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兰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昆明 651500
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而且比较常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使得病情恶化,进而会导致死亡。在该文中,为探讨大剂量抑酸剂对消化道大出血病症的疗效,对该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患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0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中患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30例,女性患者为70例,年龄在20~80岁,平均为48岁。在入院之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在24 h内出血量在1000 mL以上,患者均符合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性标准。将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100例,观察组实施大剂量的抑酸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剂量进行治疗。患者中,有胃溃疡为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40例,急性胃粘膜糜烂为15例,残胃溃疡为3例,食管下段和胃底部静脉曲张造成的破裂为18例,肝癌5例,胃癌为3例,胰头癌为6例。
对两组患者进行禁食,并止血药以及输血,进行补液的治疗,对患者注射80 mg的奥美拉唑,进行静脉的冲击性治疗。在这个基础上,对观察组注射120 mg/d的奥美拉唑,或者是西咪替丁的注射液、雷尼替丁型注射液,2.4 g/d静滴;而对照组对其实施80 mg/d的奥美拉唑注射液进行静注,也或者是西咪替丁型注射液以及雷尼替丁型注射液,1.2 g/d静滴。两组治疗的疗程为5 d。
对疗效的判断。对上消化道的出血在停止后则为有效,在对其进行治疗之后,心率、血压、脉搏等均恢复正常,在临床中的症状得到好转,而且周围的循环也已经改善,肠鸣音也已经不再亢进。患者其胃管进行抽吸的颜色也由之前的血性变得较为清晰,而且隐血实验已经转阴,患者的胃镜证实活动期出血已经停止。在2 d内即在48 h内若停止则为有效,在48 h内出血仍然不止则为无效。对止血之后再次出血的判断:患者出现反复呕血的情况以及其黑便的次数不断增加,粪质比较稀薄,而且颜色转变成为一种暗红色,肠鸣音也很亢奋;红细胞、红细胞的压积、血红蛋白在不断的下降;患者的周围循环变得衰竭,在对其进行输液以及补液之后并无改善;尿量以及补液在充足的情况下,患者的血尿素氮会不断的升高。
运用SPSS12.0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在两组间的比较均采用χ2进行检验。
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80%,在近期中发生的再出血率为17.5%;对照组,其止血率为45%,近期再出血率为48.8%。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止血率高,近期再发生出血率低,而对照组的止血率较低,近期再发生出血率高。
观察组止血的有效人数为80例,无效者为20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止血有效人数为45例,无效为55例,其总有效率为45%。则明显表现为,观察组要比对照组要高(P<0.01)。
近期的出血率,在观察组内有效止血患者为80例中,其中出现再出血的例数为14例,再出血率为17.5%。对照组中,其中止血有效率患者为45例,再出血患者为22例,再出血率为48.8%。因此,观察组其止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于上消化道的大出血是在医院急诊中常见的一种急性的症状,能够迅速的、有效的控制出血以及防止患者在近期中大量再次出血,能够降低手术治疗的次数以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在止血之后再次出血,这与患者的胃酸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与pH值关系比较密切。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在pH>6时,血小板以及体液其止血功能才能够正常性的发挥。在pH值<3时,血小板其凝集的效应则会丧失[2]。所以,在临床中,往往会用抑酸剂来抑制胃酸的产生,将胃的pH值升高,进而来达到止血的效果与目的。该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的抑酸剂其止血的功能要优于常规性剂量的抑酸剂,原因是因为在大剂量的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西咪替丁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胃部的pH值,提高至pH>6.0,而且维持胃酸要高于pH值,只能在(5.5±1.5)而且抑酸的时间仅仅为12 h,不能使胃的pH值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升高并将胃的pH值范围予以维持。此外,在该组治疗中还表明,在患者止血之后再出现出血的情况,对照组要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对上消化道其出血的患者中采用静滴1.8 g/d的西米替丁,在连续运用4~5 d之后,患者的胃pH值在(5.5±1.2),而采用常规量的西咪替丁,则胃pH值为4.5。这也表明采用大剂量的抑酸剂则可以降低止血可以维持患者的pH值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凝血块不会容易被消化,进而对止血后的再出血率予以降低[3]。
抑酸剂往往包括H2受体拮抗剂以及质子泵的抑制剂,对于前者来说,主要就包括法莫替丁、西米替丁、雷尼替丁,而后者主要是奥美拉唑[4]。在报道中已经证明,在大剂量的奥美拉唑相对比于大剂量的西咪替丁以及雷尼替丁来说,其出血量比后者明显要低。原因就是因为,在24 h内,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对于大剂量的奥美拉唑能够保持胃部的pH值在>6.0,而在统一段时间中,对于大剂量的西咪替丁以及雷尼替丁来说,其均不能维持胃部的pH值>6.0。此外,H2其受体的拮抗剂没有能够完全的将胃酸的分泌予以抑制,而仅仅是将组胺的受体进行阻断,将基础酸的分泌进行抑制,进而产生一种耐药性。但对奥美拉唑来说,则不同,他能够持久的抑制K+、H+酶,而抑制因为刺激而引起的抑制胃酸的分泌,而且持久性的用药使得后者丧失了耐药性,而且使得胃蛋白酶不断的失活,进而使得已经形成的血栓不能够被溶解。在近几年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PPI的不断发展,使得夜间酸进行突破的这种现象明显的增加[5]。此外,还有研究已经表明,PPI在2次/d的应用中,不能够抑制分泌夜间酸,仍然存在着觅酸高峰的现象。因此,NAB的定义则为,在应用PPI的基础上,胃内的pH值>4.0其时间持续已经超过1 h,若pHw值<4.0时能够造成已经形成的血痂会快速的溶解而发生再次出血。因此说有关专家在对PPI进行不同剂量以及不同用法的比较之后已经提出,不管是PPI在2次/d的静注还是2次/d的口服中,都要低于单次的口服与静注,而且发生再次出血的现象以及发生率也会明显的减少[6]。
总之,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实施大剂量的抑酸剂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能够快速的制止出血以及减少近期中再次出血的现象,在临床中值得推广运用。
[1]曾甫东,陈基东.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J].广西医学,2009(10):25-31.
[2]胡益民,王艳红,凡秀云,等.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紧急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16-25.
[3]胡益民,王艳红,凡秀云,等.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紧急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18-26.
[4]梁丁保,徐林生,叶萍,等.胃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外医学研究,2011(21):28-31.
[5]柯常旺,邱勇,谢丽军,等.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4):19-27.
[6]Sha Weihong,Li Yuyuan,Nie Yuqiang,et al.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different dose omeprazole on duodenal ulcer gastric pH effect of[J].Guangdong medicine,2009(7):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