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平,廖远兵,杨党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秦汉古城
——佗城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戴春平,廖远兵,杨党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赵佗南下,给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佗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佗城,作为一座古老文明而又颇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镇,关于其经济、资源环境、历史文物、姓氏之谜、旅游业等的现状研究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颇有意义。研究佗城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佗城的资源和更好地发展佗城。
赵佗;佗城;历史沿革;发展现状
客家古邑,人文龙川。佗城,是龙川人文发展的地方,其历史变迁、发展牵动着多少研究客家人和研究赵佗历史的学者。
佗城镇坐落于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的龙川县的南端,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而成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客家人始祖地之一。佗城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205国道、梅河高速直达,广梅汕、京九铁路交汇,且有珠江的重要支流东江贯穿全境。佗城历来是龙川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重镇,佗城下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3 218人,拥有姓氏179个,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万亩,山地面积22万亩。佗城历史悠久,古迹颇多。该镇农业主要以发展“水产、水果、蔬菜”三大支柱产业为主。自然资源较丰富,同时该镇拥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近几年来,佗城镇党委、政府在党的领导和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大力推动“旅游立镇、工业兴镇、农业稳镇、文化强镇”的发展战略,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佗城工业经济发展
佗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镇内建有宝龙工业园、宝塘工业园、梅村工业区、枫深工业区,落户企业有23家,投资累计19.8亿元人民币,企业生产主要包括科技电子、纺织服装、塑料化工、玩具工艺、印刷包装等工业门类,其中尤以科技含量高、污染低的电子产业为主,是河源市“科技创新专业镇(电子专业)”。
2.农业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水果、蔬菜、水产等生态农业,积极实施“菜篮子”工程,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优美的田园风光也为休闲生态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
3.以旅游业促第三产业经济发展
佗城自公元前214年在此建立龙川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历代都有文物遗存和传世的典故,是地道的历史万花筒。佗城还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温泉资源,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天然条件,目前佗城的旅游业正逐渐完善并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东风吹南粤,古城在腾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佗城这片热土即将重振千年古县之魅力,成为东江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南越王赵佗南下称帝的发迹地,佗城镇可谓南下的秦代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相交融的地方,自赵佗南下以来一直都是东江中上游地区的核心重镇,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都较快。佗城是广东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建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所以,在佗城当地的老百姓看来,佗城创造了人类文明。
公元前214年,赵佗平白粤,设置龙川县,县治在佗城(称城厢),赵佗为县令。自秦汉至民国凡两千多年,均为县衙署所在地。唐、宋两朝建循州治所。1949年县城迁往老隆,为纪念赵佗,这一古城更名为佗城。1949年设佗城镇,1958年成立佗城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复设佗城镇。
佗城(古龙川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为赵佗任龙川县令时筑的土城。
秦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草莱初辟,人口稀少,因此赵佗所筑的城不可避免地具有当时的特点:平面方形,夯土构筑,规模甚小,其范围东至老城街,南至县前街,西至城头,北至北门塘,周长约800米。
宋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佗城得到了扩拓:原来的老城街得到扩充,一直向东延伸到小东门、大东门一带,县前街则是一直南扩到南门街、南门,而北门塘则一直向北拓至北角地段,全城周长增至约2 400米,同时改土筑为外皮砖砌,深壑高墙,固若金汤,后来拆城墙时曾陆续发现印有阳文“循州城砖使白”、“循州造”等字样的宋代城砖,这表明当时龙川的生产力已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相当繁荣,只有财力较为充足,才有可能在广东较早地改建砖城。
明代,为进一步加强防御能力,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在老城北面新建一小城:“新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又另建上五里、下五里、下廓城三个附城(此三城毁于明末)。至此,佗城共有六座城门,各门有戍楼。
1939年春,为便于疏散群众,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国民政府下令拆毁全部城墙,辟为环城公路,护城河改为池塘。在今大东门等地,还可以看到当年的部分城基。城内现存的老城街,是土城的世界,依稀可见宋明时期佗城古朴的风貌。
客家古邑龙川佗城(古龙川城)与城南一水之隔的东坝,四面环江,由于交通便利,唐宋时期已辟为商埠,是佗城重要的码头和商贸区。至明代中叶,这里已有200余家商户及豪门大户,建有大码头,闽、赣、潮(州)、兴(宁)、梅(州)、惠(州)、广(州)等地的富商大贾云集于此,成为东江上游的经济贸易中心。本地的竹、木、炭、土纸、松脂、陶瓷及其他山货可从水路直抵惠州、广州,又将省城及沿海的货物运来东坝埠,而销往闽、赣、兴、梅等地,商业经济相当繁荣。明代后期,因遭兵祸及大水灾,东坝埠逐渐衰落,商人们便陆续迁往距佗城10公里处的老隆镇继续经营。清康熙年间,一场空前的大水使东坝埠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店铺、民房倾塌者十之八九。从此,商业中心转移到老隆镇。从秦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除南朝时县治曾北迁之外,历代龙川县治都是在佗城。南汉至元的循州州治也设置在佗城,这个时期的佗城也称为循州城。1949年龙川县解放,县城才从佗城迁往老隆镇,但佗城在岭南历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仍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佗城于1991年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当今的佗城,历史依旧,而又不缺现代化,可谓一座古老的现代化城镇。
1.佗城的经济状况
近几年,佗城镇委大力推动“工业立镇、旅游旺镇、农业稳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主张“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其中孔庙(佗城学宫)修缮开放以及合溪温泉服务区建成以来,旅游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该镇自然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锌、石灰石、稀土矿等;水力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现有小型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2 150 kW。早在2007年全镇就已经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25亿元、工业总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 725元的可喜成绩。
自建城以来,龙川佗城的商业发展一直保持旺盛态势。令人惊讶的是,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佗城依旧完整地保持有县前街、南门街、大东门街、小东门街、百岁街等古迹和古建筑,古店铺也超过300间。佗城保留的众多古迹和古建筑中,坑子里、牛背岭等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古城基、越王井、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则是在秦代建成的;唐代的有正相塔;宋代的有循州治所;而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属于明清时代建成。
2.佗城的资源环境
佗城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土地、森林、水力、矿泉(含地热)等四类。有林地23万亩,植物品种1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1.8%;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 180千瓦;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矿、钨矿、铁钴矿、稀土矿、陶土、大理石、朱砂石、水晶石、莹矿石、麻石等10余种,量多且质优。合溪温泉,闻名遐迩。各村盛产粮、糖、油作物及水产品、畜禽、果、茶、蔬菜、竹木等。
3.佗城的历史文物
佗城,原名叫龙川故城、尉佗城、龙川城。早在公元前214年,龙川县开始建制,第一县令赵佗就在佗城筑土砖城。从秦汉以后,佗城向为粤东重镇,为历代县治所。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后,国民党广东省政府部分机关曾一度搬迁于此办公。至1949年5月16日龙川解放之前,佗城一直是龙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历史悠久,古城人文荟萃,古迹文物众多,底蕴十分丰厚。现存有百家祠堂39个,姓氏统计有179个。现已确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坑子里遗址、正相塔),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学宫、大成殿、越王井、越王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1991年,佗城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全省1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4.佗城姓氏之谜
据《河源日报》报道,佗城镇政府2005年12月对该镇18个行政村的专项调查统计结果,不仅使佗城镇这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锦上添花”——有了申报中华姓氏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之最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最终确定了两千多年前秦朝50万南下大军的下落。
在179个姓氏中,有笔画最少的丁、刁、卜姓,也有十七笔画的戴、鞠、魏等姓,还有僻姓占、米、农、官、院等;除单姓外,也不乏欧阳等复姓。而佗城村所包容的140个姓氏,远远超过了浙江温州龙湾村发现的87个姓氏。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目前我国汉族常用姓氏有3 000个,其中《百家姓》中收集有438个,佗城镇的179个姓氏就几乎占了《百家姓》的三分之一。
佗城之所以姓氏多,是因为佗城是“最早客家先民落居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前后,赵佗奉命南征,从江西沿东江顺江而下进入龙川,在龙川建立军事营寨,并在佗城筑土城设立治所。赵佗在任龙川县令的6年间,从关中迁一批犯人与土族杂居,从中原迁15 000名少女到龙川与士卒结婚,以致发展到今天,龙川县已有142个姓氏。而且,佗城至今保留着48个古老祠堂。
5.佗城的旅游业
以旅游业促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佗城自公元前214年在此建立龙川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历代都有文物遗存和传世的典故,是地道的历史万花筒。如赵佗亲手所掘之越王井,千年古井犹照今人之面;城外始建于唐代的正相塔,曾经为南宋名相吴潜遮风避雨;塔下一条通往城中的“苏堤”,为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建,苏氏兄弟曾在此把酒论诗;及至明清,更有了城隍庙、孔庙、考棚等,记录了那些朝代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佗城还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温泉资源,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天然条件,目前佗城的旅游业正逐渐完善并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将成为佗城的支柱产业。
(1)百岁街。百岁街是古城目前最繁华的街区,又名百岁坊、百姓街,原名儒学前街。这里有“两多”:一是百岁老人多,二是姓氏多。13个姓氏聚集在不足500米的街道上,而宗教族祠堂最多的时候达到10余间。据史籍记载,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佗城有历史记载的宗祠建筑有89间,每间一姓,现存有黄氏大宗祠、刘氏、曾氏、蔡氏、张氏、叶氏、吴氏宗祠等。
(2)司马第。司马第位于佗城的厚唐街,是佗城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之一,见证了佗城的辉煌历史。
(3)正相塔。正相塔亦称开元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至今有1 2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重点保护单位。宋代名相吴潜曾贬居塔下古寺,百姓为纪念他,而称为“正相塔”。塔为六角形楼阁式砖塔,塔径8.2米,每边长4.5米,塔高32.5米。
(4)西门古码头。佗城西门古码头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当地最主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据史载,佗城西门码头从宋朝至清朝中叶一直热闹繁忙,后因护城河淤塞和陆上交通日渐发达而功能衰退。
(5)骆屋。骆家府第,位于佗城北角,建于明朝初年,砖石结构,造工精致,规模宏大。整个府第占地面积约1 800平方米,屋高9米,九厅十八井,40余间卧室,左侧还有一方2 000多平方米的水塘。司马第东面,仍保留着长约百米的老围墙,一段为明时所建,一段为清时所建,均是三合土夯成的高墙,至今仍非常结实。北面屋子紧临水塘,廊檐飞角,远远望去好不气派。院门从东入,正门墙皮斑驳,多有脱落,石头门框上有块石匾,刻“司马第”三字。右手边整面墙上画了一幅反苏修的半身人物画,看起来表情滑稽。
(6)南越王庙。南越王庙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盖淼是现存纪念奉祀龙川首任县令、南越王赵佗的唯一建筑,曾作多次修葺,现为四合院式二进院落建筑,中间为长方形砖铺天井,四边为花岗岩石井栏。属清代岭南建筑艺术风格,朴实端庄。
(7)天后宫。天后宫是民间供奉天后娘娘(妈祖)的坛庙,佗城天后宫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原建筑已毁,2005年重建。三进正屋,占地面积465平方米。
(8)龙川商会。商会始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主体为中西合璧的硬山顶三层楼房,该楼系清朝年间当地商人为“联络各方信息,共谋求存之道”而建造,是旧时龙川商业联合成员聚集的场所。
在佗城这座古老文明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城镇里,还深藏着许许多多历史故事和文化景点,颇有研究的价值。
[1]邓小夏.龙川佗城:2222年历史的岭南首邑[J].中国新闻周刊,2008,(22).
[2]百度网.佗城镇[EB/OL].(2013-04-17).http://baike.baidu.com/view/1582654.htm.
[3]百度网.佗城[EB/OL].(2013-04-25).http://baike.baidu.com/view/1587874.htm.
[4]张鉴林,魏平.岭南古城龙川佗城[J].广东史志,1996,(3).
[5]邓小夏,李韵.2222年历史的岭南首邑[J].中国新闻周刊,2008,(22).
[6]戴广军,刘伟东.到佗城古镇去寻根觅祖[N].深圳商报,2006-12-17(A06).
[7]骆学旺.赵佗城遗址历史信息初探[J].韵关学院学报,2010,(4).
Analysi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ncient Qin-Han City Tuocheng
DAI Chunping, LIAO Yuanbing, YANG Dangxiao
(Heyuan Polytechnic, Heyuan, Guangdong 517000, China)
Zhao Tuo’s going to the south brought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history, also laid the historical status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uocheng City. Tuocheng City, as a modern town with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modern information, deserve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eople to make a further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istorical relics, surname mystery and tourism industry.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uocheng City is conducive to the better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its resources and a better development.
Zhao Tuo; Tuocheng City; historical evolution; development status
2013-09-24
2011年广东省科技厅课题《赵佗与客家文化研究》(2011B030500022);2011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客家先祖赵佗与客家文化研究》(2011-KJ03)
戴春平(1970-),男,广东河源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赵佗与客家文化研究。
K878.3
A
1008-469X(2013)06-00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