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庆,于建春
韩景献教授“三焦”针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验案
刘阿庆1,2,于建春1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针刺疗法;不安腿综合征;医案
患者,女,55岁,2012年3月27日初诊。夜间双下肢不适20年余,加重3~4年。患者诉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夜间难以名状的不适感,以小腿为甚,活动后不适可减轻,安静时加重,并引及心胸部憋闷,烦躁,未予治疗。近来患者症状加重,整条腿均感觉不适,彻夜来回走动,严重影响睡眠,曾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神经科,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口服西药(具体不详),初服时自觉症状有所缓解,但之后继服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就诊于我院。患者神清,精神可,自诉双下肢白天无明显不适,偶觉酸胀、无力,夜间双下肢不适难忍,捶打、来回不停走动方可缓解,时觉心胸部憋闷,烦躁,纳可,寐差,二便调,舌暗,苔白,脉弦。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采用“三焦”针法治疗。主穴取膻中、中脘、气海、外关、足三里、血海;配穴取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太冲、合谷。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25 mm×40 mm毫针,膻中取针尖向上平刺0.5寸,得气后用捻转补法;中脘直刺1.5寸,得气后用捻转补法;气海,直刺1~1.5寸,得气后用捻转补法;血海,直刺1~1.5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头穴行针2 min,余穴各行针1 min,留针30 min。1星期治疗2次,4星期为1个疗程。2012年3月30日二诊时,患者自诉上次针刺之后双下肢较前有力,酸胀感较前明显减轻,夜间双下肢仍觉不适但需要活动的时间较前缩短,胸闷、烦躁亦大减,继续针刺。2012年4月3日三诊时,患者诉双下肢活动有力,已不觉有酸胀感,夜间双下肢不适较前减轻,活动2~3 h即可缓解,胸闷、烦躁好转,睡眠较前大为改善。继续针刺,1个疗程后患者夜间双下肢不适大为改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已不觉胸闷、烦躁,夜寐平稳。继续针刺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1个月,诸症无复发。
按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障碍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RLS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多巴胺替代剂、阿片制剂、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等对症治疗,但是疗效欠佳且副反应明显,而中医药及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等优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韩景献教授从医40余载,他提出“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理论”,并由此创立了“三焦”针法。不安腿综合征属中医学“不寐”、“痹证”、“血痹”等范畴。本病是以正虚及风寒湿诸邪侵袭而致筋脉失养,肢体拘急不适。韩教授认为本病虽以风寒湿诸邪为患,但却与整体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三焦是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是气、血、津液、精生化之所,同时五脏通过三焦气化相联系。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筋脉才能得以濡养。心主血脉,属上焦;脾主四肢、肌肉,属中焦;肝主筋,属下焦;脾气不足,则心血生化无源,脉无所充,肝肾亏虚,最终导致四肢肌肉、筋脉失养而致病。
本例患者年过半百,病程日久,肝肾亏虚,气虚血瘀,筋脉失养,采用“三焦”针法可起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濡养筋脉的作用。其中膻中、中脘、气海分属上、中、下焦,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四穴合用旨在疏调三焦气机,配足太阴脾经血海可行血调血,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另配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既可疏调中焦气机,又可补益中气。太冲可疏肝经之风,调肝经气血;合谷既可补虚又可泻实,两穴相配寓开四关之意。以上诸穴体现出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之效。脑为元神之府,上星、百会、四神聪、头维相配可通督调神,补益脑髓,从而可使脑部气血得养,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诸穴共奏疏调三焦、益气活血、舒筋活络、濡养筋脉之效,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2012-10-15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1JC2DJC20100, 09JCYBJC1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1927);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0101211005)
刘阿庆(1986 - ),女,2010级硕士生
于建春(1967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的针刺临床及基础研究,E-mail:yujianchun2000@hotmail.com
1005-0957(2013)03-0220-01
R246.6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