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变的玛丽和母子间的爱恨情仇
——综合运用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分析《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中部分对话

2013-04-06 08:46○郑
关键词:面子玛丽礼貌

○郑 萍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善变的玛丽和母子间的爱恨情仇
——综合运用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分析《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中部分对话

○郑 萍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以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解读《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中的部分对话,选取三个片断作为语用文体的分析资料,从细微处阐释深藏在貌似礼貌的言语行为背后儿子对母亲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爱恨交织使母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永无止境的戏剧冲突中,玛丽善变的性格周而复始地呈现出来。通过语用文体分析,深入理解本剧的主题,为宏观评论提供客观详细的依据,以期获得比宏观评论更直观的戏剧文体效果。

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礼貌补救策略;人物塑造理论;善变的玛丽

一 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及其实践

(一)B-L的礼貌补救策略①本节中B-L礼貌策略理论的中文译文都参考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978年Brown和Levinson[10]提出礼貌策略,即采取某种语言策略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五种策略依次为:(1)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2)积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 (4)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5)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11]230其中(2)、(3)和 (4)是典型的礼貌补救策略,为本文的分析工具。(2)就是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需求,使听话人所要求的个人形象与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体现的听话人的个人形象达到一致。[11]231(3)主要是说话人意欲部分地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基本需求是要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11]232而 (4)属于补救程度较强的策略,B-L视之为减少面子威胁策略中最为礼貌的,因为语言对面子的威胁最为间接,可以避免损伤听话人潜在的面子,而且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比较模糊,听话人有可能从另一角度来理解。[11]233

需要强调的是,B-L的礼貌补救策略存在局限和不足,比如他们认为某一言语行为每次只威胁一种面子。对此,语用学界有颇多微词,认为某些言语行为 (如命令和请求)可以同时威胁说话人或听话人的两种面子。[11]236尤其对于到处充斥着矛盾和冲突的悲剧对话来说,更是如此。本剧中,说话人经常同时威胁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笔者在运用礼貌补救策略的方法分析戏剧对话并阐释人物性格的实践过程中,也尝试进行这方面的拓展。

(二)Culpeper的人物塑造理论

在戏剧人物塑造方面,Jonathan Culpeper[12]认为戏剧对话不仅是人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更是剧作家将人物性格呈现给受众的桥梁。他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归因理论与会话分析、认知图式理论和语用推理等研究结合起来,尝试把话语分析与人物性格刻画直接挂钩,探讨语言与戏剧人物的关系。他强调,人们具有因果图式的认知机制,他们的言语行为主要由各自的性格决定,戏剧对话完全可以动态展示人物与众不同的性情。换言之,性格决定语言,同时语言表现性格。

戏剧文本的主要特征是对话比比皆是,特别适合运用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解读人物性格。礼貌补救策略针对一系列话语进行细节分析,而人物塑造理论则通过对话着眼于人物整体,侧重面,综合采用这两种模式可以兼顾点面,并全方位地刻画人物性格。

(三)简要介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B-L的礼貌补救策略已经被一些国内外学者用来分析戏剧对话,他们从微观处详细解读人物之间如何通过对话互相保全对方的面子,或威胁对方的面子来塑造与众不同的性格。英国著名文体学家Mick Short[13]1996年第一次将礼貌策略等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归入戏剧文体家的“工具箱”。通过戏剧对话反映人物复杂性格的著作较少,目前站在学术最前沿的Culpeper采用B-L模式等多种话语分析的框架解读戏剧对话[14],他的人物塑造理论从整体出发,动态呈现人物多层次的性格[12],但他没有把二者相结合来分析戏剧对话并进而刻画人物性格。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15-16]更少,王虹[17]尝试运用B-L模式等话语分析的框架来阐释戏剧对话,并分析人物性格。高剑妩、申丹[18]综合采用B-L模式和Culpeper的人物塑造理论展示在戏剧文体学中综合采用这两个模式的优越性,从整体上揭示人物性格的塑造。但几乎没有学者把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点面相结合作为分析工具,以崭新的视角切入,从细微的对话入手,多层次展现《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中善变的玛丽那独特的个性,并动态阐释儿子们对她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进一步体现本剧的主题。本文将对这方面进行尝试。

二 综合运用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分析玛丽善变的性情——以三个片断为例

三个片断都选自第二幕,随着剧情从清晨渐进到中午,戏剧矛盾已露出端倪,以玛丽重新吸毒为焦点,母子间表面礼貌的对话绵里藏针,他们因爱生恨,在这一过程中玛丽反复无常的性情逐渐显露。所有对话都是详尽客观的依据,从微观处验证评论家达成的共识:本剧无情节可言,通过爱恨交织的对话层层展开人物性格。

漫漫旅程开启时,全家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维持应有的礼貌,但在貌似轻松的氛围中,玛丽种种反常的言语行为举止令人生疑,偷吸吗啡的丑事渐渐浮出水面。两个儿子从最初的怀疑到不得不接受难堪的现实,对母亲充满怨恨。他们努力维护正常的母子关系,尽量不撕破她的脸面,心里巴望她戒掉毒瘾、回归正道,但在彬彬有礼的言语行为背后是对她委婉的责备,在貌似礼貌的对话中隐含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而玛丽每次面对家人的谴责,她的反应不外乎三部曲:首先坚决否认;接着恼羞成怒,斥责家人把她当犯人似的监视;最后是可怜无助、默认吸毒,但把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这些都展示了她自我矛盾的性情,一旦吸食吗啡,她总是重复这些步骤,同时也失去了积极和消极面子,尽管两个儿子一再千方百计地拯救她的面子。下面综合应用礼貌补救策略 (2)、(3)和 (4)诠释善变的玛丽,并展示周而复始的母子矛盾。

(一)综合应用礼貌补救策略塑造善变的玛丽并阐释母子间的矛盾

第一片断中,刚偷偷过把毒瘾的玛丽目光炯炯有神,声音举止超然物外,似乎与自己平时的言语行为不太一样,但外表难掩内心的焦虑不安。这种种异常顿时让两个儿子起了疑心,但小儿子艾德蒙因为患重病,母亲的精心照料暂时打消了他的疑虑;而敏感的长子詹米一看到她,心里就明白了几分,满脸尽是嘲讽和鄙夷。下面的对话表现了两个儿子不同的爱恨方式:涉世未深的艾德蒙最爱母亲,总是不愿把她和瘾君子相提并论;詹米也深爱母亲,但他不能容忍她吸毒成瘾,恨铁不成钢,不时对她冷嘲热讽,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祈盼她痛改前非,重新回归为慈爱的母亲。爱之深,恨之切,他对母亲的爱和弟弟完全不一样。下面综合运用礼貌补救策略 (2)(3)(4)分析本片断五个话轮,仔细分析貌似彬彬有礼的对话中蕴涵着的深层含义,充分展示血肉丰满的玛丽善变的性格以及儿子们对她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奥尼尔通过玛丽之口道出了本剧的主题:“生活加到咱头上的东西,咱谁都没法子。”[1]283“过去还不就是现在?过去也就是今后。”[1]306饱受命运折磨的一家人爱恨交织,他们不得不向命运屈服,被动接受黑暗,永远见不到阳光。

第一片断①为了突出戏剧对话,本文选取的片断都省略了舞台指令;为了便于分析,每个话轮都编号,并在相关的话轮下划线。

T1 Edmund—I know,Mama.How about you?Do you feel rested?

T2 Mary—Yes,ever so much better.I’ve been lying down ever since you went out.It’s what I

needed after such a restless night.I don’t feel nervous now.

T3 Edmund—That’s fine.

T4 Mary—Good heavens,how down in the mouth you look,Jamie.What’s the matter now?

T5 Jamie—

Nothing.

T6 Mary—Oh,I’d forgotten you’ve been working on the front hedge.That accounts for your sinking into the dumps,doesn’t it?

T7 Jamie—If you want to think so,Mama.

T8 Mary—Well,that’s the effect it always has,isn’t it?What a big baby you are!Isn’t he,Edmund?

T9 Edmund—He’s certainly a fool to care what anyone thinks.

T10 Mary—Yes,the only way is to make yourself not care.[19]748

本片断开场,艾德蒙一直在咳嗽,玛丽走到近前,心疼地搂着他,他停止了咳嗽,关切地问:“你歇过来了吗?”[1]281①三个片断中所有对话的中文译文 (双引号里)都源于[美]尤金·奥尼尔.外国当代剧作选1[M].龙文佩,选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每个片断译文页码统一标注在首个双引号外。她回答:“我现在不觉得那么心绪不宁了。”他松了一口气,说了声:“这就好了。”(话轮3)用补救策略 (3)分析艾德蒙对母亲的关爱,他信赖、尊重她,从来不干涉她的自由,总是满足她消极面子的需要,没有深究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他完全相信母亲在楼上睡了一上午,现在心情好多了。而詹米就不同,从玛丽异样的言谈举止中,他看出了端倪,心里不免暗暗叫苦。他不明白弟弟是真的相信她还是有意在敷衍,轻蔑地瞥了弟弟一眼。这微妙的表情恰巧被敏感的玛丽捕捉到,她强装笑脸调侃:“老天,你这脸苦得多难看,詹米。你这是怎么啦?”詹米冷冷地抛出一句:“没怎么。”(话轮5)此时用策略 (4)解读詹米心中的愤恨,因为毕竟对母亲怀有天生本能的爱,他尽量避免损伤她潜在的面子。这模棱两可的回答对面子的补救程度较强,模糊的语言有可能使她曲解他的真实意图而不致受到伤害,但是他心中的愤恨和不满通过脸上的冷漠表情呈现出来。

心虚的玛丽顿时读懂了无声的谴责,但从来不公开承认吸毒,这是她面对家人谴责的第一步反应。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她故意从另一角度来理解詹米的不满:“哦,我忘了,你是到前面树篱边上干活去了。你苦着脸就为这个,是不是?”詹米再次冷漠地回答:“你要这么看也可以,妈妈。”(话轮7)采用补救策略 (2)和 (3)阐释詹米当下的心理活动,他赞同母亲、不干预她的行动自由并维护她自我决策的权利来满足她的积极和消极面子,表面上认同她的看法,但话中有话,潜台词是:我很痛苦,因为发觉您又离不开吗啡了,您执意这样做,对得起谁呢?实际上正在委婉地谴责她。心虚的玛丽听出了弦外之音,为了掌控话语权,进一步打击詹米,她一厢情愿地把艾德蒙当作同盟军,希望他站在自己这边一起对抗詹米,“他是个大娃娃吧,艾德蒙?”(话轮8)用补救策略 (4)分析她的冷嘲热讽:表面上似乎不经意说出詹米是个乳臭未干的大娃娃,喜怒皆形于色,但实际上间接威胁他的面子,模棱两可的话语隐含着指责,即玛丽面对家人谴责的第二步反应。但是单纯的艾德蒙并没有听出她话中带刺,随口应答:“他才不会这么傻,去顾忌别人怎么看呢。”玛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心里很沮丧,只好就着艾德蒙的话题冷冷地回答:“对,顶好是不要顾忌什么。”(话轮10)本话轮中的“顾忌”和第九话轮的指称完全不同,外延更小。她的潜台词是:如果詹米可以为所欲为,为什么她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吸食吗啡呢?为什么她要那么在乎家人的感受呢?用补救策略 (2)解读玛丽的心态,表面上她寻求和艾德蒙一致,满足他的积极面子需求,实际上在暗示即使她吸毒成瘾,也用不着顾忌家人。她正在为自己开脱。这是她面对家人谴责的第三步:默认吸毒。玛丽复杂矛盾的性格可见一斑。

第一片断重点分析五个话轮,分别运用礼貌补救策略 (2) (3) (4)各两次,从细微处阐释善变的玛丽复杂的性情。每次吸毒后,她暂时忘却心中的痛,但同时满怀愧疚,面对家人的谴责,总是重复三部曲:坚决否认→责骂家人→默默承认。这种恶性循环让她在家人面前颜面丢尽,尽管儿子们出于本能的爱,处处维护她的积极和消极面子,但他们的爱未能唤回慈爱的母亲,他们心中充满了无奈,甚至恨。他们对母亲的爱恨交织贯穿着本剧始终。

(二)综合采用礼貌补救策略动态诠释善变的玛丽并深化母子间的矛盾

1.运用礼貌补救策略 (4)分析詹米精心保全玛丽的面子

第二片断就发生在第一片断后不久。此时的玛丽正处于幻觉中,看起来没有前面那么紧张焦虑:眼睛更亮,声音和举止格外超然,好像完全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中,种种迹象表明她刚刚服过吗啡,而且用量明显比上次大。如果说机敏的詹米在第一片断中只是心存狐疑,那么这次他一眼就看穿了她,这几天心里一直怀疑的事终于得到证实,他非常痛苦。本性愤世嫉俗的詹米矛盾极了:如果坦言相告,全家人都已经察觉到她又重新吸毒,就严重威胁到她的积极面子,即玛丽得不到家人的认可,甚至被鄙视和唾弃。而如果强迫她摆脱吗啡,却干涉、阻碍她的行为,威胁她的消极面子。只要詹米提及吗啡,就产生了威胁母亲面子的言语行为。这段母子对话,特别是詹米一连串的言语行为,适合用策略 (4)进一步解读他对她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更能从貌似礼貌的对话中生动地反映母子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矛盾和不断激化的冲突,再次验证了善变的玛丽,并深化了本剧的主题。

第二片断

T1 Mary—Why do you stare like that?

T2 Jamie—You know.

T3 Mary—I don’t know.

T4 Jamie—Oh,for God’s sake,do you think you can fool me,Mama?I’m not blind.

T5 Mary—I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T6 Jamie—No?Take a look at your eyes in the mirror! [19]750

对话开始时,愤世嫉俗的詹米恶狠狠地瞥了一眼玛丽,敏感的她已经觉察到一阵寒气逼近,立刻就明白了来者不善。她紧张地问:“你干吗这么盯着我?”[1]285詹米的回答意味深长,他没有直接抖出母亲的丑事,而是把谴责浓缩在铿锵有力的五个字中:“你自己有数。”(话轮2)和第一片断一样,玛丽矢口否认。他又通过设问:“你以为骗得了我吗,妈妈?我又不是瞎子。”(话轮4)再一次责怪她,他话里有话:我是个精明人,完全能够洞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其中当然包括你偷偷背着家人吸毒。玛丽心里像明镜似的,但她故意装糊涂,答非所问:“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詹米被激怒了,逼着她:“到镜子面前照照你那两只眼。”(话轮6)虽然证据确凿,但是他仍然只是含沙射影地指责她。

这段母子对话,虽然詹米仅有三个话轮,但他掌控着话语权,句句言简意赅却掷地有声,从第二话轮“你自己有数”、第四话轮的设问到第六话轮逼迫母亲照镜子,都适合用策略 (4)分析詹米对母亲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像所有普天下儿子一样对母亲怀有天然的爱,他不愿也不忍伤害她,另一方面他有充分证据证明她又沉溺于吗啡不能自拔,对此他深恶痛绝,但他尽可能保全她的面子,不使她难堪,他没有当面道破,总是拐弯抹角地责备她,幻想她在亲情的感召下摆脱毒瘾。通过这三个话轮,可以看出詹米心中的愤怒在升级,但他仍然不愿意公然冒犯母亲,总是想方设法保全她的面子,因为他心里还存有幻想:母亲迟早会摆脱毒品这个恶魔。而玛丽依然百般抵赖,顾左右而言它,尽情呈现善变的性情。这段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母子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

2.礼貌补救策略 (2)(3)(4)相结合解读艾德蒙尽全力维护玛丽的面子

随着剧情的发展,泰伦家谁也不愿面对的真相 (玛丽毒瘾复发、艾德蒙罹患绝症)逐渐被揭开,尽管他们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但还能保持应有的礼貌,特别是艾德蒙,总是尽全力维护玛丽的面子。

第三片断开始前,玛丽有点反常,不与家人共用午餐,却独自一人享受“吗啡”,然后若无其事地尾随他们来到客厅,她又显得极其敏感和神经质,表情比先前更加超然。她漫不经心地说着话,可没人搭理她,两个儿子都对她非常失望。

第三片断

T1 Edmund—Mama!Please listen!I want to ask you something!You— You’re only just started.You can still stop.You’ve got the will power!We’ll all help you.I’ll do anything!Won’t you,Mama?

T2 Mary—Please don’t— talk about things you don’t understand!

T3 Edmund—All right,I give up.I knew it was no use.

T4 Mary—Anyway,I don’t know what you’re referring to.But I do know you should be the last one— Right after I returned from the sanatorium,you began to be ill.The doctor there had warned me I must have peace at home with nothing to upset me,and all I’ve done is worry about you.But that’s no excuse!I’m only trying to explain.It’s not an excuse!Promise me,dear,you won’t believe I made you an excuse.

T5 Edmund—What else can I believe?

T6 Mary—Yes,I suppose you can’t help suspecting that.

T7 Edmund—What do you expect?

T8 Mary—Nothing,I don’

t blame you.How could you believe me— when I can’t believe myself?I’ve become such a liar.……[19]769

艾德蒙和詹米一样,渴望玛丽戒掉毒瘾,重新过上正常体面的生活,但他总是顾及她的面子,从不像詹米那样指桑骂槐,这一切都表明他最爱母亲。话轮1,艾德蒙婉转地劝玛丽:“你还刚开始,要停还来得及。”[1]311用礼貌补救策略 (4)分析他的潜台词:妈妈你才刚刚复吸,如果下决心不再接触吗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语还可以让玛丽从另一角度理解:她是因为艾德蒙患绝症才心急如焚,他在安慰她,叫她别担心。玛丽明白他的用心良苦,结结巴巴地恳求他:“不懂的事情不要说!”(话轮2)仍然用策略 (4)解读她的难言之隐:艾德蒙根本不清楚她染上毒瘾的来龙去脉——就是因为生他,她才被迫服用吗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正是他的出生造成了她吸毒成瘾,这间接威胁到他的面子,但同时他也可以这样理解:他根本不知道母亲为他的健康忧心忡忡。话轮3,他木然地回答:“好吧,我不说了,我知道说也没用。”采用策略 (3)分析上半句:他满足她的消极面子,并表示不干涉、不阻碍她的行为。下半句用策略 (4)阐释他的无可奈何:他明白自己无法说服她戒毒,就像他无力拯救病入膏肓的躯体一样,母子俩命中注定要堕入痛苦的深渊。这种对面子威胁最为间接的策略可能使她这样理解:不管艾德蒙怎么劝母亲,都无法阻止她为他的病而焦心。当然她心里非常清楚他的弦外之音,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她的三部曲又开场了,首先是公然赖账:“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别当我是在你面前找借口。”(话轮4)再次运用策略 (4)分析她暗中责备他、间接威胁他的面子:如果不是整天担心他的身体,刚从疗养院康复回家的她不可能这么快又深陷毒品。而他从另一角度理解这句话:她就是利用我的病当幌子来掩盖吸毒的真相。气愤的艾德蒙尖刻地回答:“我还能当是别的什么?”(话轮5)用策略 (2)分析他的愤怒:表面上他赞同她、满足她的积极面子需求,而实际上满含责备:她就是在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话轮6,还是用策略 (2)阐释她:表面上同意他,维护他的积极面子,“是啊,我知道你肯定要起这样的疑心。”其实她开始恼羞成怒,斥责他平白无故地怀疑她,她又进入三部曲中的第二步骤。机敏的艾德蒙听出她话中有话,仍尖刻地应答:“你倒是说说看应该怎样?”(话轮7)用策略 (3)分析:他满足她的消极面子,维护她自我决策的权力,接着反问她如何才能让他不起疑心?心虚的玛丽败下阵来,最后只好默认吸毒:“不怎么样,我不怪你。你怎么能相信我呢?——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话轮8)用策略 (2)和 (3)解读她的可怜无助:她牺牲自己的面子来满足他的积极和消极面子。

本片断充分展示艾德蒙最爱母亲,明知她吸毒成瘾,尽管内心近乎绝望,却不忍伤害她,总是尽全力保全她的面子,不像詹米总是含沙射影地谴责她。尽管詹米和艾德蒙都对母亲爱恨交织,但爱与恨的比例却大不相同。如果说詹米对母亲的爱和恨各占一半,那么艾德蒙爱的分量却大得多,而对她的恨只是刚露出一点苗头,随时都会烟消云散。本片断短小精悍,却富有层次地展现出小儿子对母亲爱恨交织的情感过程,同时玛丽善变的性情也暴露无遗:面对自己沉溺于吗啡不能自拔,从坚决否认、谴责家人到默认吸毒。

三 结束语

本文尝试从全新的视角——B-L礼貌补救策略和Culpeper人物塑造理论解读《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中部分对话,撷取戏剧冲突刚刚露出冰山一角的第二幕中的三个片断作为语用文体分析的资料,从细微的话轮中阐释深藏在貌似礼貌的言语行为背后儿子对母亲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表面上的礼貌话语无法掩饰母子之间的矛盾,随着剧情的发展,戏剧冲突不断升级,玛丽矛盾复杂的性格动态地呈现出来,这些都客观验证了评论家达成的共识:对话中爱恨交织,层层展开人物性格。

本剧中几乎所有关于玛丽和两个儿子的对话都适合运用三种礼貌补救策略详细解读,分析在彬彬有礼的话轮中隐藏着多层次的含义,在微观上生动塑造善变的玛丽独特的性情,进一步深入理解本剧的主题:不堪回首的往事造成了现在的困境,而现实的种种无奈又预示着未来的不幸。本文尝试把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点面相结合作为语用文体分析工具,以人物对话作为话语资料,从最细微处解读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为宏观评论提供客观详细的依据,并获得比宏观评论更直观、更具体的戏剧文体效果。

[1][美]尤金·奥尼尔.外国当代剧作选1[M].龙文佩,选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刘海平,王守仁,主编.杨金才,主撰.新编美国文学史:第3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Bigsby,C.W.E.Modern American Drama 1945─2000[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006.

[4]Manheim,Michael.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ugene O’Neil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8/2000.

[5]郭继德.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 [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廖可兑.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 [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廖可兑.尤金·奥尼尔剧作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8]龙文佩.尤金·奥尼尔评论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9]汪义群.奥尼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0]Brown,P.& Levinson,S.C.Politenes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2]Culpeper,J.Language and Characterization:People in Plays and Other Texts[M].London:Longman/Pearson Education,2001.

[13]Short,M.Exploring the Language of Poems,Plays and Prose[M].London:Longman,1996.

[14]Culpeper,J.,Short,M.& Verdonk,P.eds.Exploring the Language of Drama:From Text to context[M].London:Routledge,1998.

[15]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

[16]俞东明.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

[17]王 虹.戏剧文体分析——话语分析的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8]高剑妩,申丹.礼貌策略、人物塑造理论与戏剧文体学——综合性实例分析及模式修正[J].外语教学和研究,2006,(6).

[19]Eugene O’Neill.Complete Plays 1932-1943[M].The Library of America,1988.

【责任编辑 程彩霞】

Mary’s Complex Personalities and Love-h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ry and her Sons—— the Pragma-stylistic Analysis of Three Chosen Dialogues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ZHENG 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Fuzhou Univ.,Fuzhou,350108,China)

Both Brown and Levinson’s Politeness Superstrategies and Culpeper’s Theory of Characterization are appli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three dialogues from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by Eugene O’Neill.The pragma-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chosen dialogues serves to demonstrate Mary’s complex personalities objectively and the combinations of love and hatred between mother and sons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of this tragedy.Meanwhile,the distinctive stylistic features are explored in this drama.

Eugene O’Neill;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politeness superstrategies;theory of characterization;Mary’s complex personalities

I106.4

A

1006-1398(2013)02-0108-08

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自传体悲剧《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1]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中外文学评论家曾从多角度评论过这部伟大的著作,他们都认为:本剧无情节可言,有的只是人物性格的层层展开。[2]436每个人物都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对话中爱恨交织,话中有话,语意多层,互为表里。[2]436剧作家通过泰伦一家四人的对话强化了本剧的主题:不堪回首的往事造成了现在的困境,而现实的种种无奈又预示着未来的不幸。种种不幸大都是人为的,人性的弱点造成每个人既是受害者,同时又是悲剧的制造者,特别是善变的母亲玛丽,是奥尼尔倾注大量心血塑造的形象。她深受吗啡之苦,却吸毒成瘾,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止境的痛苦和绝望。

本文尝试话语分析与戏剧文体分析相结合的途径,将Brown和 Levinson(以下简称B-L)礼貌补救策略与Culpeper人物塑造理论作为话语分析的方法,选取这部戏剧文本中三个片断作为语用文体分析资料来阐释人物对话的深层含义,在微观上从表露人物内心情感、貌似礼貌的戏剧会话入手,分析深藏在委婉而令人深思的言语行为表象下母子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充分展示血肉丰满的玛丽善变的性格以及两个儿子对她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进一步体现本剧的主题。本文从最细微处的话语出发,通过对话塑造人物的性格,为宏观评论提供客观详尽的依据,并验证众多文学评论家[3-9]已经达成的共识,希望获得比宏观评论更直观、更具体的戏剧文体效果。

2012-10-05

郑 萍 (1966-),女,福建福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文体学研究。

猜你喜欢
面子玛丽礼貌
难忘的八个字
和我一起玩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面子
暗恋是一种礼貌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