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权
(重庆市武隆县畜牧兽医局,重庆武隆 4085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今年3月份发生在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的大量漂浮死猪事件,引人关注,关于动物尸体如何处理,成为热议话题。因此,对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提出监管措施,加强防范,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从而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1.健康养殖标准基本明确。按照“抓大户、建小区、小群体、大规模、高效益”的原则,以规模养殖户为重点,集中连片发展区域化的畜禽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户,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场)。畜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局面。相继制订了《规模养殖场消毒制度》、《规模养殖场驻场兽医职责》、《规模养殖场场长负责人职责》等制度,与畜主签订了《防疫责任书》,建立了猪场的免疫、用药、消毒、进出场、无害化处理和监管登记制度。
2.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初步确立。抓好动物免疫是畜产品安全的基础,多年来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清净无疫。通过市动物防疫监管系统对本县动物免疫、疫(菌)苗使用信息全部录入网络监管系统,以便及时了解、掌握疫苗使用情况、动物免疫情况。不断深化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并坚持常年补针,开展了主要包括动物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普防及圈舍消毒任务,同时承担了疫情监测任务。
3.严把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养殖投入品监管内容包括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严把市场准入关,要求饲料、兽药产品进入辖区内必须先持“生产批文”、检测报告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对经营人员加强教育培训,经营许可从严审批,特别明确了兽药经营人员必须具有兽医专业专科以上文凭方能从事兽药经营。针对兽药经营企业、养殖小区等兽药经营使用单位和区域明确了相关监管措施。
4.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序启动。从2011年开始,全县在规模养殖场启动了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业主如实记录反映养殖过程,先后建设立了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记录、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责任书、规模养殖场兽药购入和使用记录、规模养殖场安全用药承诺书、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联系卡、规模养殖场安全用药告知书,提高了养殖场的养殖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5.畜禽标识可追溯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了动物防疫检疫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动物防疫检疫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动物源性食品从出生、饲养到进入消费环节的全程实时监管,有利于迅速防控动物疫病,及时追溯疫源,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6.动物检疫监督扎实高效。利用市动物卫生监督指挥调度平台,启动了检疫监管、流通监管、执法监管、证章标志管理、监管对象管理五个监督监管系统,通过网络监管体系监控全县的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产地检疫和驻场屠宰检疫工作;建立健全了检疫工作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检疫操作规程,切实做好了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实现了检疫工作“四到位”,检疫设备等硬件也得到了加强。
1.畜牧业投入品选择不当或投入过量。畜牧业投入品特别是饲料和兽药的不当使用,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饲料和兽药的使用可促进畜产品的生产,但在畜产品生产中的不当使用,导致这些化学药品在产品中形成不安全的残留水平。
2.畜产品检测能力的不适应。一是检疫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检疫结果;二是检疫、检测设备跟不上当前工作和生产需要;三是部分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场;四是畜产品加工手段落后,污染比较严重。
3.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目前,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涉及畜牧、商务、工商、卫生、质监和公安等部门。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不清,部门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目的,使多部门管不好一头畜,监督管理力度和执法打击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对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病死动物肉的打击力度明显不够,但是因执法人员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对有的违法犯罪分子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与传统散养模式的矛盾。现代畜牧业要求以高效、优质、健康、标准、规模等方式来实现养殖业增收和产品安全,但这一过程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尽管规模养殖场发展快速,但占全县大多数的散养户短期内无法实现转变。
5.畜牧业发展与养殖污染的矛盾。在当前传统养殖模式尚占多数的形势下,广大养殖户无力也不愿在粪污处理上增加投入,多采取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间接危及畜产品安全。
6.养殖投入品经营使用监管力度不够。一是监管部门人手、资质、设备等的制约;二是部分经营者、养殖户从县外或人用药店直接购买并使用违禁投入品,造成监管漏洞;三是产品抽样检测面有限;四是养殖户不按动物屠宰前禁药期、休药期停饲兽药、饲料,带来了畜产品安全风险。
为适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从自我做起,自觉做到不乱抛、不销售病死畜禽,不购买病害肉,更不从事收购、加工病害肉,敢于同从事病害肉经营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全社会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国家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职责分工。一是要强化机构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财政投入政策,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解决好监管脱节和相互推诿等问题,做到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是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三是落实属地化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相关责任制度。
3.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饲养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畜禽饲养水平和动物防疫水平。积极建立畜禽养殖标准化体系,提倡健康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指导企业和农户合法、合理使用养殖投入品,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生产水平;完善制度,推行养殖企业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制度,产地产品检测及准出制度,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加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推进力度,推动企业和农户承诺生产和销售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买的放心、吃的安全。
4.严格畜产品市场准入,加强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最终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认真执行对入市(企)产品的索票索证制度并建好购销台帐,建立报告制度,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对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等措施。
5.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强化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职责、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