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国涛
近年来,“雷声大雨点小”的互联网电视在2013年终于有了可喜的新进展,自5月开始,乐视超级电视的销售非常火爆:5月21日,200台乐视TV·超级电视X60工程纪念版开放支付购买后,仅56秒即宣告售罄;7月3日,10000台乐视超级客厅电视X60(¥6999+490)在49分钟内售罄;7月17日,10000台乐视超级卧室电视 S40(¥1999+490)在82分钟内售罄。乐视超级电视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从用户角度来说,超级硬件配置、超高性价比、全球速度最快,还有号称“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硬件怪兽”都是其魅力所在,但是最为核心的“致命诱惑”缘于超级电视是互联网电视,也即所谓的OTT TV。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球类运动员在他们头部之上来回传送球而到达目的地的专业动作。在新媒体领域,OTT TV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iPad、智能手机等。
广义的互联网视频市场,包括以PC为终端的网络视频、以手机或iPad等无线设备为终端的移动视频和以一体机或者“机顶盒+电视机”为终端的互联网电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OTT TV 就是互联网电视,苹果推出的Apple TV 、谷歌推出的Google TV就是基于此种模式。在国际上,OTT TV 指通过公共互联网面向电视传输的IP视频和互联网应用融合的服务,其接收终端为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机顶盒+电视机”。在我国,OTT TV 是指通过公共互联网面向电视机传输的、由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提供视频内容的可控可管服务,接收终端一般为国产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如三星和LG 都推出的Smart TV、创维推出的健康云电视、乐视网推出的超级电视等。
在乐视推出超级电视之前,互联网电视领域也更多采用的是“机顶盒+电视机”模式,如乐视推出盒子C1S、小米推出的小米盒子、清华同方的灵悦智能电视宝、天敏电视精灵等。但是由于受到牌照授权限制以及广电网络数字化改造缓慢的影响,这项业务虽然有较大的进展,但是离预期的产业规模与盈利还比较遥远。再加上“盒子”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也就自然成为了下一个市场目标。乐视超级电视号称是“全球第一家视频网站推出的自有品牌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与传统的电视机相比,超级电视拥有“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优势。在购买超级电视时还要支付490元的TV版服务费,受众可以观看乐视电影、电视剧、综合、体育、动漫、综艺和1080P七大频道,第二年起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续费,不付费用户依然可享用智能电视提供的其他功能和服务。在销售模式上,乐视开创性地采用了全流程直达用户的“CP2C”模式(也被叫做“众筹营销”),实现了产品设计、研发、传播、销售、售后和运营,再循环至产品设计的闭环,每一个环节均能全流程直达用户,真正实现了乐视超级电视秉承的“千万人不满、千万人参与、千万人研发、千万人使用、千万人传播”的理念,这与传统电视的闭门设计、内部制造、卖场销售的产业链条有着很大不同,也是超级电视一开售即能走向火爆的重要原因。
OTT TV对传统电视荧屏的挑战。近年来,网络视频和移动视频发展迅速,在技术推动与资本驱动之下涌现出了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搜狐视频等视频网站,这些网站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但整体呈现壮大趋势。网络视频和移动视频虽然已经对传统电视的受众形成了很大的分流,但是并没有进入传统电视的主要领地——电视荧屏,也没有危及电视机制造商和有线网络传输机构。但由于OTT TV先天的技术优势,再加上乐视开创性的营销模式,这种威胁已经不再仅限于分流电视受众的范围。随着乐视超级电视的火爆热销,视频网站不再满足于仅做PC端和移动终端的内容提供商,也不再满足于只是为千家万户的电视机装上一个附属品(“盒子”),而是要通过超高性价比的“超级怪物”,将无所不包的海量正版资源、随时随地俯拾可取的人性化服务以及“开放”“分享”“平等”的互联网精神延伸到电视荧屏,这无疑是对电视台的巨大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像超级电视一样的OTT TV一旦进入家庭,与原有的传统电视机的关系是一种纯粹替代性的关系,表面上电视机总量的增长,其实是“一增一减”的存量结构变化。互联网电视将会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这样势必会影响到电视台节目的到达率和观众对传统电视节目收视的积极性,传统电视机的开机率也会随之下降,广告商将注意力转向视频网站,广告投放也会发生重大改变。OTT TV除了可以像电视台一样提供电视视频服务外,还可以实现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屏幕之间自由切换,用户还可以自主选择多元化、互动式、精准式的服务,这种服务会给电视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收视体验,可能会导致受众收视行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有线电视用户很可能逐步使用OTT TV去补充他们所看的电视内容,这样OTT TV会直接威胁到传统的付费电视。
OTT TV对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商的挑战。互联网电视威胁的第二个对象是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商。以往电视台的节目进入千家万户都必须依赖广电系统专有的有线传输网络,收取电视台的落地费和电视用户的网络维护费,这也就成为网络传输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在互联网电视时代,视频网站的内容传输根本无需广电网络,完全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接入智能终端到达用户。用户因为不再收看有线电视而逐步放弃网络传输机构提供的服务,这样网络维护费的收入就会逐步萎缩。
OTT TV虽然自己不生产内容,甚至不提供传输网络,但其只需依靠任何一个智能化的终端,就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服务,集成各种可借用、可购买、可整合的资源形成自我价值,这就是平台的价值。未来OTT TV这种传播平台能够做得成功,还将依赖于对用户需求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在大数据基础上,视频网站通过用户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对内容、产品和广告营销实施更精准的规划和运营。最近一年来,视频网站除了在抢购大量海量、高清、正版的影视剧版权之外,还将其拿到OTT TV上来播放,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的自制内容业务也风生水起,大有与电视台首轮上星剧一争天下的架势。众所周知,美国在线视频租赁公司Netflix在大数据指导下制作的《纸牌屋》,打败了一大批老牌广播电视、电影制片商的节目。而国内搜狐视频的网络自制剧《屌丝男士》第一季单集平均播放量已超千万,全六集点击累计破亿,其另一自制剧《我的极品是前任》也在网络视频市场上颇受好评。在资本的推动下,视频网站精准化的自制内容业务必将快速发展,原本属于传统内容制作机构(电视台)和内容提供机构(社会制作机构)的领地也将会被吞食,这样原本的“卖方市场”很可能转变为“买方市场”,定价权的主动性将被视频网站牢牢把控,2011年视频网站竞相高价收购电影、电视剧版权的风潮也一去不复返了。
OTT TV对传统电视机制造商和传统家电销售业的挑战。除上述挑战之外,在类似乐视的发展模式之下,“受伤”的还有传统电视机制造商和传统家电销售业。传统电视机厂商只能通过硬件销售盈利,而“超级电视”则拥有“硬件收入+内容收入+应用分成+终端广告”四重收入来源,为销售价格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支撑。并且,乐视打破了电视机行业的传统家电营销模式,摒弃传统家电“大电视广告+大卖场覆盖+大规模促销”的低效做法,创建了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新模式,视频营销更具冲击力与表现力,更广泛地影响受众。因此,这意味着互联网电视对于整个电视产业链条的各个利益主体——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商、内容制作商、电视机制造商及电视机传统销售业等都会产生冲击,长此以往,电视业广告市场势必遭到分流,电视业的核心资源将遭到蚕食。
乐视网进军电视产业绝对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营销模式,它是在用互联网模式重塑电视行业,所以这对于电视机制造商、销售商、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和内容制作商都是一场触及灵魂深处的革命。
未来在新媒体技术的挑战下,在微信、微博、OTT TV等新媒体形态的蚕食下,电视媒体从“强势媒体”的地位滑落是大势所趋,但沦落为“弱势群体”的可能似乎又不大,因为传统电视媒体至少在技术、政策、制作、渠道等方面还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对此,笔者认为有三个生存策略可作参考。
技术升级。电视位居“强势媒体”近30年,多半依靠先天的技术红利,如声画兼备、及时迅捷等,但在新媒体技术的映衬下,传统电视技术的先天缺陷暴露无遗,如无法储存、不能回放、难以互动、无法参与等。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再造电视技术高地是电视媒体必须突破的领域,而直播化、高清化、交互化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要推进现场直播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并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大型赛事、财经资讯、赛季节目、大型活动、综艺晚会等节目领域实现常态化应用。其次,要加快传输网络高清双向数字化的升级改造,推进全国广电网一体化的整合,增强电视前后台的参与交互性,提升受众收视的主动性和满意度,实现电视内容的可储存、可点播、可选择、可互动等。第三,在节目制作上,以影视剧、真人秀、纪录片、动画片为载体,主打高清化、长视频战略,在差异化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内容为王”。“内容为王”“形态是金”一直奉为内容产业的根本法则。除了前文提到节目制作在技术上要向“高清化”方向发展之外,电视内容制作更要主动向策划创新要生产力,巩固能够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特性的强势内容,如时事新闻、民生新闻、影视剧、综艺娱乐;壮大能够发挥电视媒体特性的强势形态,如真人秀、纪录片、体育赛事、动画片等。另外,电视台要慎重选择与网络视频商的共享服务,优质内容尽量做到电视台拥有独家版权,要做唯一播出平台,强化电视媒体的“独家性”战略。
寻找政策保护。电视媒体仍有宣传任务在肩,相关管理部门绝对不应坐视电视衰落,更不能让电视“空心化”。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颁发有限数量的互联网电视牌照,甚至有可能实现直播流量的总量控制等,这些措施在一定阶段上会减轻互联网电视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但长期趋势难以根本性扭转。寻找政策保护只是权宜之计,找到传统电视媒体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