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13-04-07 19:42:11周永卫谭启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周永卫 谭启红

(1.湖南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2.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99)

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之后,互联网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与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由此产生了一种新文化——网络文化。当代大学生既是网上冲浪的生力军,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网络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一 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程序软件为载体,以网络为途径,以全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工作、学习方式为表征的信息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的综合体。从广义上看,它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网络所从事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所进行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理解,网络文化的基本前提是与网络有关,随网络的产生而兴起,随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化,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特征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多元化、虚拟化等,并同时具有开放性、非控性、互动性和直接性等强大的功能,这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媒体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从网络文化的上述特征和功能来看,网络文化使人们可以不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而自由交流,让不同种类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冲突或融合成为可能;它从产生、传播到接受几乎是同时进行,交流快捷方便;而且,它超越传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分界,显现出不同国度地域、阶级意识、民族心理等诸方面的文化精华与糟粕间的相互影响、共同并存和相互抵御等等。

二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04 年12 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了新机遇,而互联网信息的繁杂性也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对校园文化的渗透,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及丰富充实的文化内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诸多的机遇,但是网络文化并非都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垃圾随时可见。因此,网络文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1.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要来自报刊、杂志、理论书本、经典原著等,这种渠道相对互联网面窄量少,而且费时费力。网络还能让学生任意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教学空间任意扩展、教育对象无限膨胀,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总之,网络教育所容纳的教育份额,是任何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面小的不足。

其次,网络化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网络教育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靠“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而且教师的素质、能力、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这样的教育方式总体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互联网的运用,则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教育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网络的字、画、声、影等多媒体手段,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使枯燥的理论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认知模式,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网络普及增强了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切都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单向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被动学习的主阵地。网络媒介具有互动性,互联网的普及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一对一或是一对多,无时空、无地域的交流,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员或反馈人,从而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的开放性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突。开放的网络造成了信息的多元化。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思想较为单纯,分辨能力不强,因此易受一些错误信息的影响。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特别是一些低级庸俗的网络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模糊化。大学生在网上接触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舆论宣传、文化思潮等,往往与自己头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强烈的冲突,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网络的虚拟性疏远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世界是由人加工过了的虚拟世界,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被接纳融入。在这样的虚拟现实中,人们感觉温馨、自由、舒适和安全,因而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他们更喜欢利用虚拟的人际交往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足感和挫折感,往往能在“网络社会”里找到满足和慰籍,这就使得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少,人际关系逐渐淡化,容易出现大学生在自控力和约束力方面弱化,在心理情感和心理控制方面异化的现象。

第三,网络的隐蔽性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西方发达国家妄图以各种手段从各个领域来推行他们的政治文化观和价值观,通过网络向公众连续不断地进行文化渗透,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不可抗拒地影响公众对其的感受和价值判断。同时,除了内容外,在现实交往中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诸如性别、年龄、身份等问题能在网络世界里得到隐藏,使人们的行为变得隐蔽,容易诱发大学生在行为控制方面出现道德失范行为和网络犯罪,淡化了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 网络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文化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特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使之形成良性互动,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价值。

1.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立足点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首要的是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大学生接受正确有益的信息,抛弃错误有害的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一要建立宣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方针的网站,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灌输和教育,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二要创建一些贴近校园、贴近大学生的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站,加强隐性宣传。隐性宣传就是无意识教育在宣传工作中的运用。要根据大学生的接受特点组织宣传,使宣传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宣传者所希望的心理指向。三要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厚的优势,整合校报、广播、电视等媒体,搭建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等工作。四要通过QQ 群、电子邮件等方式,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做好校园舆论的了解、应对和监控等。

2.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切入点

教育工作者要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找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教育内容,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构筑起网上网下互动、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除此以外,在网上反映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文化生活,宣传其中的先进事例和典型,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网上科技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3.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着力点

网络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互动性和隐蔽性,容易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接受系统的内容与过程是平等的,甚至可能出现教育者掌握的信息不及受教育者的状况。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确立教育的平等精神和受教育的同步意识,已十分必要。再就是,大众的参与和人们之间的互动,网络的匿名性使大多数人不急于暴露自己的想法。这种特点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为教育者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网络沟通,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思想发展的规律,往往比面对面的谈心更直接、准确、有效。因此,以切准学生思想脉搏为主线,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应是网络视野下推进和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着力点。

首先,要以互动交流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和交流环境。网络的开放性及网络信息的庞杂,使青年学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侵蚀,而校园网上活跃的网上辩论和论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其免疫力。其次,要坚持疏堵结合,做好网上舆情的监控和分析,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沟通作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立网上舆情的主动回应机制,对校园网上的一些栏目要实施专人监管,及时将网上舆情进行收集、整理提交学校有关部门。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走进网络,走向对话,走向与被教育者的互动交流,走出向被教育者学习的步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在网上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切实关心他们,循循善诱,通过网络了解问题,解决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思想教育真正让受教育者感到贴心和温暖。

4.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融合点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的“进”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简单地放在网上,也不是指单一地把它作为技术性质的信息交换系统。本质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应以科学的态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融合点,达到内容和形式、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迎头赶上,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努力培养运用网络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准确地评价信息,主动地创建信息的能力,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此外,网络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

[1]阚有林,杨宝娟.论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7).

[2]柏文涌.论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11,(10).

[3]吴惠.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2,(8).

[4]王凤.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5]孙跃纲,张陶然.网络主体:主体性的张扬与迷失[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黄红旭.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D].江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