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克俊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对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念克俊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开展大学生军训,是兴国强兵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全民军事素质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但大学生军训存在师资不足,设施不够完善;领导重视程度不一,缺乏创新意识;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对参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少等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军事教学设备、教学模型和教学设施;提高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真正落实军训的每项内容和要求.高校应创新训练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安排军训时间,调整军训内容,完善军训制度,健全保障机制.
大学生;军训;师资;心理;创新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要想提高一个国家抵抗侵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学生军训.而学生军训中,开展大学生军训有着更加突出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开展大学生军训,能提高大学生们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各类人才.在新的形势下,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开展大学生军训,是兴国强兵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想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1 大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手段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指为提高后备力量的质量,完善后备力量体质,增强后备力量的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军事任务的能力而进行的组织、管理、教育、训练等活动.[1]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现状,现社会需要的是先进的生产力和高素质人才,和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国防力量.而大学生首先是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对其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在和平时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在战争时期转化为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1.2 大学生军训是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上下积极学习十八大会议的重要精神,为全民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新的形势下,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就是人才.通过军事训练和教育活动,使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青年学生初步了解国防建设对自己的要求,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通过体验军营生活,参加了社会实践,使青年学生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磨练了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有力地锻炼了体魄,提高了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了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同时,学习军事科技,也促进了青年学生对其它专业的学习.同时,学生和军人朝夕相处中,亲身感受到军人那种对祖国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军人的理解,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有力的促进了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1.3 大学生军训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袭,科技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主导力量.而新兴的科技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各国间的摩擦不断加剧.由于各国间的合作不断,产生的利益纠纷也不断增加.此时,国防力量成为国与国之间重要的威慑力.所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必然要求军队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军事专业分工趋向精细,综合性技术性将加强,官兵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2]学生通过必要的军事训练,学习我军的战略战术,了解我军的战史,掌握有关军兵种作战,现代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进行连排战术、军事地形学,轻武器射击,还对现代战争特点和外军概况进行深入研究,就能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初步具备现代军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一旦有战事发生,需要把他们选送到军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军营生活,发挥所学的知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2.1 军训师资不足,设施不完善,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军训教师的岗位设置,所以大部分的军训教师都由部队的士兵担任.当然,他们相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专业了.他们一般负责教授军事技能的方面.可是军事力量这一方面的内容,有些高校是由本校的普通任课教师进行教授,有些高校甚至不开展.这样其实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普通的任课老师是“授业有专攻”的,对于军事理论往往也只是“半路出家”,勉强说得上一二罢了,没有专门的军事老师有经验,真正能达到激励学生,唤起他们的爱国热忱的民族使命的效果.
其次,学生军训中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设备短缺.军训时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设备配合的.例如打靶.很多学校是依托就近的部队开展军训,打靶时也是借用部队的场地,以至于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打靶的要领,往往是摸了枪支后就闭着眼睛发射子弹.少数高校更是直接取消了这个环节,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一方面是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时,需要参观一些与国防科技有关的模型,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本国及国际的军事力量,增强国防观念,激起忧患意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点很难完成.所以,这样缺乏军事教学设备、教学模型和教学设施,军训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缺乏创新意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大多数高校学生军训的内容,主要是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与军事理论课,这种单一的训练内容与学生高中时期军训内容相仿,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训练的时间比起高中时期又更加长久,完完全全按照死板的要求训练学生,致使学生出现身心疲惫的状态,报道大学生:军训中有人休克甚至死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钻研学习上,很少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身体素质自然不高.当面对高强度的军训内容,身体吃不消也是人之常情.换个角度来看,在新的形势下,世界格局有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进步.军训自然也是这个道理.组织大学生军训的本意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全民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激起民族忧患意识,为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而做准备.当军训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一味守旧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2.3 军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众所周知,军训往往是在新生入学前一个月之内完成.由于种种原因,军训是时间有限集中在一周到两周是时间内学习既定的内容.这种高强度高集中的训练方面效果是显著的,在这段时间新生的精神风貌都相对较好,养成了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团结一致的习惯.可是一旦军训结束,学生们就产生了一种如释重负、大功告成的错觉,往往会放松身心,大部分学生又恢复到从前的样子.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娇生惯养,而军训时间也不过一两周,最多的一个月,很难彻底改变学生长期优越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活动只是集中一下而已,短时间内改变他们懒隋的生活习惯,但军训过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懒散状态,作用不明显.而且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军训大纲所规定的“条令条例的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教学不完整.由于军训时间紧,一些高校在军事技能训练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完成大纲规定中的所有内容,尤其是大大削弱了对军事技能的训练紧,一些高校在军事技能训练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完成大纲规定中的所有内容,尤其是大大削弱了对军事技能的训练.
2.4 对参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较少
军训时往往注重学生的队列动作是否合格,队列纪律是否严明,却很少关注受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其实学生在集中军训过程中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对军训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大学生参加军事技能训练,由于生活环境差、身体能量消耗多、行为约束严和心理承受力大,随之思想和心理状态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一种不畏艰难、不怕吃苦、团结协作、敢于拼搏上进的思想,军训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受益无穷的.
3.1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和模式
一是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学生军训属于国家行为,各地政府要把学生军训经费这一部纳入财政预算.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训练经费列入专项预算,明确划拨数额,及时下拨行按人数定额,及时下拨,确保学生军训[3]顺利进行各地高校也需提高对军训的重视力度,切实利用好政府划拨的资金.二要规范器材.各地高校应按军训任务和要求量准备各种军训器材和设备.可以开展几校联合军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其他高校,平均合理分配军训器材和设施的准备份额.避免了各个环节的资金浪费.三是建立健全军训基地,实行基地化训练.既可解决人员、场地、器材矛盾,又可使学生更加深切的感受军训的氛围.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根据学生军训需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抓好学生军训基地建设,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科学合理的进行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完善配套设施.要充分利用部队或民兵训练场地,拓展教学训练功能,建设军民共享军训基地,实现互补双赢的发展局面[4].
3.2 提高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确定落实军训的内容和要求
随着军训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所以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具有相当突出的作用.首先,应加大对高校领导有关军训内容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军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全力支持军训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开展多所高校成果军训评比,通过多种形式的竞争和评比,激起全校师生的战斗力,尤其是高校领导的积极性,保证军训工作更加顷利和高效的进行.再次是把军训成绩和每年的学校评分挂钩,把军训成绩作为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军训的地位,保障军训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从而促进军训工作的开展.
3.3 科学合理安排军训时间,不断创新军训内容
科学合理安排军训时间和落实军训内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军训发展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军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是新兴力量的代表,他们能快速吸收新的知识,并为之利用.军训的内容一直处在低质量而且古板不变之中,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军训的作用,必须紧跟大学生的步伐,不断改革和创新,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第一,合理安排军训时间.其实军训不必要集中在短期内,可以分成阶段式进行.大一阶段主要安排基本的队列动作,大二阶段主要是学习国防军事知识,大三阶段主要是到军事基地体验生活,感受军事氛围.第二,拓展军训的内容.其一,可以增加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例如反恐、防爆、消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等基本的生存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以上方面的学习,使得大学生能独立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其二,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军训的主要作用是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纪律性和服从性,培养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发爱国热忱.在军训中融入素质拓展的内容,能使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积极思考、不断创新的良好习惯.
3.4 完善军训制度,建立健全军训机制,为军训提供有力保证
任何事情若想顺利的开展,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保障机制,军训也不例外.高校的军训工作开展,更加需要各种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例如考核制度,保证军训能得到各地高校的充分的重视,使军训工作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调动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保障军训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高校学生军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军训的计划、实施、评估与监控等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衔接、缺一不可.在军训制度的保证下,各个部门就必须按照规定行车,各司其职,认真完成工作,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协调工作.而设立监控环节则保障军训工作的高效开展,而监控对象从普通教师到高校领导,必须层层落实,层层监管.
其实,军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需要动员所有力量,形成一种全民的军训意识,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军训才能与时俱进.在推进军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的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依据国家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有关规定,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把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军训要求与进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把传播国防现代化知识同灌注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军训才能长久不衰的发挥作用,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为国家为全社会造就更多全民发展的优秀人才.
〔1〕百度百科[EB/0L]http://baike.baidu.com/view/ 2098394.htm.
〔2〕钟甘.科学推进信息化条件下人才建设[A].解放军报,2007-07—10.
〔3〕徐辉生,汪海涛.推进学生军训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U].中国军事网,2009(G1).
〔4〕胡其宝,李长鑫,王冬.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几点浅见[J].中国军事网,2010(12).
G645
A
1673-260 X(2013)10-0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