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开腹结肠切除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对比观察

2013-04-03 09:42朱峰
中外医疗 2013年1期
关键词:开腹腹腔镜

朱峰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切除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7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后禁食、发热时间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开腹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开腹;结肠切除

[中图分类号] R65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a)-0007-02

先天性巨结肠,即无神经节细胞症、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其发病率在消化道先天畸形中居第二位[1],且男性多于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低位性的小肠梗阻、腹胀、呕吐和排便困难。部分患者如疾病迁延不愈,还会出现败血症、小肠结肠炎,严重者还会有呼吸衰竭[2]。为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切除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现选取该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本次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7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无严重心肌疾病,无严重肝肾、肺疾病。根据患儿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即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患儿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患者年龄4~39个月,平均(18.57±4.92)个月;短段型11例,常见型21例,长段型6例。腹腔镜组患儿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患者年龄6~38个月,平均(18.05±4.41)个月;短段型10例,常见型20例,长段型8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准备方法相同,均采用温生理盐水进行灌肠,以保证患者腹胀缓解并无肠炎。如肛门狭窄给予扩肛。手术前3 d使用抗生素,手术前1 d进行清洁灌肠,并用甲硝唑保留灌肠,术前静脉滴注抗生素。

1.2.2 手术方法 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结肠切除治疗,在患者左侧下腹进行腹直肌纵向切开,探查狭窄和扩张肠管的范围,并游离结肠系膜,结扎结肠的动静脉。通过扩肛后,从患者肛门处放置扩肛器,随后将直肠与结肠脱出肛门外,切断并拖出。将切除的病变结肠从直肠背侧切开,直至齿状线上缘0.5 cm,腹侧距离肛缘2.5 cm[2],并做好吻合。将升结肠旋转后,使回盲部能够位于盆腔入口,随后使用生物胶粘连皮肤。

腹腔镜组患者从脐部下方的褶皱处进行弧形切开,用6~8 mmHg的压力形成有效气腹[3]。随后放置腹腔镜,在右下腹麦氏点和左下腹对称位置做其他两个切口放置腹腔镜。探查患者的病变范围,以确定手术的方式。使用超声刀将结肠系膜游离,再闭锁肠系膜的动静脉,保留近端结肠,并将结肠在无张力的状态下脱出肛门,剪开侧腹膜后离断脾曲,切除多余肠管,选择合适的吻合手术方法,将升结肠旋转后,使回盲部能够位于盆腔入口,随后使用生物胶粘连皮肤。

1.2.3 术后处理 患者在手术后2~3 d进食,并给予抗生素治疗4~7 d,在手术后9~10 d开始扩肛,1次/d,3个月后2~3次/周,持续半年[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禁食时间、发热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出血量采用纱布称重方法,禁食从手术结束到患者能够进食流食。

1.4 统计方法

将该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等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手术后禁食时间短、发热时间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开腹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腹腔镜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为手术后腹胀。开腹组患者发生手术后并发症9例,为1例吻合口漏,1例感染,4例腹胀,3例出血。两组患者均无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的最先报道为1691年,在1898年有结直肠切除手术用于治疗此疾病。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良,不同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5]。开腹手术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但手术操作的困难较大,且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多,临床护理困难。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尤其是新生儿中应用不适合。腹腔镜手术首例在1995年开展,随后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其不需开腹,且出血量较少,手术创伤小,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并对排便有较好的控制。对低龄患儿来说,由于其腹腔较小,肠系膜相对游离,且结肠较为柔软,容易经过肛门脱出;患儿排便反射没有形成,消化道功能也仍可以发育,容易在术后建立新的功能区域,为腹腔镜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患儿在腹腔镜手术中分离时出血量更少,病变部位也相对较轻,对肠管的扩张需要少,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地切除病变部位,优势较高。

此外,对先天性巨结肠进行腹腔镜手术,其游离结肠和直肠更便利和安全,且手术切口较为美观,对患儿日后的心理影响较小。而开腹手术也有腹腔镜不能替代的部分,对病情复杂、再次手术、需要结肠造口、有严重并发症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需要采用开腹手术。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可看出,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手术后禁食时间短、发热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开腹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朱天琦,冯杰雄,张文,等.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脐腹腔镜根治术10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1049-1051.

[2] 李胜利,张军,明安晓,等.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65例中长期随访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2):1070-1074.

[3] 韦佳,冯杰雄,张文,等.经脐腹腔镜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31(12):906-909.

[4] 戴春娟,叶祖萍,胡博,等.腹腔镜辅助下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防治[J].天津医药,2010,38(10):911-913.

[5] 曹国庆,汤绍涛,杨瑛,等.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122例疗效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1):5-7.

(收稿日期:2012-11-05)

猜你喜欢
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