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1121)
·临床护理研究·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体会
汪小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1121)
骨盆;骨折;护理
骨盆是人体生理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连接躯干部和下肢的重要枢纽,承受着上半身的体质量,也是下肢运动传到躯干的必经桥梁,而且骨盆内的膀胱、尿道、直肠、血管、神经及性生殖器官等重要脏器,都依赖骨盆的支持和保护,如果骨盆发生骨折,不仅影响它负重能力,而且可能伤及内部器官,引发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患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骨盆骨折可能的并发症,怎样预防并发症,以及日常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5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6~72岁,平均32岁;其中压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22例,硬物机械碰撞7例,其他原因9例;入院时状态有休克14例,膀胱与尿道受损21例,直肠破裂3例,血肿4例,伴2种以上并发症者4例。
1.2 诊断要点:骨盆骨折分为有移位骨折和无移位骨折2种。一般盆弓无断裂骨折属无移位骨折,伤后并发症较少;而骨盆环单弓断裂骨折和骨盆环双弓断裂骨折,对骨盆破坏较大,容易造成移位性骨折,伤后并发症较多且重。骨盆骨折诊断要点一般共性是,伤后局部位置肿胀、疼痛、瘀血瘀斑,不能站、坐、起、翻身、弯腰等基本动作,下肢活动受限。骨盆挤压试验或分离试验时骨折处疼痛加剧。X线检查可见确切的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
1.3 常见并发症
1.3.1 血管受损:骨盆骨折引起盆腔内的血管破裂,轻者是后壁静脉丛破裂形成腹膜后血肿,重者是骨盆附近瘀血肿胀范围持续扩大,如抢救不及时或方法失误,容易引发进行性的出血,最多达到2500~4000mL的失血量,血压下降,造成失血性休克。所以,严重的血管受损引发的大失血和失血性休克是伤后早期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1.3.2 神经损伤:骨折移位牵拉和骨折碎块压迫,使骨盆内的腰神经丛、骶神经丛和股神经丛以及闭孔神经受损,这几种神经主要是支配腰臀部肌肉,尿道、膀胱、直肠以及生殖器官的平滑肌,所以伤后容易出现臀部或下肢部麻木、感觉不灵敏或消失、肌肉萎缩或性功能障碍,一般为可逆性,治疗调养后可以治愈,伤后3个月开始恢复功能,但恢复至伤前水平要2年或更长。
1.3.3 尿道破裂:骨折后碎骨损伤尿道,容易引起排尿困难、尿血、膀胱膨胀、会阴部血肿和尿液外渗。
1.3.4 膀胱破裂:如果发生事故时膀胱尿液充盈,骨折后碎骨容易刺破膀胱。如果是腹膜外破裂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尿外渗到膀胱直肠间隙和耻骨上前腹壁,使下腹肿胀,明显有压痛和硬物感。如果是腹膜内破裂,尿液流入腹腔,引起腹膜刺激征,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下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膀胱空虚。
1.3.5 直肠破裂:如果骨折后碎骨刺破直肠,出现下腹疼痛,直肠指诊时有血迹,压痛明显,里急后重。如果腹膜内破裂有腹膜刺激征,腹膜外破裂则肛周严重感染。
1.4 护理:临床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1.4.1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严格限制肢体动作,保持牵引姿态,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翻身,定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指导患者咳嗽、咳痰的动作幅度。
1.4.1.1 心理护理:骨盆骨折多属于意外伤害引起,所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怨恨和恐惧,由于行动突然受限,不能正常坐、立、翻身等,怕带来残疾,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所以护理人员要运用专业知识,耐心细致讲解病情的现状和发展,尽量使患者消除心理隐患,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
1.4.1.2 饮食护理:疾病初期,因为疼痛和心理压力较大,对食欲会有影响,所以饮食上应该以低脂肪、易消化、水分充足、清淡可口、颜色营养口感丰富为主。如黑木耳粥、胡萝卜粥。疾病后期,饮食以含钙高,含维生素、蛋白质高,含微量元素高的饮食为主,促进骨折愈合,如高钙牛奶、虾皮、骨头汤、鸡汤、鱼汤。还应该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红薯、水果,预防便秘。
1.4.1.3 牵引和固定:早期选用复位固定,尽量缩减骨盆容积,以此稳定骨折部位和防软组织部位的进一步损伤,防止和减少出血,减轻痛苦,防止并发症。可选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牵引的适当力度是患者自身体质量的1/7~1/5,注意不能勒伤皮肤,才能保持良好的牵引效果,或者用骨盆外固定架加上下肢固定相结合的方式,要严防连接杆部位松动脱落。注意牵引架或牵引带与身体接触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
1.4.2 并发症护理
1.4.2.1 失血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失血性休克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发生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严重骨折后的骨折表面渗血,常难以控制,其次是大血管的损伤。①止血,用骨盆外固定支架,髂内动脉结扎,栓塞术,抗休克裤,动脉造影,纱布垫填塞盆腔等方法均可,但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弊端,临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②及时建立2条或2条以上静脉通道,根据补液原则,根据失血量进行输血(可用全血或代血浆)、输液,吸氧,以扩充血容量,尽量选择离心脏近的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可以有效争取时间。下肢由于盆腔骨折造成盆腔软组织部分损伤比较重,可能导致输液不畅,或者液体外渗,反而加重盆腔静脉丛的负担,使腹膜后静脉出现血肿,有效循环受阻,不利于休克的救治。为补偿体温的降低和创伤后热量丢失,采用加温输液是早期避免失血性休克和恢复体温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③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用多功能监护设备对生命体征实施监测,主要观察要点,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基本体征变化,尤其是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防止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要求每半小时记录1次数值,随时评估,观察到数值不稳定或变化显著,或患者出现烦躁、狂躁、四肢厥冷、嗜睡、昏迷等,及时抢救,防止休克[2]。④避免检查时不必要的搬动引起骨折处碎骨移位,进一步刺伤血管和神经。本组14例休克患者抢救后均得以纠正,无1例死亡和二次休克现象。
1.4.2.2 腹膜后血肿护理:腹腔中肝或脾等实质性脏器损伤,或者肠等空腔性脏器被脊柱刺伤引起断裂或穿孔等,会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要求实施血肿清除术或引流术,避免急性肾衰竭。为防止血肿清除后进行性出血,可以实行肾造瘘术,或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暂时维持肾脏功能不受损。观察要点为是否有全身的失血征兆,有无局部血肿未及时清除,可在身上做标记,记录血肿大小变化。观察是否有定点压痛或反跳痛,或出现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发现后应紧急处理。本组4例血肿患者对症处理后无继续出血征象[3]。
1.4.2.3 尿道或膀胱、直肠和会阴部损伤护理:如伴有尿道和直肠的损伤,即为开放性骨折,一旦发生感染,随血肿扩散,往往难以救治,死亡。
尿道和膀胱损伤者先进行导尿,避免尿液渗出,损伤不严重一般半月至1个月可以自愈,如果尿道损伤严重,做尿道会师术或膀胱造瘘术,生命体征稳定或骨折恢复期再做尿道恢复手术[4]。下导尿管要轻柔、准确、迅速,避免对尿道壁二次损伤。如尿管下到膀胱时,不见或少见尿液排出,或有血尿,提示膀胱损伤,可通过尿管注入生理盐水,若生理盐水流出减少,提示膀胱破裂,报告医生,做急诊探查后,实施膀胱修复术。术后加强护理引流管,避免加重泌尿系统感染。观察要点是有无血尿,有无尿液结晶、沉淀等,引流管是否堵塞[5]。本组21例患者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
会阴部损伤者要首先行常规肛门指诊,如指套有血迹,进一步协助诊断。护理措施是先进行清创,然后引流,保持会阴部的干燥和清洁,保持引流管通畅,控制感染。观察要点是切口分泌物气味和颜色、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辅助分泌物的细菌培养。
直肠部位损伤要注意是否引起直肠周围感染,如果损失轻微,可非手术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饮食,严重者手术治疗,术后要排气进食,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循序而为,以高营养高热量为主,在增强抗菌能力同时,促进切口愈合。本组3例患者恢复较好。
1.4.2.5 神经损伤的护理:骨盆骨折可伤及神经,主要是腰骶神经丛和坐骨神经,使神经所支配区域痛感迟钝,或有不规则疼痛,护理措施是定时按摩,鼓励患者主动做肌肉功能恢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停用废用,引起肌肉萎缩。如果出现足下垂,则要加强沟通,当病情允许时,做功能恢复锻炼,防跟腱部位的挛缩导致畸形,保持踝关节功能,并通知医生处理[6]。
1.5 结果:50例患者经过加强护理,无1例并发症恶化,无1例死亡。
骨盆骨折情况复杂,并发症多,救治不及时后果严重,可以使患者致残或死亡,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此类患者高度重视,要有整体观念,及时观察病情的细微变化,对还未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并发症有很好的预知性,值班人员都要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要点和生命指征变化,作出正确的评估判断,交接班时有交代,为医生手术或下一步医疗行为提供足够证据,最大努力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1]乔秀梅,张小兵.浅谈骨盆骨折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4):124-125.
[2]喻安敏,张雁,廖静.骨盆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1):4502.
[3]黄庆红,夏宝萍,陈龙利.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61-62.
[4]黄英.骨盆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贵州医药,2011,35(9):860-861.
[5]朱川红.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27-28.
[6]林秋琼.26例骨盆骨折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医药临床研究,2011,28(6):1212-1213.
(本文编辑:赵丽洁)
R683.3
B
1007-3205(2013)04-0484-03
2012-08-21;
2012-10-29
汪小红(1969-),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护师,从事骨科疾病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