强化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的最低学分是70学分,其中一半是课程学分,即要学11-12门课,使得课程学分达到33-40学分,另加一篇约30学分的博士论文。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前,美国的研究生通常不允许做论文。综合考试是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学习部分的结尾,一般由导师或任课老师负责组织书面考试,有时既有书面考试也有口试。
第二,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由于美国大学的技术人员很少,一般情况下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助理TA均由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必须熟练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独立进行论文课题的实验,不能依靠技术员代为操作,教授为他们提供RA生活费。学校有足够多的计算机房分布在图书馆和各系部,导师课题组设有专用计算机房,所有计算机都同学校的大型计算机联网,研究生也可以在家里用自己的计算机调试程序,学校鼓励学生使用最新软件,各项服务均免费使用。
第三,强调导师集体指导。美国研究生培养坚持实行导师和指导委员会相结合、以导师为主的培养方式,由指导小组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方面的指导。在导师的遴选上,美国的研究生导师遴选更注重学历和学位,可以指导研究生的导师资源非常丰富,保证了导师指导的专业性和研究生参与科研能力训练的可能性。在导师的选择上,研究生入学后较长时间和较多门数的基础课程学习,为学生和导师的相互了解提供了便利,双方的互相选择便有了基础,能尽量避免失误和盲目,对日后的培养工作极有好处。在导师的指导上,美国实行的5—7名学术指导小组培养研究生很好地补充了单个导师知识的局限性和由此可能导致的片面与狭隘。在集体指导中,教授的科研活动成为一种教学的模式,而学生的科研活动则成为一种学习的模式。
第四,较为充足的教学科研资助。美国研究生教育具有多渠道的经费来源,联邦政府的拨款是主要来源,各种基金会和政府部门也会提供大量的科研基金,同时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也能得到企业及有关机构的资助。资助经费不直接提供给学生个人,而是给予大学及其院系。院系雇佣研究生做科研助手或助教,以此向学生提供了资助。这种资助方式既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又是解决师资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既提高了学校与研究生整体和个人的科研能力,又使科研成果对资助方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产学研一体,形成良性循环。产学研一体是我们访问的几所大学的共同特点,并已形成良性循环。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气象工程学科凭借丰富的科研实力,联合俄克拉荷马气象局,以科技入股的方式合资建立了相当大规模的气象站,从事气象预报的研究,把实验室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投向市场。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科研经费80%由学科教授去企业、公司、财团及科研基金会争取,当然科研成果必须提供给资助单位。因此科研活动必须面向社会、市场,以成果转化取得相应比例的利益。在教授所争取到的科研经费中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工资、学生助学金,教授具有绝对支配权。教师如果争取不到经费,就无法搞科研,学术上必将无所作为,只能从事一般的教学工作,或者离岗。这样,教师的学术地位及经济利益、学生的利益及学位,与经费、课题、成果、产品、社会需求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及良性循环,不努力必将被淘汰,教师、学生皆然。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确保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美国研究生课程考核采用笔试、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和报告等方式。考核成绩一般由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除课程考试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有2次重要的考核,第一次称为Q考,在入学1年后进行,不通过者则取消研究生资格,退学;第二次称为A考,一般在入学3年后进行,只有通过了A考,才能取得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的资格(故A考又被称为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后的博士候选人通常还要向教授委员会作一次开题报告,以取得委员会对博士论文选题的认可,并有资格将来申请博士论文答辩。A考不通过者只能获得硕士学位。Q考和A考都是综合考试,并不考具体考试某门课程,主要检查考生的知识面、知识深度、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或口试,或两者兼而有之。
以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为例,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课程考核、综合考试、专业项目、自主学习、学术诚实和毕业论文等方面,考核非常严格。博士研究生需在学生完成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考核之后进行综合考试。综合考试每年举行三次,包括4小时的笔试和2小时的口试。笔试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举行,学生一般需要从5、6个问题中选择3、4个回答,这些问题覆盖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成绩由综合考试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判定。学生必须得到大多数满意的评价,否则将重考,但如果第二次考试仍不合格,将无法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口试于笔试结束两周后举行,未通过笔试的不能参加口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和系里成员共同选题深入研究学习,最终成果要以正式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或其他项目报告的形式展示解决该问题的方式,并在研究生学习办公室保留记录。学校制定了学术诚实政策来约束学生在学术活动中的欺骗、编造和剽窃行为,该政策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包括开除学籍,一旦触犯便依照规定给予处罚[4]。
培养评估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控性因素,它贯穿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实质是运用一定手段,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目标、过程进行监控。目前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力量主要来自于社会力量和高校自身,且以社会评估为主导。内部评估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从招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中期考核、考试、论文写作、答辩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外部评估包括民间鉴定、认证、颁发执照等形式,评估主体包括新闻媒体、学术机构、私人团体、各种民间机构等。美国通常采用高校(系、科)评分的办法评价高校质量,通过评价高等院校的实际办学水平及在大学群与社会中的相对地位来促进其质量不断提高。其评估指标体系按学科门类来设定,对不同的学科门类建立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应地,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制订不同的评估标准。一般分为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前者由民间机构组织,后者由学术机构组织。硕士研究生教育属于合格评估对象,博士研究生教育属于水平评估对象。这些民间机构通过对研究生教育的鉴定、认证和评估,直接影响政府的拨款和企业的投资以及生源和师资的流向,从而促使研究生院自觉采取新举措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
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急需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需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满足教学、科研岗位所需人才的同时,着重加强应用人才的培养,近年我国在这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改革步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逐年加大的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体现了这一点。发展专业学位,加快专业学位的试点,培养多种类型满足各行各业如农科、财经、政法、管理等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进程。在强化动手能力的前提下,要大力强化知识培养,目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狭窄的现状也急需改善,需要制定出完善的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从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到,研究生院是美国大学使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核心,它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一个与本科领域根本不同的取向,在组织上成为一个和学科需要相宜的场所,在管理上成为一个支持以科研能力为基础的学校声誉的结构,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规范而有序。
美国每年都有一部分研究生因考试不过关、学分不够或因不能通过论文答辩而无法获得学位。据统计,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15%之间,名牌大学甚至达到30%-40%,学生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当中,这也就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美国相比,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是入学困难、毕业容易。培养中虽然也有检查考试,但比较容易,大都轻易通过,几乎没有淘汰。课程设置在深度和层次上没有与本科生课程拉开档次,在实际培养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少,学生可以轻松获得学分。导致研究基础知识不牢,学位论文质量日渐低下,就足以窥见研究生教育质量日渐下降。为了保证培养的质量,很有必要引入淘汰制。
美国实行以导师为主、导师和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导师的指导范围涉及课程、论文、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而我国导师的指导方式仅限于教学与科研,指导范围主要集中于课程与论文方面。这种单一和过窄的指导方式不利于研究生个性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形成。在跨学科研究成为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导师个人由于知识结构、学术领域、时间精力所限,很难指导研究生在短时期内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故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发挥集体智慧来指导研究生。我们应努力改变现行的“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学徒式指导制度,组建跨学科的导师组,并要求指导小组的每位导师都要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学术风格的教授,以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其知识范围,奠定跨学科研究的基础。
在美国,财政资助对研究生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据一位经济学家计算,每一个研究生的费用和本科生比较可能是3:1,或者如果把科研的费用包括在内,可能是6:1。远在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校长声称“教育研究生的费用是教育本科生的费用的3-6倍”。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和演进的“幸运”,主要在于其在整个20世纪是一个得到很好资助的“科学之家”。在我国,尽管我们呼吁个人、社会团体对大学进行援助,但他们有时慷慨,有时漫不经心,有时十分冷淡,有时片面采取行动,从来不能完全依靠,因而,政府仍然是一位长期的,或许甚至是永久的赞助者,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这无疑是对研究生教育的漠视。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通过完备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学校已经存在的学术项目和研究中心进行评估,对新增设的学科进行论证,对已有的学科质量进行评估,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基础。我国高等学校与社会联系不甚紧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被单一的思维模式所固化,对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评价,通常以在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拥有多少科研项目和经费等作为判断标准,片面地追求论文数量而导致学术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同时,我国高校没有把自我评价作为改善管理、提高质量、建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保障的核心手段,而仅作为一般性的用于监控和反馈的管理手段,评估效果不好。在我国,很有必要建立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评价机制。一方面,通过评价高校的教学质量、人才产出、社会声誉等指标,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敞开,敦促高校做出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元评估机制,对高校的自我评估进行再评估,促使高校重视自我评估,强化自我诊断的意识。
[1] Burton R Clark. Places of inquiry: Research and Advanced Education in Modern University[M].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5:62.
[2] Anita Nahal . Moving to Improve Graduate Education on an International Level[N]. Diverse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Fairfax: 2007-11-15.
[3] Karin Fischer and Ian Wilhelm. Experts Ponder the Futur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2010-06-21 [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Experts-Ponder-the-Future-o/66 011/.2012-04-11.
[4] http://bioen.okstate.edu/, 2012-04-11.
[5]张继平, 余丹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7):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