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瑜,张大中
(1.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同质化经营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赵子瑜1,张大中2
(1.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作为我国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其创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国金融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金融业对外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既面临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巨大压力,又面临外资银行的强有力的竞争.如何抓住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机遇,进行业务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商业银行只有不断业务创新,才能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只有不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研究市场,驾驭市场,做好创新文章,在经营上独树一帜,才能开辟一方天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开拓生存发展空间.
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对策
1.1 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
(1)富国到富民的转变,为理财业务、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预计未来五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均将达到11%-12%,中产阶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理财业务空间将出现更快的增长.
(2)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为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直接融资的发展使银行逐步开始从融资中介转变为金融服务中介,银行将不再仅仅为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还更多地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证券发行承销和代销服务.
(3)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为人民币结算、融资、交易、投资等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银行可实现人民币结算及相关的保理、保函、贸易融资、投资顾问等业务的多元化,开辟相应的手续费和利息等新的盈利空间,并且可以通过加强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投融资业务等的创新,形成更为丰富完整的产品线.
1.2 宏观、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给银行带来了挑战
(1)宏观环境和宏观政策变化将令银行信贷增长放缓.从宏观环境来看,“十二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货币政策来看,从2010年下半年起,受到CPI高企和流动性充裕等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已经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将受到控制.
(2)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令银行存贷利差收窄.预计“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会在短期内使银行业目前的净息差水平降低10-15%.在不同的利率趋势下,银行资产收益率曲线的形状也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头寸.
(3)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将蚕食银行的市场份额.企业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占比的逐年提高以及居民更多的选择投资股票、债券和基金,将蚕食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
2.1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庞大,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还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体系.目前,负债业务为传统的储蓄业务,资产业务为传统的信贷业务,中间业务主要为传统的计算、代理以及证券托管等业务,许多新型工具尚待开发.
2.1.1 资产业务创新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大部分被用于发放各种贷款,[1]从1988年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商业银行进一步强化了贷款风险管理,加强了客户的信用评估和财务分析,使贷款的质量、规模不断提高.
2.1.2 负债业务创新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外来资金两部分.根据资金来源所占比重来看,存款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2]概括起来,存款种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储蓄存款.(4)农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性存款.这类存款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国有银行较稳定的资金来源.
2.1.3 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靠存贷利息差,所以存款和贷款成为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忽视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几年来,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十分重视,中间业务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已开办的各项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60多个,为社会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的金融服务.[3]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差距较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小.主要有:(1)结算业务.(2)各类代理业务.(3)信托业务.其中,托管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业务品种.
2.2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1)员工的整体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创新的发展与变化的要求,阻碍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
(2)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利于开展业务创新.
(3)我国现有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不合理,阻碍了业务创新.
受到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而且存贷款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的银行业务创新机制.当然,我们也要重视自主创新,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具体业务创新,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焕发勃勃生机.
3.1 西方金融业创新的启示及趋势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4]美国花旗银行公布的一份金融消费白皮书,归纳出21世纪的十大金融消费新趋势:
(1)自助银行服务.如ATM、电信网络连线服务.
(2)全天服务.包括24小时保管箱、24小时电话理财日益盛行.
(3)居家理财.电话银行、P银行和电子银行等运用电信网络连线作业.
(4)跨国金融产品.提供多种国际金融服务,如国际金融卡.
(5)综合金融产品.结合现有金融产品,强化原有功能的智慧产品会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6)无实体金融产品.如废除存折改用对帐单,电脑开户取代填表开户,金融卡取代提款单,无存单定期存款等.
(7)全方位金融服务.节省客户在各个柜台穿梭及排队等候时间,打破产品和部门间的界定,开拓“全程服务”.
(8)“百货化”金融产品.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像百货公司一样服务齐全,消费者一次可购全所有产品.
(9)个人化的家庭银行.强化客户与银行的关系,取代目前以产品为主的经营方针.
(10)无现金社会.塑胶货币和电子钱包将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如信用卡、转帐卡和电子金融卡.
3.2 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有自己独特的客户和市场环境,应根据这些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
3.2.1 资产业务创新
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受益、减少资本充足率指标对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的限制,以及业务范围方面的监管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创新主要体现在贷款业务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贷款结构的变化.(2)贷款证券化,作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证券市场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它极大地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3)推出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形式.
3.2.2 负债业务创新
负债业务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扩大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资金,通过各种合理、合规的创新业务的技术处理,较少或逃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约束,从而创造更多的派生存款.[5]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改造传统业务,创设与拓展新型存款方式.主要体现在:1)存款工具的多样化;2)存款证券化,如,大额可转让存单;3)存款业务操作电算化;4)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即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及储蓄比重上升.(2)创设新型存款账户,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上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应不断推出新型存款账户.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定活两便存款账户;远距离遥控业务等.(3)扩大借入款的范围和用途.
3.2.3 中间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极大地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中间业务的创新主要有:(1)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2)信息咨询方面的创新;(3)自动化服务的创新.主要有:银行卡业务、自助银行、网络银行、居家银行服务等,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3.2.4 表外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发展、创新表外业务的直接动机是规避金融监管当局对资本金的特殊要求.表外业务虽然没有利息收入却又客观的手续费收入.从目前的形势看,表外业务发展迅猛,花样品种不断翻新.有些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益已经超过传统的表内业务收益,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目前,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由:贸易融通业务、金融保证业务、衍生品业务等.
3.3 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有效的创新业务机制
3.3.1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要通过业务创新来获取更多的利润,首先得解决人才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干部员工进行金融新业务、新知识的培养,提高干部员工业务创新的意识和素质.(1)研究新业务的培训体制,制定长远规划,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点培养对业务创新有密切关系的人力资源,使培训工作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2)建立业务创新部门岗位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向合格者颁发上岗合格证,持证上岗、换岗,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3.3.2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管理体制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光依靠商业银行这一微观单位的内部动力是远远不够的.[6]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体制,严厉打击银行同业间不正当竞争行为,大力鼓励商业银行自主创新并且通过具体法律规章的制定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指导方向.具体的政策措施有:(1)通过股份制等形式的改造,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抵制来自各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干预和压力,使商业银行真正以盈利为目标实现自主经营.(2)降低非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进入壁垒,鼓励市场竞争.(3)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当前可实行由人民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商业银行自行决定浮动幅度,允许差别定价的政策.
3.3.3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业务创新机制
要加强市场调研,跟踪国内外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新动向,明确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业务创新.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进金融监管,支持银行业务创新.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计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对银行业务创新进行指导、监管、审批和协调理顺政策环境与空间;鼓励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如居民理财、投资银行业务等;对市场准入法规、规章进行清理规范.业务创新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业务创新监管体系,以规范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行为,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本文通过回顾新时期中商业银行面度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探索西方金融业创新的启示及趋势,来发掘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的新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我国自身商业银行特色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的经营模式,同时还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管理体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业务创新机制、提高公众的金融意识来共同丰富我国的商业银行创新模式.由于资料和时间所限,本文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研究的还不很透彻,有待以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1〕杨如彦.中国金融212具创新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杨文虎.金融创新、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当代经济,2009(11).
〔3〕史克剑.创新是中小银行发展的必然.金融论坛,2006(10).
〔4〕梁萍.论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企业天地,2007.
〔5〕IETA.Greenhouse Gas Market Report2008:Piecing Togethera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for a Truly Global Carbon Market.2008.
〔6〕The 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ofthe Carbon Maeket.2008.
F830.33
A
1673-260 X(2013)10-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