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全年共计2 549.21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全年四个季度分别出口 500.16亿、365.07亿、735.91亿和678.00亿美元,全年服装出口最高的月份为9月份,出口最低的月份为2月份。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累计235.5亿美元,同比增长33.5%;对东盟出口额占中国纺织出口总额的10.2%,相比2011年提升2个百分点。从数据可以看出,东盟已经替代欧盟成为了拉动中国纺织整体出口的主动力。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迅速,从双方开始对正常商品降税的2005—2011年,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两倍,平均年增长23.1%。其中,中国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23.4%,进口年均增长率达20.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东盟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的地位有进一步的提升。
湖北崇阳稳健医用纺织品公司第三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该工程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将新建16条吸塑包装生产线、10条ETO灭菌生产线。
据悉,目前稳健集团拥有纱布漂练生产线4条,拥有各类机械设备1 600多台套,年可生产医用纱布2亿m,年产值1.2亿元人民币。三期工程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稳健集团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用敷料基地。
目前,崇阳县以稳健集团和中健公司为龙头,各类医用纺织企业已达20家,形成了脱脂纱布、纱布片、纱布球、腹部垫、绷带、口罩等六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医用纺织产业链,年产值达2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五大医用纺织产业基地之一。
另外,崇阳医用纺企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出QZX型跟踪线、医用定位跟踪片、多功能显影导管等高新技术产品,已拥有脱漂工艺、成品无菌生产、浸浆、打包等多项全球先进技术。
据悉,自2010年开始,中国再生化纤产业在全球就已处于领先地位,产能产量的年均增幅保持在12%以上,预计2012年产能将超过800万t。到2020年,再生聚酯业年产能将达1 000万t,产值将达1 500亿元人民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中国再生聚酯纤维产业在发展中正面临着产品安全性和价格高两大难题。
近几年来,中国在回收领域的政策也开始逐渐增多。2011年,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11年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6月,国家科技部、环保部等七部委还制定了《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另外,行业内的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不久前,中国工信部批准《再生涤纶预取向丝》、《再生涤纶低弹丝》、《再生涤纶牵伸丝》等三项再生长丝行业标准开始执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此外,2011年,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成立,其集聚了中国再生化纤产业链专业机构与优势企业,为行业深入发展提供了基石。
随着市场对手术服、手术洞巾等医疗卫生纺织品需求的增长,生产厂家对纺粘熔喷非织造布装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过去,纺熔设备以单头为主,而目前则主要向多头纺粘复合或纺粘熔喷复合生产线转变,并已逐渐形成主流趋势。
2010—2012年,中国纺粘及熔喷法非织造布装备制造企业不断推出 2S、3S、SMS、SMMS 和SSMMS等多头生产线,且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SMS生产线有 40多条,4模头(SMMS)、5模头(SSMMS)纺粘熔喷生产线约有10条。已有中国厂家率先生产3S纺粘设备,以进一步适应医疗卫生材料的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目前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的技术、装备已有较大发展,但从全球来看仍处于低端。中国非织造布产能及产量虽处于全球前列,但还不是强国。低水平产能过剩、市场没有细分、产品低端、缺乏技术人才、标准落后等仍是引发行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作为高科技新材料,碳纤维的质量引发行业关注。然而,目前国产碳纤维大都属于低档产品,且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而在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需求高档碳纤维的领域内,则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独特性能,在航空领域尤其是飞机制造领域内应用广泛,使用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高档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小型商务飞机及直升机领域使用量提高了70%~80%,军用飞机领域提高了30% ~40%,大型客机领域提高了15%~50%。
利用碳纤维电缆输电也是碳纤维重要的应用领域。输电能耗可降低约3%,而且能减少50%输电铁塔的使用,节省大量土地。另外,碳纤维还可应用于油田深井采油领域,且深入2 000 m以下的采油杆目前只能用碳纤维制作。
当前,中国生产的高档碳纤维量还无法满足航天航空及其他新领域的应用需求。分析认为,中国这种低档碳纤维过剩、高端需求不足的局面若不改善,将给中国高质量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及生产造成阻碍。
2012年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在浙江绍兴召开。据会议透露:目前,欧美医疗非织造布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品供应链,而中国的医疗非织造布产业因企业长期作为国外大公司非织造布卷材提供商而存在,始终处于供应链低端,所以形成完整供应链对中国非织造布产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制约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水平不一,功能性及舒适性差;缺乏统一的采购标准、认证、配送体系及质量监管机构。
为改善产业低端现状,不仅需要行业及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及品牌意识,同时还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较多支持。据了解,在“十二五”规划中,高档医用防护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等方面将成为产业用纺织品的重点突破领域,产品将涵盖三抗(抗酒精、抗血、抗油)非织造布,抗静电、抗菌、抗老化等提高耐静水压及纵横向强力的医用非织造产品,人造皮肤、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工肾及可吸收缝合线等高技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等。
由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公司研发的抗菌吸湿排汗产品Cleancool出口日本,这是中国本土研发、生产的功能性纱线首次实现对日本出口。
目前,该产品已对日本出口数吨,预计2013年出口量将进一步增长。
Cleancool除了具有吸湿排汗效果外,还在纤维内部加入了银基抗菌物质,使其同时具备了排汗和抑菌功能。该产品最先应用于军用领域,英国国防部、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舰队、西班牙国民卫队等国家军队已开始采用该种产品。除出口到日本外,李宁、探路者、凡客诚品等服装品牌也采用该产品。此外,在罗莱、红富士、梦百合等家纺品牌中也得到了应用。
一直以来,中国虽位居纺织品生产大国,但在功能性及科技型面料开发上较为逊色,尤其是与欧美、日韩等地区及国家相比较为落后。而吸湿排汗纤维产品自开发以来,一直受到市场欢迎。
泰国日泰腈纶(TAF)与瑞士Sanitized公司就Amicor纤维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携手推出联合品牌。
根据协议,全球领先的Sanitized抗菌卫生功能将运用到所有Amicor纤维中。届时,所有符合要求的面料和服装将贴上Sanitized质量标签,为Amicor纤维和纱线的用户带来保护和清新舒适感。产品应用范围包括床垫和床上用品、地毯和软装饰、医院用品和医护人员制服、内衣和运动服、袜子、毛巾和抹布等。
兰精集团(Lenzing)近日举办了天丝纤维(Tencel)投产20周年纪念活动和客户研讨会。
在20周年庆祝仪式上,兰精集团首席执行官Peter Untersperger强调了天丝纤维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他表示:“天丝纤维可以说是自100年前黏胶纤维发明后,人造纤维素纤维行业最大的技术进步。天丝纤维完美结合了与其他纤维相比的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及环境友好特性。这是一项突破性技术。”
天丝纤维被广泛应用于纺织业及非织造产业,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溶剂几乎可以全部回收利用,具有较强的环保优势。而且,良好的吸湿排汗性使天丝纤维能较多应用于床垫、被子、床单等家纺产品以及运动服和女式外套,还可应用于化妆品、卫生、医学等领域,或用于强化塑料或制造电工组件等工业领域。
德国瓦克(Wacker)研发出两种新型织物涂层用缩合交联硅橡胶产品——ELASTOSIL E 91和ELASTOSIL E 92 N。
这两种新产品的配方均不含锡,能够满足国际公认的Oeko-Tex Standard 100纺织品生态认证检测标准的要求。而且,产品均为单组分,可通过常规方式进行加工,并能牢固地附着于织物基材,形成柔软的、具有优异防滑功能的弹性体。ELASTOSIL E 91专为蒸汽炉应用而设计,ELASTOSIL E 92 N则便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迅速加工。
新产品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极易加工,而且其固化速度近似于常规有机硅;产品黏度的设计既可以很好地润湿织物表面,同时又不会透过织物的网格。且新产品的透明度特别高,可应用于各类颜色的时装。
这两种新型有机硅产品的典型应用是为吊带配上防滑层,或为防滑袜袜底配上橡胶小点。
美棉(CottonUSA)全球生活方式调查(Lifestyle)显示,2011年德国人的实际服装支出增长3%,2012年预计再增长2%,即从583亿欧元增至595亿欧元。
服装是德国消费者购买最多的商品大类之一,高于电子产品、鞋类。而且,服装消费趋于年轻化。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免熨烫、防水、抗风等特殊处理技术的功能性服装在德国颇受欢迎,而且,德国消费者也更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购买此类产品,并非常亲睐功能性技术与高质量棉质制品结合的产品。
美利奴羊毛具有天然的阻燃性,有助于保护穿着者。英国研制的高科技羊毛服装将细美利奴羊毛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皮肤的保护,具有防寒、阻燃功能。
该服装面料由单面汗布经罗纹结构构成,用超细美利奴羊毛制作,其不仅舒适保暖且耐穿,适合在极端天气或环境中作业的人士,这些服装可有效防止冻伤或烧伤。羊毛服装采用平滑缝合的方法,并在容易摩擦的臂下多放置了一层单面布,以提高上衣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据全球工业分析家(Global Industry Analysts)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智能交互式纺织品(SMITS)技术市场在2015年有望达到18亿美元。
有报道指出,智能纺织面料这种高科技产品在未来20年内将成为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服装的功能将不再仅仅是保暖及装饰,比如利用纳米技术制造能监控穿着者血压及心率的智能服饰,并监控人体心跳以防心脏病突发;根据外界冷热环境进行自我温度调节;开发具备可密封枪伤的特殊面料,防止受伤者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或者将二极管发光技术应用于面料中使得服装发光等都将成为纺织面料新的发展方向。