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喜/叙永县江门农技推广服务站
稻飞虱发生预报及防治技术
□陈光喜/叙永县江门农技推广服务站
2013年稻飞虱始见于4月下旬,灯下诱虫量1 784头,比历年同期高20.74倍,比大发生年同期高12.22倍。随着近期的降雨天气过程,2013年稻飞虱第一次迁入期出现在5月初,比常年提早15天以上。迁入虫量较大,主要降落在二半山区,其中早栽秧本田和长势较好的田块虫量大,笔者在双莲、向坝、光照、九江、青云、永胜、大田等村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发现有虫田块达80%,有虫田块百丛虫量600~5 380头,平均2 358头。调查田块中,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比例为67.3%,目前稻飞虱发生面积已达1 000hm2以上。
稻飞虱常见的有二种,即白背飞虱和褐背飞虱。当前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稻飞虱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稻飞虱产卵于叶稍,茎杆的组织内,卵长0.8cm左右,呈香蕉形,排列成串,初产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若虫近椭圆形,形态与成虫相似,长度一般3.8cm以内,褐背飞虱若虫为褐色,白背飞虱若虫为灰白色;稻飞虱成虫个头小,头顶一般向前突出、较尖,两眼距离近,褐背飞虱为褐色,头部后面有3条明显的纵隆线,白背飞虱淡黄色,头顶显著突出,头部后面中央黄白色、纵隆线不明显。
科学防治,责任到位,以“预防为主”,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及时压低前期虫口基数,同时采用长效药剂和速效药剂混配的方法同时进行。
(1)加大宣传力度。建议镇政府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做出工作部署,组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利用逢场赶集通过散发稻飞虱防治技术宣传资料等方式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重视。
(2)坝区水稻正处于分蘖期,半山区及以上地区处于返青期,田间稻飞虱处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因此选择长效药剂与速效药剂混配,以早栽或长势较好的田块为重点防治对象。
(3)药剂选择: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750g/hm2;70%蚍虫啉水分散粒剂60g/hm2;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50ml/hm2;氯虫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150g/hm2。
(4)农药混配选择上述任一药剂,加上80%敌敌畏乳油1 500ml/hm2。先用少量的水稀释药剂,再与每公顷所需的用水量均匀混和后喷雾。
(5)用水量:手动喷雾器兑水675kg/hm2,机动喷雾器兑水15药箱/hm2。
注:如施药后4h内遇雨需补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