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红霞
(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探索大一新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邱红霞
(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的需求,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尤其大一新生更为缺乏的问题,从当前我们大学新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着手,分析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其实施的有效途径.
大学新生;创业教育;职业指导;途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各个高校不断地扩招,高校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转变.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剧增,伴随着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由于我国国家体制的特殊性,我国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时间都比较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着“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模式,高校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开始设置大学职业指导课程和创业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一般都是在毕业班中开展,当前大学生尤其是对大一新生的创业教育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从大学生层面看
1.1.1 创业意识淡薄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正统的教育,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般理论功底很扎实,但是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学生受到家长、老师和其他人的影响,认为考公务员等有编制的单位才算是稳定的职业,创业有风险,不是真正的就业.在这种缺少创业氛围的情况下,大学生想创业很难.创业被认为是那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被逼无奈的一种选择.创业成功的人少,认为创业只属于极少数精英的行为,如此等等.这些片面的观点对于大学生的创业以及创业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负面的影响.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跟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滞后了很多年,高校对于创业教育也不是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只是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进行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创业教育大众化.一位成功学的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世界上一切的财富和一切的成功都始于一个人观念的改变[1].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制约着他的行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要通过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1.1.2 职业规划模糊
在对大一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虽然意识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但是并不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和意义.有些人认为大学生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但是对具体怎么规划比较模糊,他们很多人都存在着被动的想法,缺乏主动规划的意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一新生应该尽早认识到就业的压力,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给自己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
当前很多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对自身的认识往往只是对某一个方面的认识.有些学生看到的都是自己的长处,自我感觉良好,对于职业的定向也就过于理想化,盲目追求高职位、高收入.另有一些学生过于夸大自身的缺陷,缺乏自信心,对职业追求也很自卑,对自身的前途心灰意冷.还有人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能干什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尤其是大一新生,认为刚刚进入高校,可以轻松轻松,等到大三大四再考虑也不迟.对他们的这种方式,我们要及时给他们敲响警钟,上了大学,只是人生道路中的第一步,真正体现大学生价值的还是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
1.2 从高校层面看
1.2.1 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在日常工作中也把教学和科研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对于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这一块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把职业指导放在毕业生身上,往往把职业指导与就业等同起来,高校关注的仅仅就是就业率,因为现在很多地方把就业率与招生挂钩,高校适应这一形势,看重的就是毕业生就业率,对于其他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不重视.
1.2.2 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在很多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人员一般都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者直接由辅导员担任,这些人大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只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做一些简单的指导.创业方面的师资队伍就更是欠缺.国外一般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有创业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的实际运营,而在国内的高校这方面专业的教师很少有这些创业经历和实战经验.同时,国内这方面的配套教材也很少,也缺乏相应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标准,这给高校的创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局限.
1.3 从社会层面看
1.3.1 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大学前很多家庭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的方面都不重视.对小孩灌输的思想也是等考上了好的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上大学,一切免谈.对于创业方面的教育就更加落后,跟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开始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创业课程的开设等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1.3.2 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需要的不是单单大学这张文凭,是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这对高校的培养大学生能力要求也就很高,单靠高校一方面的努力是很难完成的.社会各个部门应该多方面协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但是目前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以及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是太大.国家对大学生的资金支持的力度不够,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鼓励也不是很多.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它是培养大学生创业信心的坚强后盾,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维护大学生的创业权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创业来带动更好的就业.实际上,目前的创业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都比较低,大多数人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不具备,社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力度还不够,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开展一些创业大赛之类的活动上,并没有将创业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2 适应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前随着大学生大众化趋势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之多,对于就业的压力也就越大,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单单掌握了理论知识就可以胜任了.现在用人单位往往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恰恰是薄弱环节.大学生一般在校期间对自身没有或者是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于创业教育更是如此.大一新生对于创业知识知之甚少,这更要适时地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开始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3 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高校教育体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在持续地进行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高校中对于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力度也就要进一步加大.
3.1 完善体制建设,建立和健全高校职业和创业教育体系
3.1.1 政府政策支持,学校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增加,城市新增就业人口,农村转移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下岗工人都需要就业,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历来都很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政策,根据地方的特点出台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措施,以便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
3.1.2 构建具备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发达国家,对于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老师的要求都是很高,职业指导师一般都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创业指导的老师很多都有实际创业经验,懂得很多创业的知识.所以高校要提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这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多引进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人才,二是对现有的这方面的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三是可以采取兼职或者外聘的方式,从企业或者用人单位中挖掘这方面的人才.
3.2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创业意识
学校无论是在就业指导方面还是在创业教育方面都应该让大学生转变观念,要从进校就要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要鼓励大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转变为主动的就业观,不要等着用人单位挑自己,而是在大学4年中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升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在职业教育中也要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其实现在90后的大学生很多有自己的想法,有创业强烈的欲望,但是缺乏创业必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事,解决就业的一个新的途径就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校企联合等多种形式,营造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3.3 针对目标群体,提高应对措施
现在很多高校把职业教育都放在大四临近毕业的学生中,其实这样效果不是很理想.学校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从转变就业观念入手,先对自身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可以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进行职业指导,首先进校以后先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前途,专业的劣势与不足,根据自己的兴趣,规划自己的大学目标,在大一就给你自己订立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当前的具体计划.创业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而不是等到学生进入大学才进行教育.创业教育应该在中小学课堂上就要开设创业课程,从小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借鉴国外成功的创业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都要求创业教育必须从学生早期教育开始.进入大学,更有进一步的进行创业教育,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有一个一整套完整的创业体系,这套体系要有阶段性,针对大学不同年级有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任务而科学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学生在基地实践过程中,在创业教师的指导下,既了解了市场特点,又完善了自身的创业知识,这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1〕游程.观念成就人生[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2〕谢纳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丁巍,欧阳曙.大一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浅析[J].高教研究,2010(4).
〔4〕王北阳,徐连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中国大学生就业.
G645
A
1673-260 X(2013)10-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