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雅歌——论欧阳修对词的雅化

2013-04-01 23:01程秀美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欧阳修词人

程秀美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词起源于民间,本是伶工乐伎之作,随着文人的介入,逐渐雅化。宋代又是一个以文官政治为核心的社会,士大夫意识尤为突出。作为宋代士大夫阶层代表的欧阳修以一代文宗的身份染指小词,必然带有这个阶层新的时代特征,使词向着雅的方向、诗化的方向发展。徐度《却扫编》说:“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柳氏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1]。同时欧阳修又是以“闲人”自居的,何谓“闲人”?欧阳修晚年曾自豪地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这可视作其“闲人”人格的最好注脚。那么“闲人”必唱“雅歌”。“闲人雅歌”就是词应更多地歌咏士大夫高雅的思想情趣。那么,欧阳修又是如何使词从俚俗的民间状态和柔媚绮艳的花间境界中走出来的呢?

1 虽作艳语,但终有品格的言情词。

词从花间词的鼻祖温庭筠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以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为中心的柔媚恻艳之词。欧阳修有相当一部分词受花间词的影响,表现男女情思,描绘女子容貌举止,但是他的词却是因循中有变化:色彩不再那么香艳绮丽,风格不再那么香而软,情感不只是一味的缠绵悱恻,而是显示了一种高雅的情调。如《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起首三句点明人物身份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美丽的少女在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的情景。“暗露双金钏”写出了金钏在玉腕上时隐时露,闪闪烁烁那种妙不可言的美感,显得含蓄朦胧。“照影摘花花似面”越女伸手采莲花,自己的影子映在水中,脸如美丽的莲花一样(此处却说花如人面一样)。其实这里是以花喻人,把惜花与惜人的温柔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荷花”又蕴藏着女子那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俗中见雅。“芳心只共丝争乱”谐音双关,“芳心”指越女那美好的心灵,“丝”指从折断的莲梗中拉出来的丝,隐含了女子缠绵的相思之情以及对美好的情感生活的一种向往。叶嘉莹曾评此词“有品格,有内容,有境界”[2]。

“词为艳科”是指词在内容上集中于表现女性生活情感以及与女性相关的男女情爱,具于绮丽哀婉的阴柔美。但是在表现男女之情这一点上,欧阳修还是受到传统诗歌中含蓄蕴藉艺术的影响。张炎《词源》说“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志”就是一种理性化的有节制的情感,如果“一为情所役”,写得过于直露就不是雅正之音了,也有失艺术的含蓄原则。含蓄即“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己”[3]。欧词尽管有不少言情之作,但所表达的感情却温柔敦厚,委婉含蓄。王灼在《碧鸡漫志》云:“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如他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害。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闺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绪的传统题材。开头三句描绘了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候馆旁的梅花凋谢得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显得还很纤弱。绿草茸茸,暖风习习,草香阵阵。读到这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游子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这三句不单是写景,还隐含着深沉的感情,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梅、柳、草,是最易挑动离情的景物,作者把不可捉摸索的“离情”寓于实实在在的春景中,实中含虚,虚中见实,虚实相生,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三四句词人将抽象的愁绪用形象的春水表现出来,行人愈走愈远,愁也就无穷无尽……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词的下片是行人设想家中思妇之词:“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八个字从内心到外形生动地写出了别后的相思之情。“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别上高楼痴痴地倚栏而望了,你最远处也只能是望到一片平旷的草地,它的尽头是青烟淡霭笼罩的青山,而我此时却已经在青山之外了,把旅人与思妇心心相印的情感以及思妇心随人去的动人情景以深婉的语言表达出来,既哀婉欲绝又意味深长。王世贞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淡语之有致者”(《艺苑卮言》),也就是说欧阳修词中脂粉气息较“花间”词有所淡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种纯情化的倾向。杨慎《词品》认为“平芜”两句可以与石曼卿的诗句“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相比。全词以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表现人物内心的种种复杂情思,营造出委婉含蓄的风格。

这种表现人物内心复杂思绪流转变化的词还有很多。如《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毛先舒《古今词话》评这二句“层深而浑成。”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词表现了四层情感: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第三层是花儿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第四层写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词人借客观景物层层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又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的。也正是这种“层深而浑成”之句将爱情体验表达得如此情浓、韵永、味深。正是这种含蓄蕴藉的风格使人产生联想,以至于有的读者认为此词“微言大义”,借这个不得丈夫之爱的女子寄寓自己的政治感慨。

2 充满士大夫情趣的清雅闲适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了十首吟咏颖州西湖的《采桑子》,极游赏之乐,可谓清雅闲适。词前有段《西湖念语》叙述了他当时恬适闲雅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輿,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颖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趁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因翻旧阙之词,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技,聊佐清欢。

那西湖胜概,清风明月,曲水鸣蛙,都凝聚了作者的赏爱喜悦之情,仕途的沉浮,人生的得失,所有让人痛苦感伤的一切在大自然的美景下显得那样微不足道。如《采桑子》(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人“轻舟短棹”游湖,心情悠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清丽而空灵的景致:青青的春草,绿莹莹的春水与绵长的湖堤相互掩映;在春风吹佛下隐隐约约传来了悠扬宛转的笙箫,它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词人而深情歌唱。这寥寥数笔,就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环境。下片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三句 以静写动,以琉璃的滑溜澄澈来比喻风平浪静时水面的晶莹澄澈,结句“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写出了涟漪微动惊飞沙滩上的水鸟的情景。作者以宁静轻灵的意象表现了西湖的幽静秀美,近人钱仲联评此词“清空一气,正如素面佳人,不施粉黛,便能动人。”而作者在描绘这一特点时,又将自己的闲雅情思融于秀美宁静的西湖之中。真是“闲雅处自不可及”[4]。

再看《采桑子》(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作者画船载酒泛舟湖上,画船中人们在急管繁弦中酒杯频传。热闹的气氛勾勒出作者与友人的豁达情怀。“稳泛平波”描绘了湖面之无风无波,画船之从容荡漾,游者之逍遥闲适。“任醉眠”则表明词人饮酒已多,醉卧船头,表现了词人纵情适意,啸傲湖山无所顾忌的名士风度。 下片词人描绘出一个清幽空灵的美好境界:碧天白云倒映在清明澄澈的湖面下,此时,云动、舟动、影动,作者那束缚已久的闲适而旷达之心也随之被拨动起来,他俯视绿水涟漪,仰观云卷云舒,留恋忘返,沉醉难解,怀疑湖中别有洞天。逍遥极了,惬意极了!若非闲适之心能有这种闲适的生活和闲适之情吗?

《采桑子》(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潭漾,垂杨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表达的也是这份闲情雅思。唐圭璋说:“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5]。刘永济评曰:“此词意虽在写暮春景物,而作者胸怀恬适之趣,同时表达出之。作者此调皆从世俗繁华生活中渗透着一层着眼。盖世俗之人多在群芳正盛之时游观西湖;作者却于飞花、飞絮之外,得出寂静之境。世俗之游人皆随笙歌散去;作者却于人散、春空之后,领略自然之趣”[6]。

总之,欧阳修《采桑子》联章体笔触清新、疏淡,冯煦在《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称赞欧阳修的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是很有见地的。此外,他的《浣溪沙》“绿杨楼外出秋千”中,“出”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明媚秀丽的春景中秋千和打秋千的人,人们仿佛隐约听到了绿杨荫中的枕水人家传出的盈盈笑语,好象看到了秋千和宛如燕子般娇美的身姿,突出了景色的幽美,春意的盎然。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这正是本词的闲雅之处:试想若非闲适之心,哪能注意到大好春光中那悠闲的秋千呢?,欧词以忧生惜时代替闺阁绮怨,以山水风光代替琼肌玉貌,颇具文人雅趣。

3 慨叹仕途风波、人生际遇的咏怀词

作为一代名臣的欧阳修在四十年多的宦海生涯中,忠君忧国,嫉恶如仇,直言敢谏,屡遭贬谪。曾贬于夷陵、滁州、亳州。欧词中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自己在饱经政治打击后的深沉感慨以及达观坦荡的胸怀。《朝中措》就是这类词中的代表作: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此词为饯别之作。首句“平山阑槛倚晴空”,从空间上写出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使人感到气势磅礴,为后面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山色有无中”写凭阑远眺江南,青山隐隐约约。词人此时此刻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亲手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以垂柳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垂柳写扬州、对朋友的深婉之情,“几度春风”写经过了几次春风的吹拂,自己种下的杨柳该是生机勃勃了吧!这又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因而显得婉而不柔,深情又豪放。过片“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更是刻画了一个潇洒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表面上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痛苦和无奈,更主要地是表现出欧阳修豪迈之气与豁达洒脱的性格。黄寥园评此词:“按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无事不须在少年努力者,现身说法,神采奕奕动人”[7]。此词由于贯以豪迈之气,虽为饯别但并不给人低沉之感,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表现了欧阳修在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旷达胸怀,为后来苏轼豪放词开了先路。他的《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抒写了二十年前曾知颍州的词人旧地重游,抒发了“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的人生感慨:这二十年,他从被贬谪外郡到重新起用、历任要职、到再度受黜,最后退居颍州,不但个人政治上屡经升沉,而且整个政局也有很大变化,因此他不免深感功名富贵如同浮云般变幻,其中还夹杂着韶华闪逝、世事沧桑等等复杂的情愫。而词中又化用了孔子“富贵于我如浮云”之语,《搜神后记》中丁令威化鹤归来的典故,显非普泛类同、个性丧失的伶工之词所能比。

欧阳修还有一些词体现着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哲理性。如《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公元1032年春,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此词,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首句写词人端起酒杯,希望东风姑且与人从容流连,千万别匆匆离去。词人要劝东风留住,这当然是痴心梦想,然而心愈痴而情愈真,愈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接下来三句描写了繁华的洛城之东,宽阔的街道两旁,垂柳依依,暖风吹拂,天气宜人,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我和你携手相伴,在花丛中欢乐游玩。下片词人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啊,本来相聚就很难,而现在刚刚见面,却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到今,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的惆怅和哀怨,莫不如此。聚会这么不易,今年的花又比去年的花开得更加繁盛、更加鲜艳,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里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这首词以惜花写惜别,把别情融于赏花中,从追忆昔日携手游玩的欢乐,到今日独自赏花的孤独,再到叹惜明日渺茫不可预料的苦闷,在时间上跨了去年、今年、明年,空间上由聚合到分散,在感情上由欢快到悲恨,词的境界一层一层开拓深化,而语言既朴素自然,又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玉楼春》也是由相思离别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相思别离是中国文人传统的抒情题材,但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对眼前情事的反省和思考,推广到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他认为,人是富有感情的生命,世间一切痛苦与外在的风月美景没有关系,而在于人生的缺憾和人的“情痴”。 只有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充分地抒发,人生才不会留有遗憾。词人劝慰自己不要为眼前的离别忧愁,应趁人还在、花还开之时去尽情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尽情地享受眼前的欢乐,然后与春天轻轻松松地告别,这就是欧阳修深情而豁达的个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此词“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从“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到“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再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等都是作者经历了人生坎坷之后对生命意义的深沉体悟,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意蕴。在一定程度上对扩大词的题材。当然,这类作品在欧阳修词集中还很多,如《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抒写了在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瞬逝中,感受着光阴老去的惊惧与无奈。《圣无忧》(世路风波险)则抒发了生命短暂,聚散无常,世途险恶,宦海沉浮的感慨。

一般来说,词娱情诗言志,而欧阳修这类词表现了士大夫的情怀,抒写了自己对于政治沉浮、人生遭遇后的感受,显然属于言志。虽然欧阳修并非是第一个在词中言志的人,但是欧词在人生沉浮面前却显示了独特的平和沉着的个性。此外,这类词风格清疏高洁,已经脱去了词的脂粉气息,透着一股“雅”气,更接近唐代七绝的风神韵味词,这些都足以证明欧词已具有了诗化的色彩。

4 具有文人气息的民间词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他借鉴并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吟咏十二月节气的 《渔家傲》“鼓子词”分别以正月、二月等为开头,写春耕、端阳、七夕、中秋和冬至等民俗节庆活,把文人词的写作范围做了更大的拓展。我们不妨举几首《渔家傲》词: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偏从东面春风至。

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园林已是花天气。

八月秋高风历乱。衰兰败芷红莲岸。皓月十分光正满。清光畔。年年常愿琼筵看。

社近愁看归去燕。江天空阔云容漫。宋玉当时情不浅。成幽怨。乡关千里危肠断。

这些作品把自然景色、风俗民情融合在一起,绘出一幅幅风景画、风俗画,既保持了纯正的民歌世俗的风味,又具有了文人的气息;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提高了艺术水平,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如“八月秋高风历乱”这首词既流露出文人悲秋的情绪,又抒发了思乡之情,还运用了宋玉、庚信的典故,体现出化俗为雅的艺术追求。再如“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莫嫌台榭无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合新霜里。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这首词上阕描绘了天气寒冷时节,作者不为严寒让笙歌沸腾助兴,纵情饮酒驱寒的场面。下片写观猎,虽然了天气寒冷增加与围猎的难度,但围猎人员的技艺精湛与豪迈洒脱的气魄,终于使围猎成功。在恶劣的环境面前,词人始终以乐观的态度欣赏着既可爱又让人无奈的大自然,既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的个性,也使本词具有了诗歌的豪放特点。

欧阳修还用《渔家傲》词牌写了六首采莲曲,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采莲图。在碧水蓝天绿叶红荷的映衬下,采莲姑娘或采莲欢歌,或憧憬着纯真的爱情,做到景美,人美,情更美,这些词清新活泼,健康明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刘尊明曾在《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趣———唐宋词抒情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词史意义》一文中提出:唐宋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或者从一个侧面来看,“也就是词的娱乐性不断弱化与淡化,而抒情性不断强化与深化的历程;抒情性的嬗变堪称是唐宋词史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唐宋词史不断雅化、诗化、文人化的一个重要表征”[8]而欧阳修正是加快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作家。

[1]徐度.却扫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沈祥龙.论词随笔[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4]许昂霄.词综偶评·宋词[M]//唐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出局1986.

[5]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释[M].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7]唐圭章.词话丛编[M].上海:中华书局,1986.

[8]刘尊明.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趣——唐宋词抒情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词史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3):77-81.

猜你喜欢
欧阳修词人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词人的职业
欧阳修快马追字
戴花的欧阳修
快乐的“长工”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勤奋的欧阳修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