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多 杨 健
性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性行为指满足性欲、获得性快感而从外部所能观察到的一系列动作和反应,包括性交、手淫、接吻、拥抱和接受各种外部性刺激形成的性行为[1]。国内相关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大学生报告有过自慰行为或边缘性行为,而性交行为的发生率为10.3%~16.6%[2-3],因两性性生理、性心理的不同特点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女性较男性的性行为更为含蓄隐蔽,女大学生在性行为中处于相对弱势,特别是性交行为往往会对女大学生造成较多消积的影响。以往研究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性行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性行为发生率和性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3-4]。因此,对女大学生的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性心理健康等因素对性行为的影响作用,对于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这一具有较高潜在社会价值的女性群体的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1.1 对象 整群抽取湛江地区4所本专科院校1~3年级女大学生共902人,有效问卷886份(98.2%),调查对象年龄在17~24岁间,平均(20.00±1.14)岁,其中农村生源地学生626人(70.7%),城市生源地学生260人(29.3%);大一408人(46.0%),大二290人(32.7%),大三188人(21.2%)。
1.2 方法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生源地、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婚恋状况等人口学信息。
自编大学生性行为情况调查表:包括大学生各类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如:自慰行为、边缘性行为(接吻、拥抱、爱抚等)以及性交行为,首次性交行为的对象、动机及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情况等。
自编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问卷[5]:该问卷包括24个项目,5级评分,其中有14个项目为反向计分,分为性认知(反映被试对性生理、性安全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性控制力(反映被试在性行为和性活动中的自我调适和控制能力)、性观念(反映被试对性生理现象的观念)、异性交往焦虑(反映被试在异性交往中的焦虑感)、性别同一性(反映被试对自身性别角色的体验和认同程度)及异性交往挫折调适(反映被试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对挫折感的自我调适)等6个因素,问卷因子分及总分越低,说明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问卷各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为0.647~0.859,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6。
1.3 统计处理 采用百分比统计、χ2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 16.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1 女大学生的性行为现状
2.1.1 性行为差异比较 886名被调查对象中报告有自慰行为、边缘性行为及性交行为的女大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34.9%、45.5%和9.1%。性行为存在生源地差异,有自慰行为的农村学生比率显著高于城市学生,有边缘性行为的城市学生比率高于农村学生,在性交行为上,二者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性行为差异[n(%)]
2.1.2 首次性行为的对象及动机 对81名有性交行为的女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对象的调查发现,其中86.4%(70人)的人首次性行为对象是恋爱对象,另外有1.2%(1人)为一般朋友或熟人,2.5%(2人)为一夜情人,1.2%(1人)是性交易对象,8.6%(7人)为其他人。
对性交行为发生的动机调查发现,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一时感情冲动”(38.3%)、“为了加强与恋人或其他朋友的感情”(29.6%)、“为了表达对恋人的忠诚”(24.7%)、“好奇”(22.2%)、“生理需要”(22.2%)、“迫于对方情感压力”(13.6%)、“排解孤独”(7.4%)和“迫于暴力”(4.9%)。另有8.6%的人报告为“其他”原因,无报告因“为获取经济或其他利益”而发生性行为的女大学生。
2.1.3 性安全防护措施情况 对有性交行为的女大学生使用安全套的情况调查发现,只有42.0%(34人)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另外分别有45.7%(37人)和12.3%(10人)的人有时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
2.2 性心理健康对性行为的影响 分别以女大学生的自慰行为、边缘性行为、性交行为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性心理健康各因子为自变量采用进入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整体检验表明3个回归方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2=87.70,578.21,77.18;P<0.001),见表2。
表2 女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
调查结果显示,有自慰行为的农村生源学生比率高于城市生源学生,有边缘性行为的城市生源学生比率高于农村生源学生,与以往研究结果相近[6]。提示城乡环境对大学生的性行为有影响,城市学生表达或释放“性能量”的方式更加倾向于在与异性的交流中进行,而农村学生则更倾向于自我释放。
报告有性交行为的女大学生占9.1%,较国内相关报道偏低[7],可能与所抽样本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有关(46.0%)。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和婚恋状况对女大学生性交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大一学生中有恋爱经历和性交行为的比率(46.6%,4.7%)均低于大二(59.7%,13.8%)和大三(66.0%,11.7%)学生,说明经过一年对环境的熟悉后,部分以往没有恋爱过的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开始恋爱,发生性交行为的人数也随之增加。提示大一应作为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首次性交行为的对象多为恋爱对象,性交行为的发生的动机以情感因素居多,如“一时感情冲动”、“为了加强与恋人或其他朋友的感情”“为了表达对恋人的忠诚”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好奇”或“生理需要”而发生性交行为的,与隋萍等人[2]的研究结果相同。说明多数女大学生性交行为的动机较为单纯,同时反映出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还不够理性和成熟,自控力相对较弱,在恋爱过程中易感情用事。部分女大学生认为发生性交行为是与恋人增进感情或向恋人表达忠诚的一种方式,抱有这种动机的女大学生,通常也会对对方抱有过高的情感期待,期望对方能够回报以同样的感情或忠诚,但期待一旦落空往往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与性的关系是开展高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个别女大学生的性行为对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一夜情情人、性交易对象等,说明一些消极的价值取向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性态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使用安全套是防止性传播疾病和意外妊娠,保护女性自身健康、安全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调查发现,有过性交行为的女大学生中只有不足半数的人报告每次性交行为均使用安全套。说明女大学生普遍缺乏性安全防护意识。提示性安全教育是高校开展性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减少大学生因性行为而遭受意外伤害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心理健康因素对性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特别是性控制力对自慰行为、边缘性行为及性交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作用。目前,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对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普及性知识,提高大学生对性的认知水平,去除性的神秘感,引导他们与异性广泛正常交往,并把握好交往尺度,采用正确的方式释放性能量,提高对性行为的控制力,对于减少非理性的婚前性行为,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J].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4-455
[2] 隋萍.大学生性心理和性行为性别差异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724-725
[3] 乐学裙,肖万福.浙江省751名大学生性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05-206
[4]杨润涛,温斌,张东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与测评[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706-708
[5] 武慧多,杨健.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56-59
[6] 武慧多,李十月,左丹.城乡不同来源女大学生的性相关行为比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2):23-25
[7] 张云.女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9,18(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