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快讯

2013-04-01 15:26:43
产业用纺织品 2013年2期
关键词:纤网碳纤维纤维

中国

纺织运行上半年总体平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与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信息:2013年上半年,随着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稳步推进,中国纺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运行指标基本实现稳定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 29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增速环比提高3.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 35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增速同比提高18.5个百分点;全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共计1 30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同比回升9.7个百分点;全行业50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 9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

2013年上半年,中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继续显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率为19.8次,同比提高8.2%;总资产周转率为1.6次,同比提高2.9%;三费比例为6.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013年1—7月产业用纺织品领跑全行业

2013年1—7月,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仅次于机械、石化行业。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更是以14.4%的增速领跑全纺织行业。

统计显示,中国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8.83%和23.40%,较2012年同期有所提高;行业的利润率为5.23%,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亏损额为2.5亿元人民币,下降7.74%;全行业出口小幅增长,涂层织物、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篷帆类织物位列出口前三位,进口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预计,行业全年产量、产值、销售、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跑全行业。

中国现有10个产业用纺织品示范集群,产品品类涉及医疗卫生、土工建筑、过滤分离、皮革基布、再生纤维、丝网织造、非织造设备等领域。目前,集群内大型企业的发展情况良好,生产和销售保持了较高增速;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比较困难,但是基本都能维持正常生产。

中国扩大内需、加快环境治理、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政策,都成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机遇。但目前也存在不足:一是原料越来越成为限制纺织发展的瓶颈;二是纺织企业越来越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三是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速度大大低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

功能性家纺前景广阔 但市场混乱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家纺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据预测,中国健康睡眠产业市场容量达5 000亿元人民币,每年将以45%的速度快速增长。功能性家纺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很混乱。

功能性家纺企业非常注重对产品特性的宣传力度。比如,诺依曼表示其家纺材质具有恒定温度、记录睡眠温度的功能;梦百合认为其记忆棉枕头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够让人迅速入眠,同时还具有防菌抗螨、透气吸湿的功效。

但是,这些宣传却很难让消费者相信,因为功能性家纺的市场秩序十分混乱。与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行业评定标准相比,中国的功能性家纺行业以往只能靠“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作为“尚方宝剑”,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有些品牌在向消费者推荐功能性家纺时会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认为该产品能够治病。这对于整个功能性家纺行业来说,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和不信任,继而阻碍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中国攻克碳纤维干喷湿纺工艺难题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干喷湿纺GQ45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项目通过了中国工程院的鉴定。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攻克干湿纺工艺难题的国家。

该项目成功开发出适用于干喷湿纺的均质化聚合系统、低扰度空气层纤维成型系统及高速高倍蒸汽牵伸系统,并自主开发了快速换热的全混式60 m3聚合釜、干喷湿纺纤维成型装备、蒸汽牵伸装备、全套碳化关键装备以及高效溶剂回收和废气处理系统,从而生产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GQ4522标准的碳纤维产品。

据悉,干喷湿纺法优于湿法纺丝,干湿法纺丝可以进行高倍的喷丝头拉伸,纺丝速度高;其可在空气层中形成一层致密的薄层,阻止大孔洞的形成。用干湿法纺丝得到的纤维,结构比较均匀,皮芯层差异小,强度和弹性均有提高,纤维内部缺陷少;纺出的纤维致密性好,体密度较高,可制得高性能碳纤维。

中复神鹰利用该技术生产的SYT45高性能碳纤维,其抗拉强度达到 4.5 GPa以上,模量达240 GPa,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土木工程、医疗器械、体育用品、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聚丙烯腈基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干喷湿法工艺,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批量供应市场。

兴采研发咖啡纱成立战略联盟

环保咖啡纱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中国台湾兴采实业公司研发了将咖啡渣再利用而生产的创新科技,出于对该纱线市场的良好预期,该公司在上海宣布正式成立以咖啡纱为核心技术创意平台的战略联盟。

据悉,该产品工艺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首先将咖啡渣萃取成咖啡纱线母粒,再制成咖啡纱线织成衣服。其纳米粒子相较于纯棉,可提供3倍以上的异味控制效果,而比起一般服饰可有效提升超过50%的快干效率。此外,咖啡渣上天然的凹凸不平的微小孔洞是紫外线的最好屏障,紫外线防护效果比纯棉高5倍以上。

咖啡纱原材料来源丰富,全世界每天有20亿人喝咖啡,一天产生的咖啡渣即高达4万t。一直以来,纺织工业被贴上“高排放、高污染”的标签,而咖啡纱为新型环保功能性纱线,符合“绿色纺织”要求。

生物基纤维首次成功应用于家纺领域

舒弹丝是最新推出的高科技生物基弹性短纤维,由美国杜邦公司和海兴材料公司联合研发,是生物基纤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成功应用于家纺领域,也是家纺材料的一次重大革新。

舒弹丝纤维在保留众多优良服用性能的基础上,首次融入生物科技,突破性地采用植物中提取的淀粉糖,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获得生产舒弹丝的关键原料PDO。

在生产流程中,舒弹丝的加工能耗低,余料可回收,经处理后可达到循环使用。其37%的原材料采用非石油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减少了对石油和石化产品的依赖,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性。相比石化法生产的尼龙6,生产同样数量的舒弹丝可减少30%的能源消耗和63%的二氧化碳排量。

用舒弹丝生产的家纺面料,手感细腻、丰满,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优雅的光泽和舒适的弹性。舒弹丝天然的3D结构可为填充物提供持续永久的膨松性;用舒弹丝充填的枕头和床垫具有极佳的舒适度和慢回弹性,可以对人体提供既轻柔又均匀的支撑;可承受各种洗涤条件;与羽绒任意混合,既保留了羽绒和舒弹丝的良好特性,又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需求。

印度

欧美企业看好印度非织造布市场

据统计,印度非织造产品的制造销售份额只占到亚洲市场的大约6%。但如今,许多西方国家的公司都坚定地表示,印度的非织造布市场将以强劲的势头发展,许多北美和欧洲的主要公司选择在印度建厂。

美国BigGuns公司2012年宣布将在纳西克建立印度最先进的非织造布厂。其建设的第一条纺熔生产线年产量为2万t,计划于2014年中期开始投产,第二条生产线将于2016年施工投建。

因为印度正在大力投资其基础设施,同时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成本基础。美国Fiberweb公司近期在印度成立了Terram公司,包括土工布和纺黏两种生产线。据悉,印度已成为Fiberweb公司拓展海外市场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除了美国公司,德国Andrew公司表示,在2~3年内将在印度投资多条针刺非织造生产线。

据英国通讯公司公布的消息显示,到2020年,印度的国内市场价值将达到140亿美元。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者变得更加富裕,这种持续的增长将为外国投资者和国内企业提供机会。

德国

奥特发在SINCE 2013展示最新交叉铺网机Uniliner CL 88

奥特发(Autefa)及其新成立的无锡公司参加了SINCE 2013,在1号厅T30展台展示基于Topliner系列交叉铺网的成功经验,首次推出配备现代驱动系统的经济可靠型Uniliner CL交叉铺网机。

该机是第一台由奥特发无锡在中国生产的交叉铺网机,配备了现代的奥特发驱动系统和轮廓整形系统,适用不同的纤维种类和纤网。它的短通道可确保纤网无牵伸铺层,集成储网单元可提高产品均匀度,从而降低CV值。

轮廓整形系统Profiling System通过改变铺网小车的速度,改善铺层纤网在横向的质量分布,从而改善纤网均匀度并减少纤维在纤网两侧的积聚;配备的输送帘具有横向稳定、平整度最佳和皮带导向精确的特点,可确保纤网运输无牵伸,铺网不毛糙。

射流梳理机Injection Card Plus引入了气流梳理原理,改善了梳理效果。设备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清理,是高速水刺生产线和ADL非织造布的理想设备。通过与中国恒天重工合作,奥特发可首次提供水刺生产整线,包括自身的梳理机、交叉铺网机和额外的水刺机和CHTC烘干机。

气流梳理机K12-direct采用气流梳理原理,可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和生产成本的最小化;在保证优异纤网质量的前提下,可用于80~6 000 g/m2范围内产品的加工。

该机的突出优势之一是新型的顶部喂入装置在进行纤维处理时作用轻柔,从而避免了纤维的断裂和长度减短;纤维从料箱被直接输送至气流梳理机,CV值得到了改善;设备工作所需的驱动装置和吸风装置更少,因而能源消耗少;设备小巧紧凑,加上废气排出量小,过滤装置容量不大,因而空间要求不高;可以适应所有的化纤、黏胶、全棉、棉混纺、黄麻、亚麻、汉麻、废纺以及特殊纤维。

针刺机Stylus配有创新的Variliptic驱动系统,在保证高产的同时对纤网针刺达到轻柔化,这对于预针刺工序极为重要。

从纤维开松直至卷绕的非织造生产线

特吕茨勒非织造及人造纤维公司在2013年10月上海国际非织造布展览会(SINCE)上重点展示了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均包括开松、混合、成网、水刺、后整理、干燥及Bastian卷绕技术。

SkyLace水刺生产线是一条标准化、高产能的水刺系统,根据纤网面密度,有4种配置可供选择。能高效生产医用非织造材料及产业用非织造布。

另一湿法成网和水刺技术结合的生产线是在中国地区首次亮相。特吕茨勒非织造及人造纤维公司与造纸行业的德国福伊特造纸公司合作,为特殊品种非织造产品(如可溶性纸巾)的生产提供了高品质设备。

世界

低成本碳纤维

国际碳纤维会议于2013年7月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及企业代表介绍了碳纤维的新用途、新工艺、新发现,以及对未来碳纤维市场的展望,并提出碳纤维发展的未来目标是低成本生产并更多地应用在汽车上,而采用可再生原料生产低成本、高产量碳纤维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Calvado教授表示,碳纤维生产成本至少需降低至10美元/kg,理想目标是5美元/kg,强度至少为1.72 GPa,模量至少为170 GPa。如果美国每辆汽车采用13 kg碳纤维,则目前全球的碳纤维生产量就无法满足需求。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专家强调,用木质素为原料制造低成本碳纤维是趋势,因为木质素是可再生资源。预计用木质素做的网状碳纤维成本可控制在4~5美元/kg。据悉,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已经在用木质素取代传统的聚丙烯腈制作碳纤维,2013年提出的短期目标是完成年产25 t的低成本碳纤维。

会上,世界各大公司也透露了碳纤维生产的最新动向。据悉,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已与土耳其Aksa聚丙烯腈短纤维公司投资10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将在美国和俄罗斯建厂。陶氏化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也在共同研发低成本、高产量碳纤维和碳复合材料,以便应用于新一代汽车产业。

猜你喜欢
纤网碳纤维纤维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上海建材(2019年4期)2019-05-21 03:13:02
新型非织造高速交叉铺网机及其性能特征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醋酸纤网均匀性检测*
碳纤维增强PBT/ABS—g—MA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
中国塑料(2016年6期)2016-06-27 06:34:16
木浆纤维水刺复合不同加固结构纤网时的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