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静滴不良反应的措施及效果观察

2013-04-07 15:48:33云南省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675005曹建明郭向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环丙沙星喹诺酮静脉炎

云南省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675005)曹建明 郭向群

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人民医院(665000)曹晓宇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1]以下共同特点:①抗菌谱广;②药物在患者体液中浓度高、分布广;③消除半衰期长,多数品种具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使用方便。但因其应用广泛而使得不良反应常见。

1 资料方法

观察某院2010年2月1日~2010年12月15日间200例患者静滴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详细情况,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对策并将其在医院2011年2月1日~2011年12月10日间200例静滴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应用,观察ADR发生率。

2 结果(对策)

2.1 缓慢静滴 临床护士通常将输液60滴/min给药理解为普通静滴速度,50滴/min给药理解为缓慢静滴速度,笔者在2010年观察发现以60滴/min静滴氟喹诺酮,ADR(静脉血管严重疼痛、静脉炎、胃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2%。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缓慢静滴速度宜为30滴/min,以此速度静滴,笔者在200例患者中只发现4例ADR(轻微静脉炎)[2]。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滴时间不得少于60min,过快静滴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系统反应[3]。有报道称,某56岁男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静滴莫西沙星0.4g后,出现血管红肿、瘙痒等,会诊发现后护士将0.4g莫西沙星在30min滴完,说明该患者出现血管红肿、瘙痒是因给药速度过快而造成。因此,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静滴时间须在1h以上。

2.2 空腹不宜静滴给药 2名患者空腹静滴环丙沙星,出现严重胃痛、轻微恶心,静滴速度降到20滴/min仍无缓解,笔者建议患者立即同时口服流质食物后,ADR症状消失,随后患者以25滴/min完成治疗。因为食物可使环丙沙星吸收延迟,但总吸收量(生物利用度)未减少。

2.3 一般感染不宜大剂量给药 医院大部分患者属于一般感染,门诊部患者病情轻微,不宜大剂量给药,左氧氟沙星0.4g/d,分2次静滴即可。有文献称报道,静滴左氧氟沙星常用量为0.1~0.2g/次,Bid;重度感染或病原菌对本药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可0.6g/d分成2次静滴[3]。美国Talan等报道,18岁以上128例患者治疗开始静滴环丙沙星0.4g,同时口服环丙沙星每次0.5g,Bid,共7d,ADR发生率为24%。

2.4 氟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温度以25℃为宜8例患者在冬季夜晚静滴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轻度静脉炎(伴有血管严重疼痛),笔者使用温度计测量相同环境的0.9%氯化钠250mL输液温度为12~13℃,笔者找到温暖器(内部倒入70℃热水)给8例患者的输液管外部加热,8例患者静滴时血管严重疼痛全部消失,而轻度静脉炎使用50%硫酸镁热溶液热敷3次后治愈。

2.5 加强对静滴用药患者监护 在某医院,1名患者静滴莫西沙星出现明显头昏,继续静滴大约10min,患者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经急诊科医师立即气管切开抢救治疗,患者未死亡;另1名患者静滴左氧氟沙星出现头昏头痛,护士坚持静滴结束,患者视力短暂消失,主治医师发现后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这2名患者的表现均是发生明显ADR的信号,护士不立即报告医师停止用药及治疗,是比较危险的医疗行为,值得各医院警惕。

3 应用措施后效果

观察发现,笔者调研医院2010年2月1日~2010年12月15日共200例患者静滴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ADR共34例(17%),应用本文对策后,观察2011年2月1日~2011年12月10日共200例静滴氟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发生ADR共4例(2%)。

4 讨论

在医患关系特别紧张的今天,如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如何杜绝或大幅减少ADR,是杜绝不合理用药所致医疗纠纷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策应用后,ADR大幅减少,同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笔者诚望本文对策能对医疗机构的安全合理用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环丙沙星喹诺酮静脉炎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与敏感株耐药性分析
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Co2+催化超声/H2O2降解环丙沙星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