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免耕机播常见问题分析

2013-04-06 21:51:27廖功磊樊高琼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6期
关键词:机播丘陵地区麦区

□陈 溢 邹 琳 廖功磊 樊高琼 陈 立

/1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仁寿县农业局 3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四川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免耕机播常见问题分析

□陈 溢1邹 琳2廖功磊3樊高琼1陈 立3

/1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仁寿县农业局 3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西南麦区是我国继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之后的第三大小麦优势产区。西南麦区又以四川为主,四川小麦种植面积占西南麦区小麦种植面积的61%、总产的73%左右,可见四川小麦在西南麦区中的重要地位,四川小麦的发展无疑会带动西南麦区的发展。与其他麦区不同,四川小麦主要分布在丘陵旱地,丘陵旱地主要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大豆”,因而套作小麦是四川小麦的典型种植方式。多熟种植制度对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确保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多熟制下作物多,栽培技术复杂,反过来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再加上丘陵旱地地块狭小,坡陡路窄,进一步增加了机械化操作的难度。在当前丘区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劳动成本大幅度增加,小春生产出现滑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耕地撂荒的情况。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确保四川省粮食安全,提升小麦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必须加快推进丘陵旱地套作小麦生产机械化进程。

四川丘陵旱地小麦播种时,也是大豆收获的季节,收、播时间紧,加上播种期间天气变化大,要么多阴雨,要么持续干旱,宜耕期短,宜播期也短,均不利于播前土壤耕作。土壤耕作如果遇到播后持续干旱,旋耕后的地块土壤保墒性能差,反而导致机播小麦的出苗率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机播效果。四川农业大学与仁寿县农业局经过多年探索,以免耕为前提,从机械选型、关键部件改进、配套农艺措施研究等方面入手,逐渐形成了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免耕机播技术,并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该技术在提高播种效率、确保播种期和播种量、构建合理群体获得增产等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促进了旱地套作小麦的增产增效,但就大面积生产而言,免耕机播小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播种机具进地作业困难。现有播种机具主要由小四轮拖拉机和微耕机驱动,对田间道路要求较高,而丘区坡陡路窄,机耕道路建设滞后,机具进地困难,进地过程耗时较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加之,小户经营下田块面积小,分布散乱,缺乏统一规划,机具田间调头频繁,费时多,播种效率降低,有效播种面积减少。

二是播种深度不易控制。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的影响,同一田块地势高低不一,地表平整度差;多数田块还存在一定坡度,导致播种机倾斜,或上行下行阻力不一样,造成开沟器入土深度不一。这些均导致露籽现象多,出苗整齐度和均匀度差,后期长势差异明显。盲目加大播种深度,又会导致苗体纤细瘦弱,基本无分蘖。控制播种深度为3~5cm是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是土壤的压实作用明显。播种机具田间行走,轮子对土壤的碾压会造成表层土壤压实。研究表明,小四轮拖拉机行走可造成20cm内的土层压实,导致土壤的特性改变,土壤紧实程度增加,水分下渗减少,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减少根系对水肥的吸收,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与北方土质不同,四川丘陵地区旱地土壤粘粒含量较少,抗剪能力差,拖拉机田间行走容易造成土壤压实。加之,播种时易遇雨天,土壤水分含量高,压实程度进一步增大,且持续时间更长,对小麦生长影响更大。小麦播幅应尽量控制在小四轮拖拉机的两个轮距之间,以减少机械压实对边行小麦生长的影响。

四是种、肥一体化难度大。丘陵地区现有免耕播种机具上的开沟器开沟能力较强,但在免耕条件下,其碎土能力较差,种肥同沟时,肥料开沟器在前,种子开沟器在后,理论上肥料沟深,种子沟浅,种、肥垂直间距为6cm左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土壤粘重,回土能力差,土壤不易覆盖肥料,导致种、肥混合,造成烧苗。侧位施肥可能会降低机具通过性,还增加了播种阻力,牵引机具耗油量增加,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苗期的供肥能力变差。人工撒施,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且随意性增大,标准化程度低,肥料利用率也大大下降。

五是免耕秸秆覆盖困难。免耕能够改善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但单一免耕对小麦抗旱生长作用有限,而且多年实施免耕会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加之,丘陵地区土质特殊,保水能力差,免耕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会减少雨水下渗,不利于土壤水分的补充。而秸秆覆盖,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免耕秸秆覆盖,对促进丘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在丘陵地区作业难度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积极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土地资源。首先,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道路设施建设,保证机械能下地进田。其次,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丘陵地区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农田规划和土地改良,加快推进农田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播种机械。丘陵地区现有的播种机械,主要采用微耕机或小四轮拖拉机提供动力。小四轮拖拉机动力大,播种质量较好,但转弯掉头费时,适合相对大一点的田块;微耕机轻便,转弯灵活,但稳定性略差,适合于平整度高的偏砂质土壤。

3)加强对现有播种机械的改进和完善。在动力方面,加强对牵引机具的改进,提高其输出功率,降低能耗;减轻机具重量以及缩小机具体型。就小四轮拖拉机而言,可考虑适当增大轮间距,避免对小麦播种行土壤的碾压;增加轮胎宽度,减轻对土壤的压实作用。对于微耕机的改进,在增加输出功率的同时,应减轻整机配重。针对秸秆问题,应加强对秸秆还田机械的研发和改进,提高秸秆利用率,逐步实现免耕秸秆覆盖。

4)加强配套农艺措施研究。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残茬高矮及残茬多少、播种深度、地块坡度、地块平整度等均会影响播种质量,秸秆覆盖及覆盖量大小也会影响免耕机播小麦的后期生长。开展免耕机播小麦的生育特性研究,以及配套农艺措施研究,对于提高机播小麦播种质量和出苗质量、构建高产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种、肥一体化研究也非常重要,可结合缓释肥施用进行研究。

5)加强对农机操作手的培训。通过对农机操作手进行培训,使农机操作手熟练掌握农机操作和播种流程,并加深对现有栽培技术的认识。播种作业时,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对播种机具进行相应的调整,及时排除问题,提高播种效率,确保播种质量。

猜你喜欢
机播丘陵地区麦区
基于产投比的大蒜机播经济性分析
作物杂志(2022年5期)2022-11-18 06:47:08
马铃薯机播取得新突破 每亩节约成本360元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作物学报(2022年3期)2022-01-22 06:50:22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种业导刊(2019年5期)2019-01-04 22:00:57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小麦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四批)
种业导刊(2018年11期)2018-11-17 06:43:18
油菜机播机收生产技术初探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精量机播与普通机播的产量比较试验
河北农机(2017年3期)2017-04-21 05:41:24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今年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预测
农家顾问(2015年11期)2015-12-15 03:29:45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