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安徽淮北235000)
提高安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韩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安徽淮北235000)
安徽中小企业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凸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现就安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薄弱的现状,以寻求提高安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安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英国学者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合作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正式确立了核心能力在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地位,引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热潮[1].此后,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独具的,与众不同的一种能力,通过企业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可以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可实现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具有进入多种市场的潜力,是长期利润的源泉.该理论强调要以企业特有的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竞争战略.这个理论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由于其规模上存在的劣势,只有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发展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其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也就是从2006年至2010年安徽经济总量从6141.9亿元增加到12263.4亿元,增幅近一倍,其中工业贡献率在安徽经济中的比重超过60%,而中小企业占安徽省总企业的58%左右.当前安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1—2月份,安徽省规模以上小企业增加值为335.2亿元,增幅达35%.中小企业占安徽省总企业的90%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达到75%,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工业强省”的目标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2].因此,当前安徽省中小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地在市场竞争中培育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安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推动区域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就当前安徽省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等劣势,核心竞争力不强依然突出.
3.1 中小企业数量增幅较大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006年安徽省中小企业为13.5万户,到2010年7月,安徽省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98万户,增幅为55.4%,但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中小企业110万户来说,安徽中小企业的总量仍然较少,仅为江苏省的19%.经济总量的弱小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2].
3.2 中小企业结构不合理
安徽中小企业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虽然从当前来看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但从长远来看,这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安徽省总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劳动力素质偏低,基础建设滞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起步较晚,这些给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3 中小企业人才匮乏
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性应以企业的人力资源为载体,尤其是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现状来看,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陈旧,经营管理水平低.目前安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根据安徽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统计显示,2009年安徽省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私营企业555家,仅占同类型企业中的6.1%,从经费来看,企业投入R&D费用仅为0.38亿元,安徽全省从事研发活动人员仅为9万人,那么中小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了[2].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4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也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除了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融资渠道不宽等因素外,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融资成本过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持有偏好,一般不愿接受流动资产作为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小,无形资产占有较高的比例,致使企业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另外,由于担保公司以营利为目的,会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来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融资效率.
3.5 企业经营战略定位不明确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分注重短期盈利,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3].经营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企业新建项目一哄而上,规模小、效益差、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同时对于市场定位不明确,难以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的变化,无法形成针对顾客需求满足的战略目标.很多企业经营者还存在竞争优势即为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淡薄,对于研发投入普遍缺失,无法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资源.
3.6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家族式管理的现象,仅凭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方式陈旧,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模式.企业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使得企业财产所有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机制不到位、组织管理结构不对称等,使企业无暇顾及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发展.
当前安徽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随着工业强省战略和全民创业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加快建设,为中小企业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产业和市场空间[2]. 2010年10月,安徽省通过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工程、缓解融资困难、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与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36条措施.政府政策的支持不断加强,企业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培养,加强自身的制度、资本、人力资源和战略等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4.1 加快经营观念转变,拟定科学战略决策
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都应该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其次,要集中企业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技术等各个方面与同行的差异,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将会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企业根据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制定适合提升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以及战术,立足企业“小”的特点,扬长避短,选择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合作化战略、企业联盟等灵活多变的战略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要[3].
4.2 加大企业创新力度,着力培养企业的核心技术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加快创新步伐,从经营方式、管理、产品、技术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寻求与其他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合作,建立与政府、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产品的研发,加强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合作”为突破口,把自身技术创新与向外界获取新技术,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增强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培养中小企业长远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来改变企业的生存方式.
4.3 整合人力资源,完善企业激励竞争机制
人才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要使人们从传统的就业观念中转变过来,鼓励高素质人才积极投身于中小企业的创新事业.安徽人力资源丰富,中小企业可以采取高工资、高福利等措施,吸引、留住人才,壮大企业的智力资本. 2009年安徽高等院校有R&D人员1654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4673人.安徽省高等院校有研究机构245个,机构R&D人员2776人;其中博士和硕士1782人,占64.2%[2].企业同时需要建立健全人才使用和选拔机制,充分发挥人的关键作用,努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将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员工素质不断提高.
4.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传统组织结构
中小企业加快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方向转变,要摒弃传统的家族式、经验式、粗放式的随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体制,搭建一个规范的管理平台,建立起规范有效的权力制衡与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业务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内部管理的漏洞和盲点[4].在知识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能够快速地接收信息、传递信息以及沟通信息,传统的锥型组织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必须向扁平型、柔性化方向发展,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跨度,信息的快速传递才能真正保证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响应市场,培养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4.5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整体文化水平
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具有独有性和不可复制性,是企业长期培育的结果,体现为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要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和可持续性,企业必须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其具有学习与创新能力.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和任人唯贤的观念,员工通过学习和培训,要深刻领悟企业精神,并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在与企业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促进安徽经济快速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强省”的十二五规划,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小企业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企业长期细致的做此项工作,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大力扶植,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各方条件坚持实施的情况下,相信安徽中小企业必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郭晓瑞.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探究[J].煤,2011(9):97-100.
〔2〕安徽统计信息网.http://www.ahtjj.gov.cn/.
〔3〕王达政.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现代管理科学,2007(12):74-75.
〔4〕陈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培育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9(4):149-151.
F270
A
1673-260X(2013)03-0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