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进步——以央视“神十”直播报道为例

2013-04-07 14:02:59乔武涛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演播室电视新闻太空

王 玉,乔武涛

(1.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交通大学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十五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央视在对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报道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树立了崭新的媒介形象,翻开了中国电视新闻直播新的一页。

一、凸显电视新闻直播魅力

直播是电视新闻报道重要的手段,是电视媒体展示报道实力和水平的“拳头产品”。电视新闻直播最符合新闻规律,最能体现电视传播优势,其独特的传播魅力使其成为具有不可动摇地位的传播形态。此次央视对“神十”的报道凸显了电视新闻直播的魅力,同时体现出新闻直播的手段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1.即时同步

传统的电视新闻是在新闻现场作选择性的拍摄,播出时需经过后期剪辑,其叙事是删节性的,有大量的信息损耗,再现的不是完整的原生态的东西。而电视新闻直播的叙事时间和新闻题材的进程时间是一致的,其中的信源—编码—传输—译码的全过程是共时空的。[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负责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报道的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访、边报道、边播出,采用多机拍摄、现场导播切换的报道方式,省略了大量的后期工作。新闻报道和播出同步,电视机前的观众如同亲临现场,目睹了“神十”升空激动人心的瞬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十”航天员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授课,中央电视台进行了51分钟的全程直播。我们看到了来自遥远的外太空中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整个授课过程的播出和新闻事件的发生时差为零。由此给受众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层面的震撼都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6月26日,经过15天的飞行,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央视也做了直播。从“神十”距地表十多分钟时开始观众看到了主伞打开、返回舱落地成功、着陆后出仓的全过程。这些关键点的直播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电视新闻直播即时同步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获知新闻的需求。

2.直观真实

传播学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信任程度和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的转述层次越多,信息的损耗和变形越严重,可信度越差。传播层次越少,可信度越高。电视新闻直播具有极高的信息保真度,新闻信号直达观众,避免了多级传播造成的信息损耗和变形,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2]

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电视艺术富有纪实性和临场感,观众如亲临其境,置身其中。和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媒介具有视听结合的直观和真实性。而电视新闻直播,又将这种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受众通过零时差的声画信息,真切地感受到神舟十号发射、返回以及太空授课时的宝贵、精彩的时刻。

3.互动参与

从电视传播的方式来看,电视艺术是具有极高开放性的文化样式,观众可以同现场参与者几乎完全处于同样的心态和思维活动。

电视新闻直播能够极大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强烈的临场感和参与感,这是其他播出方式无法相比的。也正因此,受众会积极参与到新闻信息传播的活动中去,主动地关注、去寻求新闻事件发展的轨迹,预测事情的发展。

“神十”太空授课的直播尤其突出了受众的互动参与性。此次太空授课采用天地互动的形式,航天员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同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地面课堂和电视机前观众的积极性和对太空的探索热情。太空授课看似很简单的一项任务,其实这需要强大的航天测控能力在背后进行支持,特别是数据中继卫星的支持。51分钟的太空授课直播画面清晰流畅,没有出现任何信号故障。天地互动进行的有趣而又有序,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理念层面这都是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取得巨大进步的表现。

4.悬念新鲜

从新闻直播的分类上看,对“神十”载人航天飞船飞行任务的报道属于可控制的、预发性事件的新闻直播。虽然是预发性的新闻直播,但每一次直播的结果都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神十”的直播过程仍然具有悬念性和新鲜性。神舟十号的发射能否成功;太空授课究竟如何展开,能否顺利进行;能否顺利返回等电视新闻直播利用现在进行式的报道,充满了连续性的态势,有着不可预测的悬念。这种强烈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极大地刺激了受众的收视欲望,增加了受众的亲历感、现场感和新鲜感。

电视直播对“神十”执行航天任务的现场讲述是跟踪式的。我们的视野被扩展到神奇的宇宙空间,接收到了很多未知的新鲜事物。受众在观看的同时,兴趣会不断积累叠加。最终“神十”圆满完成任务,宇航员顺利返回时观众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一个个悬念终于被揭开,与之相伴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时愉悦的心理体验。

二、采用综合直播方式

1.现场实况直播

中央电视台对“神十”的发射及返回采用了现场实况直播的方式。实现了现场多机位拍摄,导播切换组接完成的客观记录。这是对新闻事件原始状态的客观记录,相应对参与新闻直播的人员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直播过程中这种无数次的选择就积累成最终的节目面貌。”“这个成片不是完成在剪辑台上的,你不可以搜看素材、不可以预演编辑方案,而是完成在每时每刻按键的一刹那。”[3]因此,对于直播人员,尤其是对于直播导播来讲,对于视听语言的理解、新闻内容的深刻把握、演播室及外景各环节的把握和控制能力,以及在导播台上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快速反应能力是决定一场新闻直播成败的关键因素。[4]此次“神十”载人航天飞船媒体报道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也体现出了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2.演播室直播

演播室对整个直播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连接新闻现场和受众的纽带作用,起到调控新闻现场和调动受众关注度的中介作用。演播室直播能够弥补现场直播的不足,展示新闻事件的过去和未来、展示新闻事件的特性、承担对新闻事件的理性解读,给受众以理性的升华。[5]

在直播“神十”飞行任务现场的同时,也插入了演播室现场报道。在“神十”发射之前,央视演播室的直播已经开始了。其中的一大亮点是虚拟演播室中的直播——泉灵探“火箭”。通过先进的技术,主持人仿佛置身于火箭脚下,搭乘着“太空电梯”让观众对“神十”的外观及内部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做到了模拟火箭升空的全过程,并追踪火箭飞行进程。在“神十”飞船返回时,央视新闻频道请来了“神九”航天员刘旺做嘉宾,解读返回时令人期待的几大看点,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观众此刻宇航员在返回舱仓中的活动和心理状态。当画面切到返回舱返回画面时,刘旺担任画面解说,主持人代表观众向他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直播太空授课时的地面现场时,演播室直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和嘉宾先在演播室进行话题的讨论。在太空授课结束之后,直播并没有马上结束,央视国际频道特别报道中主持人和嘉宾继续就刚结束的太空授课进行了讨论。演播室直播和现场实况直播的结合,形成了新闻事件和评论的互动,很好地配合了现场新闻事件的直播。实现了对“神十”航天任务的立体解读,构成了现场和演播室的多信息源切换,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层次和维度。

通过现场实况直播、演播室直播、记者现场采访解说等综合电视报道方式,央视对“神十”航天任务进行了立体综合的新闻直播。

三、整合立体视听元素

从直播题材角度考察,除了具有重大意义之外,此次“神十”的直播还非常具有“可视性”。所谓“可视性”是电视新闻传播表现中可看、可听、可读等诸要素的复合及其相互影响、变动过程的总括。在直播过程中,只有兼具这多重视听读要素且可以相辅相成的题材才可能产生生动、新鲜的电视场效应,也才是适合电视新闻直播表现的题材。[6]“神十”直播报道中包含着足量足质的“可视性”电视语言,这也是保证此次直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画面语言

电视新闻直播是用镜头讲述新闻故事,它不是单一事件的摄取,而是联结单元信息之间的场面关系及自然再现相互之间变化的意味。“神十”直播中,现场各点、多方位、多机位所传播的局部信息即时整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体。[7]这些画面有效地拓展了人类的视听范围,以时空一体的方式真实展现了新闻事件的动态过程。

在直播“神十”升空时,受众看到了不同角度、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画面。指挥中心指令员倒计时的近景、按动火箭发射按钮的特写镜头、火箭发射前的全景、近景画面等,让观众多角度、全方位、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发射的全过程。火箭升空后的跟踪拍摄,让观众的兴趣点无限地向上蔓延。多视点、多机位的拍摄和镜头的切换,让受众同时置身于“神十”发射现场、北京指挥中心、央视演播室等不同的场景。实现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立体化展示。当“神十”发射成功后,展现了航天工作人员激动欢呼的现场画面。电视新闻直播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现场感在此刻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此后,现场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工作人员、航天专家、观看现场发射的群众等。我们一起为创造奇迹的英雄喝彩,很好地契合了受众心理。

直播画面中也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如在返回舱返回的直播中,有来自地面测控系统的画面、空中搜救直升机摄像头拍摄画面、红外光学镜头拍摄画面等。不同来源的镜头丰富了受众的感官系统,让我们更立体直观地感受返回舱的回归。

在直播中还多次使用到双视窗:飞船成功升空后,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外观,置于其中的宇航员他们此刻感受如何?能适应吗?通过双视窗的展示,我们同时看到了飞船上升画面和飞船内驾驶员状况,极好地满足了受众此刻的心理需求。在太空授课直播中,实现了地面课堂、指挥中心、天宫舱内画面切换。同时展现了地面学生提问画面、主讲航天员王亚平太空解答画面;太空实验演示画面和地面试验演示画面对比等,使互动参与性显著增强,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

2.声音元素

(1)同期声。电视新闻中同期声是指拍摄电视新闻画面时,同时记录的新闻现场人物或环境的声音,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在“神十”直播时,大量采用了各种同期声。如在“神十”发射的直播中,观众听到了发射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倒计时的声音,成功后现场的欢呼声。之后记者立即采访了现场观看的普通群众。大家表达了对我国航天事业进步的欣喜,很多人甚至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同期声增加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也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再如返回舱返回时,受众同时听到了指挥中心汇报各种数据的声音、返回舱内宇航员对话的声音、演播室内主持人和嘉宾的声音。几种来自不同空间的同期声叠加在一起,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也使得电视画面的立体感、运动感得到了更好的表现。

(2)解说。影像具有多重意义,在没有同期声配合时,难于传达深层次的、具有确定意义的信息。电视新闻解说词对画面起到了起补充、升华作用,每句话、每个字都应该是反复推敲精心锤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太空授课”开始之前的直播中,主持人配合画面作了现场解说。这里的解说是附加于图像之外的声音成分,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直接外化体现。画面通过摇、移等运动镜头介绍了展开“太空授课”地面课堂的学校情况,解说说明了接受此次地面课堂的学生组成,包括来自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解说使电视直播新闻画面更加生动有力,引导受众更好地理解了影像的重要意义。

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核心

此次央视媒体在对神舟十号载人航天任务这一科技新闻的报道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是我国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

科技新闻由于专业性强、涉及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常人难以理解等特点,新闻媒介在报道科技新闻时,往往难以摆脱枯燥、干瘪、严肃呆板及模式化的毛病。此次央视对“神十”的报道中,对于涉及专业概念和操作的报道语言上,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可接受能力,通过恰当的类比和解释,化“硬”为“软”,以一种服务者的角色和人文视角切入事件进行了报道。[8]在“神十”成功发射和返回的时刻,央视利用三维动画、虚拟演播室、双视窗等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原本抽象的新闻内容。

在报道中,央视媒体注重以人为核心,特别关注三位航天英雄及幕后的工作人员。在“神舟”十号发射之前,就采用了系列专题的形式,通过人物专访、新闻背景材料、历史资料回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介绍了航天员选拔过程、训练情况、宇航员的生平、载人航天飞船的相关知识等,全面进行了人性化展示。这些前期策划中积累的资料,填补了直播中的空白,也能提高直播中的信息的包容度和表达的深度。

在介绍宇航员完成的航天任务的同时,媒体也格外关注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如怎样喝水、进餐、睡觉,如何进行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如何避免在太空中对身体的损伤等。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就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及时解答,深化了受众的理解,体现出了更为强烈的人文观照。

“神十”的成功报道,标志着我国电视直播新闻取得了新的进展,记录了我国“飞天梦”的再一次实现。这一方面源于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传播观念的革新。而电视新闻直播的创新,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民主的进步。

[1][7]颜道丽.电视新闻直播美:特征与功能[J].新闻前哨,2007,(4).

[2]饶立华,杨钢元,钟新.电子媒介新闻教程——广播与电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郑月.电视节目导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谢峥.再谈电视新闻直播[J].当代电视,2013,(1).

[5]徐志东,李文秀,李谦.关于演播室直播的几个问题[J].中国商界,2009,(10).

[6]阎怡男,邵珏武,王薇.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浅辨[J].宁波大学学报,2005,(5).

[8]程前,朱天.从2003年重大事件报道看中国电视新闻观念的变化与发展[J].电视研究,2004,(2).

猜你喜欢
演播室电视新闻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52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54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新闻传播(2015年3期)2015-07-12 12:22:36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意林(2010年15期)2010-05-14 16: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