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学教学中工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3-04-07 00:16:41段复建段雪峰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段复建,段雪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研究生群体作为未来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构成力量,其创新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1].本文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入手,分析了创新人才的内涵,并针对在基础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做了思考与探索.

1 创新人才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宽泛的概念,现在一般理解的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目前,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创新”上,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的人,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全面关注不够.这种创新人才理念上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对创新人才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颇.如有的把创新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动手能力,而把创新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为学生开设几门“创造方法论”类课程,而把所谓的创新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对立起来[2].

国外则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哈佛大学可以说是培养创新人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该校以追求真理为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上以全面发展的人、有教养的人为目标,强调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受过广泛而深刻的教育的人,是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麻省理工学院也很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致力于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创新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具体有以下特征:①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②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③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④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⑤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2 工学硕士研究生数学基础课程的现状

课程学习是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不仅起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扎实专业基础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工学硕士研究生的数学基础课程包括:矩阵理论、随机过程、数值分析、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等,学时数在48~56之间.这些数学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些问题[3].

1)工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以后,很多导师由于急于让学生进入自己的课题研究,从而忽视了学生正常的知识结构的构建,造成学生对数学类课程的应付状态,不能认真地进行学习和演算,结果形成基础知识的缺陷,对后续的研究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力不从心.

2)数学类课程本身内容多、学时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不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只是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进行思考,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偏离了开设数学类课程的初衷.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应用,也使课堂了无生气.同时,教师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和标准化考试制度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限制了学生自我创造,答案的唯一性与绝对性扼杀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思维的独立性.

4)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也是导致培养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研究生招生数每年都在加大,相应的入学考试成绩也逐年下降,不仅如此,一些本科院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学生本科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将考取硕士研究生作为学习的目标与动力,只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课程进行重点学习,知识结构偏颇且不全面,从而很难适应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当然,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班学生数的扩大,也限制了讨论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3 在基础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1)改革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理念是一种思想意识,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被剥夺主动思考的机会,思想受到禁锢.创新教育就是要通过有目的、系统地创新教学与训练,强化创新意识,崇尚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基础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就是要在新旧理念不断斗争中进行,是新理念不断战胜旧理念的过程,只有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能力[4].

2)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课程为载体,培养教学团队,以优秀的、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带队,建立结构合理、能传承发展、教学质量好的教师队伍,以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队伍从单纯的学术型走向多元互补、善于创新型.

3)以教学创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教师准备和表达的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成为学生求知的激奋力量,让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是教学的良好开端,因此课程介绍就成为需要精心设计的内容,在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讲解过程中,明确指出数学类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打基础的,是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精心设计,提高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5].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实现艺术教学.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尤其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因为数学建模是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的桥梁,三人一队的竞赛方式,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提高获得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即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处理,这都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前提.因此,必须构建卓有成效的数学建模系列培训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以科研促教学,建设师生共享的创新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类研究生创新性项目,一方面,有了经费支持,获得了更好的科研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了结题压力,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科研项目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6)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种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离不开考试,但现行的考试制度更多的是从“功利”出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已不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为此,笔者提出在笔试的基础上引入口试和写心得报告的考试方法.通过实践,认为口试和写心得报告有如下优点:能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建立有效的网络考试平台和符合大纲要求的网络试卷库,增强考试的客观性和实时性.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科学化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系统动态的教学评价模式.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任重而道远,要推进现代化教学新型体系的综合改革,教学方法从单一走向多样,教学内容从课堂走向课外,教学管理从硬性要求到柔性规范,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使得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发挥应有的作用.

[1]吴绍芬.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10(2):31-34.

[2]张 胤,徐宏武.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43-47.

[3]陈铁柱. 构建现代化教学新型体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41-145.

[4]张元跃. 以教学创新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2011(8):34-36.

[5]赵峰. 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4):33-36.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