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

2013-04-07 08:40许永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学期课程体系素质

许永艳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一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现状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学院开设的计算机应用高职专业,在过去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构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结合计算机行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软件蓝领人才。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T企业对软件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按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已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 “2211”课程体系形成过程

面对如此局面,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需要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大力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结合企业的需求和本专业的现状,创新地提出了“2211”的课程体系改革,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施。

(一)“2211”课程体系的定义

“2211”即“2211”分段式项目课程体系。按照“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课程体系的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计算机应用专业“2211”课程体系。

第一个“2”是指两个学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即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里,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和编码调试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模块化项目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个“2”是指两个学期的分段式模块化的项目课程,即在后续的两个学期中,进行课程体系,将一个学习情境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主流软件开发理论和技术,并能使用主流开发平台进行简单软件项目开发。

第一个“1”是指一个学期(第五学期)的企业级软件开发培训,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为载体,由企业专家依据软件企业项目开发中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改革重组课程内容,开展“订单式”培养。

第二个“1”是指最后通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制作,使学生全方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完成“订单”培养。

整个课程体系中,通过 “2”(第1、2学期),使学生具有扎实人文基础和专业基本技能,再通过 “2”(第3、4学期)的分段式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学习,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接轨。再通过“1”(第5学期),一个学期的“企业全真案例开发”仿真企业项目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养成企业开发规范的习惯。最后通过“1”(第6学期)的参与企业现场开发的顶岗实习,从能力培养过程看,构成了一个阶梯递进式的过程,从而形成“2211” 课程体系。

(二)“2211”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

(1)确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泛珠三角地区,在软件开发或外包企业从事软件编码、软件文档编写、软件售后维护工作,或在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该目标,我们确定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JAVA程序员、软件技术服务人员。岗位所从事主要工作是:JAVA程序开发和软件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2)根据工作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和毕业生访谈,对JAVA程序员、软件技术服务人员这两大职业岗位进行了岗位职责的定位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确定了行动领域,并按照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析,由此划分了学习领域,并将之转化为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由此构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

(3)突出工学结合,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

在第5个学期,通过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为载体,聘请IT企业专家,采用全真企业案例教学,为企业培训JAVA工程师,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我们将课程体系、教学服务、就业服务等教育资源引入学校,提升了本专业的整体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不但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基地,还为本专业的师资培训做出了大量的服务。我们通过让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脱产进修、专业培训,让大量的中青年教师得到了企业现场锻炼的机会,并且我们还在企业聘请了多位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本专业的企业外聘教师进行教学和实习指导,充实了我们的师资队伍,并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 “2211”课程体系的实施

(一)“2211”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根据对岗位能力分析的结果,并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采用逆向软件工程开发的设计思路,构建了符合软件开发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体框架结构,为 :两个学期的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两个学期的分段式模块化教学→一个学期的订单式培养→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人文素质课JAVA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接轨。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养成按软件开发规范要求进行项目开发的习惯。从能力培养过程看,构成了一个阶梯递进式的过程:

第一阶段(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和编码调试的基本能力,

第二阶段(软件开发)培养学生学习掌握软件开发中数据库的设计、模块的设计和代码的编写技能和技巧,

第三阶段(项目开发)培养学生如何应用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平台,同时结合软件企业真实案例、企业开发环境与流程,学习项目开发相关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项目设计与开发,并具有项目开发文档编写的基本能力。

第四阶段(现场开发)通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制作,使学生全方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完成“订单”培养。

(二)“2211”课程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11”课程体系也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潜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具有勤思考、愿动手、善活动的特点,我们在“2211”各阶段积极组织和开展了很多素质拓展活动;开展了精彩丰富的专业技能比武大赛;建立了涵括学习类体、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竞技类、实践创业类等在内的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指导、邀请专家及优秀毕业生返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专题讲座。

(三)“2211”课程体系特色

通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总结并提炼出了适合高职教育的“2211”课程体系,具体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1)项目式教学:对专业岗位课程采用分段式模块化的教学,使每个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境都可以集中时间连续性地完成。十分有利于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改革开展。

(2)订单式培养:在第五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分段式教学,针对就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授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口就业的能力,并很好地解决了现场专家进课堂的问题。

(3)深度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订单,由企业现场专家培训企业项目开发,学生对口就业,实现了与企业深度合作办学。

四 结束语

通过“2211”分段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各类计算机竞赛中都名列前茅。同时也带动了我院计算机系其它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计算机系专业群发展的作用。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肖辽亮.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学期课程体系素质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